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联网报道,韩国连环强奸犯金根植将于10月刑满出狱。这一消息让不少人陷入恐惧,因为他是“人间恶魔”般的存在——2006年5月至9月,他以求助为由,接连诱骗11名中小学女生上车并开往偏僻地点实施性暴力。
这种罪行让人愤怒恐慌,是因为未成年人不懂性、也不懂如何堤防他人。根据韩国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素媛》就讲述了一位少女在遭遇性侵后,要如何和家人重新面对生活。
《素媛》
对性犯罪者进行更严厉的惩罚、对防止性暴力采取更有力的预防措施……此类呼吁不绝于耳。而“化学阉割”这项似惩罚、似预防又似治疗的措施也引起不少关注和争议。
化学阉割,是指通过药物,将男性的雄性激素降低至青春期前的水平。简而言之,用药物减少性欲。在医疗上,其被视为一种治疗方式,用于治疗诸如前列腺癌样与激素相关的癌症。
7月11日,泰国上议院通过了《防止性犯罪和暴力犯罪法》法案,让被定罪的性犯罪者可以接受化学阉割而换取更短的刑期。选择接受注射药物(即接受化学阉割)的人需要得到两名医生的批准,并在释放后受到长达10年的监控、同时佩戴电子手铐。该法案需再经一次下议院投票并获得王室支持,才能成为法律。但即使成为法律,泰国也不是首个这样做的国家。
1996年,加利福尼亚州成为美国第一个授权对某些性犯罪者使用化学或手术阉割的州。2011年7月,韩国成为首个对性犯罪者实施化学阉割的亚洲国家。
《素媛》
关于化学阉割到底是“治疗”还是“惩罚”,讨论不少。
一方面,有些性犯罪者会因年纪过大、或担心自己会对后代产生性冲动,而主动寻求化学阉割作为治疗。很多地区也以接受这种“治疗”作为假释的条件。
但 The Conversation 认为这只能是“惩罚”。因为使犯罪者在其作案的身体区域上残缺,这种想法由来已久,且具有巨大象征意义。同时,性犯罪真的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吗?到何时才算“治愈”,可以停止这种所谓治疗呢?
如果把它视为一种“治疗”,也有违医疗伦理中“首先,不伤害”的信条。化学阉割会有骨质疏松、乳房发育(男性长出女性型的乳房)、葡萄糖受损、沮丧、不孕不育、肌肉量减少等严重副作用。
《素媛》
另外一部分争论,则关于化学阉割是否可以保护潜在受害者不受侵犯。
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医学伦理部主任 Art Caplan 认为,不能信任这种手段。
“虽然化学阉割确实将再犯率从大约40%降低到15%……但性犯罪者不应该以这种方式获得假释,我认为他们必须服完刑期。”
Art Caplan 提到,性暴力不仅与性有关,还与暴力、权力相关。不能以“没有性欲”为前提,让性犯罪者提前获得自由。
也有一些人质疑一些地区实行化学阉割并不为保护潜在受害者。2019年,美国阿拉巴马州要求对 13 岁以下儿童犯有性犯罪罪的人在获释前开始化学阉割“治疗”。但该州一个月前还签署了另一项法律,禁止在怀孕的任何阶段堕胎,强奸或乱伦也不例外。反对者认为,又想要阉割性犯罪者,又不允许因强奸怀孕的人堕胎,十分虚伪。
《素媛》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曾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从刑罚角度看,相较化学阉割,国内采取的是更直接、严厉的惩治手段。例如犯罪严重者会被判以重刑或死刑,通过这种方式对之后的性犯罪者产生威慑作用。
你如何看待化学阉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氢商业”(ID:Qingshangye666)。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