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之美——浅谈四季中的植物搭配设计
或许我们不必费尽心思地“装饰自然”,不必刻意逃避花的凋零、树的枯萎,因为最本真的自然变化就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前言
任何设计领域,都很推崇耳熟能详的“少即是多”的原则,因为简单往往比复杂多样更具感染力。然而对于“简单”和“复杂”的理解因人而异,所有对于美学的讨论都是非常主观的。更现实的是,一些私人庭院项目为设计师提供了选择植物品种及管理植物的机会,但公共景观项目需要设计师们顾及更广泛的受众需求及成本限制。不管是何种规模和类型,当代植物种植设计的大趋势不仅是追求自由,更要力求体现真正的“自然”。
植物公园
在荷兰园艺设计师皮特·奥多夫(Piet Oudolf)和英国园艺设计师诺埃尔·金斯伯里(Noel Kingsbury)合著的《荒野之美——自然主义种植设计》中详细地描述了当代种植设计中的一些趋势:基于混合种植的新兴自然主义种植,以及从作者审美角度出发对于植物搭配美学的见解。皮特的设计领域更多侧重观赏草和多年生草花的搭配与融合,故本文就其著作第三章对于观赏草和多年生草本植物搭配设计中具体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色彩、结构和季节进行总结分析及相关案例分享。
《荒野之美——自然主义种植设计》
“1
色彩
色彩往往是我们对一个空间最直观最深刻的印象,正因如此,一些大面积的色彩会给观赏者带来强烈且分明的第一印象:喜爱或者厌恶。同时色彩受天气和光线条件的影响极大,所以植物品种上也更依赖于仅有固定花期的花卉,如此一来很难实现长久的色彩和谐。对于色彩的强调实际上是以欧洲西北部为代表的传统园艺特色。这些地区全年以阴雨天为主,天气也较为凉爽,很少出现极端气温,形成了相较于大陆性气候地区来说更长的花期。
在温带气候地区,春秋季往往以黄色和蓝紫色为主,这很可能是因为昆虫对光波长的感知。蓝紫色是黄色的补色,是一个高对比的组合,因此这种对比在欧洲地区很常见。
八月的“金摩萨”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Goldenmosa')和“暮色”大叶紫菀(Aster ‘Twillight')
春夏交替之际,紫色的地中海蓝钟花(Scilla peruviana),及后方蓝色的胡氏水甘草(Amsonia hubrichtii)与黄色的穿叶芹(Smyrnium perfoliatum)形成了鲜明的撞色层次。
夏季的白色百子莲(Agapanthus africanus Albus)和谐地映衬了柳叶马鞭草(Verbena bonariensis)偏中性的紫色。
而现在很多公共园艺会更多地运用绿色、浅棕色以及乳白色这类色彩组合,使整体效果更加柔和,一定程度上消除浓烈色彩的冲击。
“2
结构
因为色彩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结构对于装饰性植物的种植设计来说是基础更是重中之重。目前为止,植物组合应用最多的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自然混合种植系统,将草本植物按照结构分为结构植物(structure plants)、填充植物(fillers)、地被植物(groundcover)这三大类,地被植物也可以属于填充植物的一部分。
结构植物:根茎具有明显的外观特征,一般高度大于0.8米或冠宽大于0.5米,整体形态至少可保持至秋天。
填充植物:结构特征不明显,植物本身仅用于观花或观叶,且形态在盛夏之后就开始衰败。
地被植物:特指株丛密集、低矮,覆盖在地表的植物。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
种植设计中基本不存在具有普适性的原则,基于Piet Oudolf和Noel Kingsbury等多年园艺景观从业者的经验,他们认为70%原则:即结构植物和填充植物(包括地被植物)以3:7的比例组合使用,可实现最佳的种植效果。其中更细化的区分,地被植物占填充植物的10%-20%。
“3
季节
春季总能给人带来莫大的活力感,植物外观每天都会发生细微的变化,常见的玉簪属和牡丹属一类多年生植物破土萌发。春季种植不可避免地会用到球根植物,易于种植养护且成本较低。较小的球根花卉,如雪百合属(Chionodoxa)、番红花属(Crocus)、雪莲花属(Galanthus)、棉枣儿属(Scilla)等植物可以非常方便地与多年生植物组合以及和谐共存。
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植物结构就更依赖于草类植物、藤本植物或常绿灌木。许多耐阴植物高品质的叶子可以弥补夏季花卉的相对匮乏。
