虎丘公寓位于虎丘路通往苏州河的末端,这座建筑竣工于1920年,当时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的办公地点。
虎丘公寓--拍摄来自斋卤味
基督教青年会于1844年成立于英国,之后于1885年在中国福州设立组织。1898年,Dr.Robert E.Lewis来到上海,应中国方面的要求,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派他到上海参加会议,并任命一名代表协助在中国建立基督教青年会,以实现 "自我支持、自我管理和自我传播"。上海的基督教青年会于1900年1月6日,由50名年轻人在博物馆路的皇家亚洲文会大厅举行会议。根据第一份章程,该组织的宗旨是发展年轻人--"在智力、身体和道德方面"。任何"品行良好"的年轻人都可以加入。到1907年时,青年会已经获得了必要的资金,购买了永久的场地,并在四川路120号建立了一座大楼,这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基督教青年会大楼。会员也已经发展至461名,预算从1901年的5470美元扩大到1907年的18667美元。
基督教青年会大楼--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满清的倒台及新政府的成立使得青年会得以迅速发展。首先是人员管理方面,在辛亥革命之前,协会内部只有2名中国秘书,而到了1916年,秘书的数量已几近翻了好几倍,并且这些人被征召并为上海和几乎所有正在建立的中国主要城市的协会提供培训。此外,在体育类项目的推广,如篮球,拳击,手球,乒乓等等都开始发展起来。还有一些新功能如:现代商业培训,宿营活动,为出国学生提供服务、业余戏剧、关于现代教育、政府和社会生活的系列讲座以及其他涉及新学习的主题、节俭运动、社会工作者会议等也在此时得到大力的发展。
1915年虎丘公寓设计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是因为这些活动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使得那些起初可能对其成功有所怀疑的人现在给予了全心全意的支持。当时的上层人物也开始意识到青年会可以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提供帮助。因而,从那时候起青年会收到的捐赠额便不断提升,至1916年底协会的来年预算也首次突破了10万美金。协会内部也认为应该将青年会扩展到上海的所有地区和中国的所有城市,因此在这个阶段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会员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以往的青年会建筑已经无法满足如此体量的组织,因此董事会也开始着手寻地建造新屋。
1919年6月4日,青年协会大楼(虎丘公寓)举行了新屋奠基礼,根据当时《申报》的报道,所需的房屋工料总计约20万元,当时各路的高官总共捐赠4万元,美国方面捐赠了9万,整个奠基仪式井然有序,音乐歌唱演讲致辞轮番上演。
奠基仪式的新闻,1919--图片来源于《申报》
其实原本此楼定于更早的时间动工,早在1910年,当时的全国委员会秘书长F.S.Brockman先生就呼吁北美国际委员会需要注意在中国的协会需要一个全国性的总部大楼。
同年10月,当时的美国总统William.Howard.Taft邀请了北美协会的一些成员在白宫举行了一次会谈,会谈中北美国际委员会秘书长就将亚洲及南美的一些情况介绍给了总统。于是在这次会谈的撮合之下,就有了美国方面的9万美金,工程款项很快就筹集完毕,但是由于一战的影响因而拖至了1919年才开始动工。
整栋建筑于1921年4月12日落成,当时整个建筑总共5层,今天靠北一面的房间并未建成,而是一个车库。开幕当天门口鲜花簇拥,各东西方名望人士也轮番演讲贺词。落成典礼在顶楼的花园举行,来访者共500余人,整个仪式从下午4点进行到6点后,又移至大东旅社进行晚宴。
《青年进步》1921年刊载关于新屋落成仪式--图片来源于网络
屋顶花园落成仪式结束后移至大东旅社的晚宴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虎丘大楼落成后不久的照片,注意图右边即大楼北部区域此时并未建成--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面可见北面并未建成--图片来源于网络
1924年整栋楼进行了一次修整改建,建筑面积扩充至4799平方米。整栋建筑才呈现现在所看到的大概模样,建筑位置坐西朝东,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维也纳分离派式,平面布局为合院式,入口立面内凹对称。
《青年进步》4月所刊登新改建完毕的青年会协会大楼,此时大楼右边已全部建造完毕--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的虎丘大楼全貌--图片来源于《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五十周年纪念册》
大楼建筑一层及二层是教会的办公地点,三层以上则是住宅。大门临街有水泥圆形立柱2根,两侧各有5扇玻璃钢窗,大门为硬木框玻璃方格门。进门为穿堂,内有水泥柱8根,花砖地坪,穿堂对门两侧有电梯2座,中为磨石子踏步楼梯。二楼扶梯旁边建有平台1座。大楼每层有单间至四间套房供租用,内部设施参照当时美国普通公寓的标准,水泵、水汀、锅炉等设备齐全。
圆形立柱--拍摄来自斋卤味
2楼平台--拍摄来自斋卤味
扶梯--拍摄来自斋卤味
1935年的《何梅协定》使国民政府党政军力量退出华北,华北特殊化危局深化,爆发了平津学生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国内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中共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根据《八一宣言》迅速转向建立文化界抗日救亡统一战线。1935年12月12日,陶行知与马相伯、胡愈之、沈钧儒、邹韬奋、王造时、李公朴等280余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提出八项抗日主张。1936年1月,上海文化界救国会通过陶行知草拟的《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国难教育方案》。1936年2月,以陶行知创办的教育机构为核心成立国难教育社,通过《国难教育社成立宣言》,张劲夫在国难教育社担任党团书记。
1936年5月29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会在虎丘公寓的一个会议室召开,根据抗日七君子之一的沙千里回忆到:大会总共召开了两天,会议地点由吴燿宗安排。第一天到会代表50余人,代表全国十八个省六十多救国团体。大会推选主席团九人,以主持会议,之后全体起立向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致敬。之后,正式召开会议,会议议程为筹备委员会代表报告开会宗旨及筹备经过;上海代表作时事报告;各地救国团体做报告工作;讨论大会宣言,一直开到晚上九点多。
第二天,无锡、泰安、十九军的代表也到场,参与通过了《抗日救国初步政治将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工作检讨》、《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章程》。十九军代表也上台发言,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大会总共选出三十一名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并推定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陶行知等15人为常务委员。
抗日七君子之一的沙千里--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3年汪伪政府取消了租界权,并将博物馆路改为了现在的虎丘路。解放后,青年会协会大楼也根据路名改为现在民众所熟知的虎丘大楼并作为民用居住。
1982年6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又明确提出:“对现有的一部分旧式里弄,要逐步进行整修改造,增加卫生、煤气设施,改善户外活动条件”。徐汇等区随即对西湖公寓(请阅读:从华盛顿到西湖)、瑞华公寓、虎丘公寓、钱塘公寓、安亭公寓等48处进行加层,增加建筑面积68060平方米。虎丘公寓也就正式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虎丘公寓,2022--拍摄来自王老师
斋卤味、蔡老板、王老师
书籍参考:
《申報》、《字林西報》、《青年進步》1921年6月
《興華》1921年、《青年進步》1926年4月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五十周年紀念冊》
《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三十五周年纪念册》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二十五年小史》、《上海建築施工志》
《上海住宅建设志》、《沙千里回憶救國會》
上海檔案信息網
文字整理:
蔡老板
-END-
往期黄浦区文章回顾:
添加微信号和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左侧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号
右侧二维码关注三月的斋卤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月的斋卤味”作者:Cynthia Shen(ID:gh_83c525ddc63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