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手云展·微拍 | 徐鑫桦: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个人作品专场」

还手云展·微拍 | 徐鑫桦: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个人作品专场」

 

还手文化与弌空间当代艺术中心已在“2022杭州艺术博览会”联手呈现艺术家徐鑫桦的个人项目——《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

本次展览以三剧幕的方式展开,其中多数作品为首次公开展出。此次还手云展·微拍将继续呈现徐鑫桦此次个人项目的作品。图文相配,以飨读者。


   
   
展览“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以三幕剧的方式展开。第一幕,《生命博物馆》,回望过去,瓷质叠加摄影,引出艺术家对“生”的持续关照与思考。第二幕,《一日一作》,指向当下,在纸面上展现虚幻的光影与生命的印迹。第三幕,《深邃的表皮》,现场搭建“虚无纪念碑”与“余晖阵列”,试图窥见未来。通过三幕剧试图探讨,无物常驻,何处是家?    

   

徐鑫桦,我喜欢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2022

蓝晒,27×39cm×2

   

徐鑫桦,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2022

蓝晒,27×39cm×2



 

 

展览现场  

在正如千余年前,诗仙通过“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建构了月、影、人的“自在世界”。将自我与植物融合,一道入画,构建“画、花、人”的“自在世界”是否可能?正如言:“当你把身体交给自然的时候,自然界会还你一张画”。

《一日一作》缘起于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春去秋来,逐渐汇聚成一件大作品。《城春草木生》作于初春。部分参考宋明陶瓷釉面配色,试图将春天万物勃发,春意盎然,通过盛开的鲜花、嫩叶杂糅在宣纸上。

徐鑫桦,城春草木生-1,2022

纸上综合材料,69×138cm  

《水中的奥维利亚》作于春末夏初。得名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著名桥段,而原始感受则来自与友人在杭州铜鉴湖游玩的经历。潺潺溪流,朦胧虚幻,映照蔷薇鸢尾,也映照出一切欲望良善、纯洁污垢。

徐鑫桦,水中的奥维利亚-1,2022

纸上综合材料,138×69cm  

 

 

 

 

徐鑫桦,水中的奥维利亚-2,2022

纸上综合材料,138×69cm  

 

 

 

 

徐鑫桦,水中的奥维利亚-3,2022

纸上综合材料,138×69cm  

 

 

 

徐鑫桦,水中的奥维利亚-6,2022    
纸上综合材料,138×69cm    

 


 

 

 

徐鑫桦,水中的奥维利亚-7,2022

纸上综合材料,138×69cm  

 

 

 

 

展览现场

《野草在明与暗》作于仲夏。一簇簇野草丛正如世间的纷争,疯长、壮美。鲁迅在《野草》中曾言:“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讽刺的是,正因它们的生命力过于强悍,导致其它小草无法生长。在刚画完没多久,市园林局的工作人员将它们成片连根清除。  

 

 

 

徐鑫桦,《野草在明与暗》六联,2022

纸上综合材料,138×414cm  

 

 

 

 

展览现场  



今年夏秋之交,特别燥热。很多植物都萎靡不振,耷拉脑袋。但是竹子是个例外,依旧我行我素,顶着烈日。《竹林》使用竹竿拓印竹竿,竹叶拓印竹叶的手法,让竹子表现自身。现在,那颗竹子已经消亡了,但在画中,它生命痕迹还在!在作画过程中,时常觉得,是艺术家在挥笔涂鸦?还是植物在描绘艺术家?抑或是植物自身在画画?墨纸自然生歌!  

 

 

徐鑫桦,竹林,2022

纸上综合材料,96×178cm  

   

展览现场  

 

 

 

 

徐鑫桦,桃花坞,2022

三折屏风,纸上综合材料、亚克力  
画芯:65×138cm×3,屏风整体:180×215cm  


   

徐鑫桦,湖田,2022

两折屏风,纸上综合材料、金属框,69×138cm×2  

第三幕以“深邃的表皮”为机锋,尝试讨论事物是否真的有一个核心(本质)的问题。换言之,事物是否如同桃李有其果仁?事物是否像剥洋葱,剥到最后,什么都没有?或者,“洋葱”的本质早已消散在每一片“洋葱皮”之中?


