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国十大军阀之一的韩复榘,其人功过自有历史来评定。但在一般人心目中,韩复榘几乎成了一个全是笑话的草莽,甚至他那些显得有些搞笑的轶事,出现在学生的读本中,这也让他越来越坐实了没头脑、没文化的形象。
本人对历史虽有兴趣但研究不多,所以关于他的那些趣事,也考证不出真假。本人因自幼练习书法,所以对历史上一些人物的书法比较留意。看到韩复榘的书法后,竟然吃了一惊,他的书法与平日里对他的印象似乎截然不同。
韩复榘的书法,有些是他和朋友之间应酬交往的作品,有些是他为一些名迹题写的牌匾。这些作品大多都展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力,而且写得很正统,完全不是没有文化的人所能写出来的。
古人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如其人”的意思就是书法作品能反映一个人的才学、志向与气质,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如果以这个观点来看韩复榘的书法与他这个人,那么他的字与他这个人的气质吻合吗?他这个人真像他字里表现出的规整与文气吗?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韩复榘并非是个没有文化的大老粗,相反他出身于书香世家,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后闯关东,并投身兵营,因为勇猛善战而屡获战功。在部队上,他的爬升速度很快,其原因并非仅仅是因为擅长作战,更多的反而是“通文墨”。著名学者徐北文曾说:“韩复榘在西北军以能诗文、擅书法发迹。”能文善字,在那个年代的部队中的确是稀缺的人才。
即使在韩复榘主政山东的数年间,真实的情况也并非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笑谈,他澄清励志、鼓励教育、禁烟剿匪,甚至还建设模范乡村,怎么看都像是一位有作为的地方官。只是他为人骄傲、轻肆,最终没有落得好下场。
这些史料倒是和韩复榘的书法有些相契合了。
所能见到的韩复榘的书法,多数是楷书与行书。上面这件韩复榘所书的《敬贤先生诔词》,为行楷作品,圆润端庄、精谨方整,既有楷书的规范,又有行书的韵致。更难能可贵的是,作品透漏出娴雅的气息,虽写得小心谨慎,但又不失灵动。
这件书法存放于陈嘉庚纪念馆。“诔词”是为去世的人写的述说生平的短文,文中所论及的“敬贤先生”,就是陈嘉庚先生的胞弟。文中采用四字一句的方式,对陈敬贤先生的生平与主要事迹进行了概括,很有古人风致。这样的文辞,这样的书法,能是出自没有文墨的大老粗之手?
上面这件对联,是韩复榘所作的楷书,文辞有境界,亦有警示意义。所作楷书虽然未臻完美,用墨稍显肿塞,结构不够精到,气息也不太通畅,但也能看出其对唐楷尤其是褚遂良、颜真卿楷书的研习。当代书法创作崇尚张扬,各种风格精彩纷呈,反倒是像这种纯正考察书写者功力的书法较为少见,不得不说是种遗憾。
韩复榘在全国各地有很多题字,上面这块碑是位于山东茌平的一个名叫杨屯的乡村。“化雨流甘”四个字敦实厚重,颇有些清末民国文化学人的书法风采。题字刻碑,所作书法要厚、要稳,也要简便易识。无论从书法角度,还是从实用角度来看,韩复榘所书“化雨流甘”碑都称得上是一方佳作。
诚然,韩复榘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出现过一些错误,这个问题历史自然会给他一个定位。但如果只以书法来看,韩复榘并非一般认识种那样无品无才之辈。他的书法虽然不能与书法史上的大家相比,但也当得起精通书法的评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美术观察”(ID:pyyjb12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