青紫色的“詹姆斯·康普顿”单穗升麻与银色的“严霜”大叶蓝珠草形成鲜明的对比,左侧的“金穗”发草和前景中的台湾油点草可以这种小尺度的簇生种植。
秋季的多年生和草类植物大多处于生长高峰期,结构效果也最佳,尤其是一些高大植株,这就需要补植较低矮的、花期较长的填充植物来强调植物高度的对比和差异,如天竺葵等。在秋季处理这些高大植物的方法可以参考如下:
-
将大量高大植物成块的种植于大道一侧,或种植于窄径两侧,使人置身于高草草甸中探索和近距离感受高大植被的奇特魅力。
-
对于结构不佳的植物来说,用低矮植物包围高大植物的搭配尤为有效,因为很多花期较晚的、高大的多年生植物的花叶都集中在其顶部。
-
一些细长的茎分布着大量小花或种子的植物非常具有通透性,具有通透效果的植物可以给周边景色带来一种朦胧的观感,比如柳叶马鞭草、巨针茅、花叶芒等。
巨针茅添加的柔和色彩
冬季的多年生植物趋于衰败,可以将残枝败叶清理后剩下品相良好的植株。但最终景观的舞台还是会属于木本植物,尤其是叶形特别的常绿树种,以及柳树、山茱萸等其他可欣赏枝干的树种。
在缺乏色彩的冬季,浅褐色和棕色之间的差异变得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植物的结构。如图中发草属植物成为前排的北美腹水草、药水苏和‘紫花长茅’落新妇的绝佳背景。
“4
纽约高线公园的四季(High Line Park, NYC)
纽约高线公园位于纽约曼哈顿西侧,是一个由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的线型空中花园。高架沿线的园艺搭配就是由Piet Oudolf和James Corner合作设计的。Piet把原本的废弃铁路作为设计灵感,在改造时刻意保留了铁轨原有的碎石、铁轨等带有粗糙感的元素,利用了长得很高的草类、多年生植物和灌木,强调整个景观的结构、质地、形式,最终呈现出如同从枕木与铁轨间自然生长出来一样的景观,一派“野草丛生”的感觉。同时,其植物图景随四季不断变换,轨道中的野花和灌木丛也在不同季节生长,不会使景象变得枯燥。
纽约高线公园
稀薄的土壤虽然限制了更有活力的植物生长,但它混合了乡土植物和外来植物,从而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这种植物多样性在这类废弃的后工业化环境改造中非常具有标志性。
春夏之交,高线公园的葱属植物包括深粉色的波斯葱(Allium cristophii)和白色的黑葱(A.nigrum)非常适合作为随机的点缀,也不会显得过于花哨。
夏末之际,粉色和白色的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散布在整片草地上,成为稀松点缀的色彩。
初秋的高线公园,宽叶拂子茅(Calamagrostis brachytricha)作为基底植物,凤尾蓍(Achillea filipendula)和黄色的轮叶金鸡菊(Coreopsis verticillata)增添色彩和清新感。
冬季枯萎的马鞭草和紫花针茅在白雪映衬下形成鲜明的轮廓,在阳光下的剪影仍是种别样的枯叶之美。
结语
种植理念一直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种植设计已从传统的“绝对控制植物”的观念逐渐转变为“与自然谈判”的感觉。正如皮特所说:“或许我们不必费尽心思地‘装饰自然’,不必刻意逃避花的凋零、树的枯萎,因为最本真的自然变化就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以动态的眼光来思考植物搭配设计,从遵循植物的萌芽到凋零,从融合乡土和外来物种,从多元的视觉美感和秩序感,展现植物的四季之美。
参考文献:
《荒野之美——自然主义种植设计》皮特·奥多夫&诺埃尔·金斯伯里 著
https://www.thehighline.org/gardens/ https://wenku.baidu.com/view/4493b35cb0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a.html?fr=income10-doc-search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黄卓尔
编辑/版 丨蓝多多
责任编辑 | 刘可乐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
联系电话:0571-85066824
业务咨询电话:18600022980
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镇乌托邦”(ID:gh_2a5dd2dd824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