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无情,设计有爱——抗洪救灾中的设计

洪水无情,设计有爱——抗洪救灾中的设计





正文字数:1859字

图片总数:共35张






今年七月,连续性强降雨的袭击而来,引发了严重的洪涝和次生灾害,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663个乡镇1453.16万人受灾,因灾遇难73人,直接经济损失 1142.69亿元。在为河南水灾痛心之余,在为中华儿女舍身抗灾而感动之余,我们也应该从一个工业设计师的角度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利用专业所能,设计出更多更实用的救援救灾产品,在危急时刻挽救更多生命。

接下来分享6款水灾下的产品设计,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设计灵感。

01
FlashPak

Designer: 耀焜 Yaokun Wu


FlashPak 是一个巧妙的洪水救生设备,安装在街灯上的它可以让救生衣更好的为身处洪水频发地的遇难者们提供生命的支援。

利用救生衣自带的浮力,FlashPak 能让救生衣随着水位的上涨在电线杆上升,即使遇到暴雨水位猛增,人们也可以获取到。

FlashPak 救生衣互相之间也能够进行连接,遇难者们可以在水中聚集在一起等待救援,提高生存几率同时也更加容易被救援队观察到。


02
ACCESS临时跨河桥

Designer: simeon ortmüller

这款设计名为“ACCESS(通路)”——紧急情况专用临时跨河桥。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因其特殊机械装置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地质环境,这款临时桥在缺乏基础设施的农村地区也同样适用, 有了这款跨河桥,跨越河流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为紧急状况节省下极其宝贵的关键时间。

它由轻量结构组成,其简化框架则由弯曲铝管制作而成,这样的设计使得桥梁更易组装。使用时需在两侧河岸分别将系统组件深深固定在地面上,从而保证跨河桥梁的安全与稳定。

横跨河道的两根绳索保证了装置的静态稳定性。装置配备的喷气式漂浮结构可被其它组件中的压缩空气充满,从而展开,利用搭配的绳索固定到相应位置,这种搭建方式能够创造出一架抗水流冲击的跨河桥,同时也使得运送受害者的效率大大提升。


03
Phanlanx-防洪系统

当洪水来袭毫无准备的危急情况下,目前设立最常见的防洪系统(例如沙袋或其他临时屏障),必定会耗费一定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这款 Phalanx 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可以快速有效地阻止洪水。Phalanx 在城市环境和更困难的自然地形上也同样适用,具有无与伦比的战术灵活性,可以确保房屋的干燥和生命的安全。

其轻巧的设计适应性和坚固的结构,可以以最少的人员劳动力进行快速运输和部署,确保面对洪水威胁,能做出快速果断的反应。当水最终退去时,这些装置可以重新使用,预防下一次洪水来袭。


04
Ploota-救生衣 

Ploota 是一个由传感器控制的游泳安全装置,被设计成一个项圈的造型,结构紧凑并可重复使用,只有普通泡沫救生衣的1 /50 大小,占用空间小,且重量仅280 克,可以让用户从事高强度的水上运动。

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触发装置即可在人的两侧肩部上方弹出两个气囊,项圈上的二氧化碳气瓶瞬间给两个气囊充气,将人迅速带回水面,整个过程只需几秒。

与大多数救生衣只能在水面穿戴不一样,Ploota可以在水下穿戴。当你在游泳、浮潜或深海潜水需要返回水面时,可以触发装置,Ploota能自动在人的两侧肩部上方弹出两个气囊,项圈上的二氧化碳气瓶瞬间给两个气囊充气,将人迅速带回水面,几秒内就能完成整个过程。

05
HEXA-救生设备 

Designer: 刘智仁、李智尚

HEXA是一种革命性的救生设备,可在海上使用,亦可以在洪涝灾害中发挥救援作用。

HEXA放入水中后可自动激活,6个可充气部分将自动充气,使个人可以爬上船或跳到安全位置。此外,RFID求救信号也将被触发,方便救援队定位。在吊舱中心内,用户还可以找到食物,照明弹和救生衣等救生用品。

06
Kingii-充气手环

Designer: 刘Tom Agapiades智仁、李智尚

Kingii 充气手环在不使用时,可以收纳在手腕上的小盒子里,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运动手环,而一旦有溺水危险时,只需要拉动银色手柄,一个小型个人浮垫就会自动充气,依靠强大浮力将落水者拉到水面。该产品已投入市场发售,成为许多水上运动者必备的救生设备。

对比同类型其他的救生设备,Kingii 有着小巧简洁的设计风格。它整体结构包括腕带、气仓和气囊,仅重139g,在推出充气救生球后能轻松将溺水者浮起,最高可负重达125公斤。二氧化碳气罐是整个产品核心部分,原理是高压气罐在瞬间释放大量气体充满气囊,使气囊膨胀、从气囊仓弹出并产生浮力。

当不幸落水、受淹时,用户只需搬动阀门,就会有一个救生球跳出并立刻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此外,Kingii还配备了口哨和小型指南针,在被救生球浮起后用户可通过吹口哨求救,如果自己还有精力,也能根据指南针辨别方向进行自救。

素材来源:

http://news.ycwb.com/202107/24/content_40159958.htm

https://mp.weixin.qq.com/s/2iNkw9AlSA0bDg1aH6rEDg

https://www.shejipi.com/615972.html

https://www.sohu.com/a/20870473_114949

版权说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
          
编辑EDITOR朱仪
审核REVIEWER荣令达
          
电话PHONE13871056452
邮箱E-MAIL2028621@qq.com


Join us|扫描二维码关注

Information and Interaction Desig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所”(ID:gh_c1cd7847b23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