《深邃的表皮》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阵列”,其二是“纪念碑”。“阵列”是百余个带有灰烬涂绘的植物果实组成。具体而言,该作对植物果实进行高精度的石膏翻制,得到植物果实的“分身”,再将该植物果实烧成灰烬涂抹在该“分身”之上。这样就得到一个即真实,又虚幻的“果实”。“阵列”不禁向观者追问,哪一个阶段才是真正的植物果实?是刚刚采摘下来的时候?那么,它今何在?它早该腐烂无存。是那一小坨灰烬?的确,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但其形与色、香与味也已消散毫无。而在即真又幻的果实“阵列”中,艺术化地将本已消散的东西重新凝固在石膏果实中,使得重新变得“坚固”。  

 

 
 

 
 

 
 

 
 

 
 

 
 

 
 

 
 

 
 

 
 
徐鑫桦,《深邃的表皮—果实》,2019—2022  
果实灰烬、石膏,尺寸可变  

 

 

 
 

 
 

 
 

 
 
展览现场
 

 

 

 

徐鑫桦,《深邃的表皮—果实》,2019—2022    
树脂,尺寸可变    

展览现场  

 

 
“纪念碑”高400cm,采用1:4:9的比例数列,在展厅现场耸立一座方碑。用植物果实灰烬涂绘,无任何具体形象,让灰烬展现自身。这流动的灰烬就是生命的赞歌!这是一座“纪念虚无的方碑”!  

 

 

徐鑫桦,深邃的表皮—纪念碑

2019—2022

一个果实的灰烬、木构

400×178×40cm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比“上帝死了”更加暴力与残酷。但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本次展览标题(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与之稍有不同。前者是完成时态,产生于现代性转型时期,原作者试图强调现代性体验的落空。后者则是将来时态,体现出一种在烟消云散中的挣扎与拉扯。艺术作为一种行动,很多东西都还在永恒的闪回中被审视、被体会、被感知、被爱、被巩固。  
我相信,无物常驻,唯爱永存!  

 


徐鑫桦

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徐鑫桦的艺术创作以陶瓷材料为核心,同时辐射多种媒材。因其对材料的边界与核心的双重追问,使其作品跨越传统艺术语言的界域,作品显现出一种实验性与原始性的合力。徐鑫桦近年来的创作,通过陶瓷、摄影、影像、装置、小说等多种艺术媒介,把视线聚焦到大地的深邃,在泥土的生命勃动之中,将生的活力和死的幻象奇异交织一起。将物质熵化的残像、生命记忆的碎片、及原始的、滚动不息的生命媾和成纯然的混沌状态,四溢出肉身成道的生生之光。

 

个展

2019年《混沌生光》,浙江美术馆,杭州|浙江

2018年《泥、火、手》,三尚当代艺术馆,杭州|浙江

2013年《不明真相》,三木国际艺术中心,北京

2010年《寻找》,西湖当代美术馆,杭州|浙江

 

部分群展

从泥土到语言——以陶瓷为媒介,上海明珠美术馆,上海

瓷的边界—TXC Sunday morning,国际陶艺邀请展,龙泉|浙江

风景旧曾谙,萧山博物馆,杭州|浙江

以花之名,上海明珠美术馆,上海

Sunday morning——国际陶艺邀请展,陶溪川美术馆、欧洲陶艺中心,景德镇|江西

武汉国际陶艺邀请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湖北

湖北艺术节,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湖北

ASIA TNTER-NATIONAL陶艺交流展,金海美术馆,金海|韩国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江西

亚洲当代陶艺展,中国美术学院民艺馆,杭州|浙江

“意匠之手”,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浙江

武汉国际陶艺邀请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武汉|湖北

Inter-youth 国际青年绘画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浙江

亚洲现代陶艺展,爱知县陶瓷美术馆,爱知县|日本

中国青年陶艺家作品展(国际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第二届CAFAM未来展:创客创客·中国青年艺术的现实表征(入选提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CHINA:当代陶瓷炼金术,南艺美术馆,南京|江苏

浙江省第十三届美术作品,浙江美术馆,杭州|浙江

青年艺术100,北京农业展览馆,北京

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南京|江苏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大唐市西博物馆,西安|山西

“不一样的星空”——TOP15,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浙江

“非至于艺”中韩艺术五人展,香港当代美术馆,北京

“艺象•融合”北京798艺术节,北京798艺术区

第三届湖北美术节暨首届湖北国际当代艺术节,武汉|湖北

“学院的视角”首届湖北青年雕塑展,湖北省图书馆,武汉|湖北

第八届、第七届中国青年陶艺家双年展,浙江美术馆,杭州|浙江

“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CYAP中国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北京

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世纪坛美术馆,北京

浙江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浙江美术馆,杭州|浙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还手文化”(ID:huanshou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