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有、热带特有、世界特有!
今年,我国公布的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中,有一个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赫然其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制图/孙璐
熟悉,是因为我们熟知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领头羊的世界各大热带雨林,它们总是以各种各样的面貌活跃在纪录片、图书、互联网上。
陌生,是因为中国的热带雨林极度稀缺。
图/视觉中国
在寻常人的印象中,海南是一个碧水蓝天的度假圣地,沙滩、海浪和椰林使这里充满着静谧和安宁。
然而实际上,这里存在着一片人迹罕至的未知之境——绿萝交织、鸟兽穿行,参天巨树构成了令人炫目的空中花园,幽深复杂的林间充满野性。
图/《狐主任现场鉴定海南热带雨林里的特有物种!》
这里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亚洲热带雨林和世界季风常绿阔叶林交错带上唯一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规划总面积4400余平方千米,是一张属于中国的野性名片。
热带雨林,对中国和世界有多重要?
不仅如此,热带雨林由于其地形复杂、环境潮热的特点,在近代史上从未受到人类发展的打扰,从而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集中和最丰富的地区,生活着无穷无尽的稀有物种甚至未知物种。
当海南独立成岛时,岛上的森林便和如今中国南部以及中南半岛的森林不再有联系,这里的生物也自此踏上了独自进化之旅,它们让这个亚热带海岛开始拥有个性独到的原始魅力。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区位示意图。
制图/孙璐,设计/May
近几十年,海南岛人口激增,这里原本大面积存在的热带雨林渐渐由于人类的影响,开始变得破碎、狭小。尤以人工橡胶树种植为代表的活动严重破坏了原生丛林的面貌。而热带雨林作为极为特殊的一种生态系统,它一旦遭到破坏便几乎无法恢复。
如今,海南岛的热带雨林仅存于霸王岭、尖峰岭等自然保护区中,成为了海南长臂猿、海南孔雀雉等珍稀动物最后的庇护所。
虽然如此,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作为中国唯一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仍然是珍稀动物的天堂,虽然它的面积不足全国陆地面积的0.05%,却拥有全国约20%的两栖物种、33%的爬行物种、39%的鸟类物种和20%的兽类物种。
它们共同构建起了这里别具一格的国家公园属性:最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都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这里的物种神奇到什么地步?一句话形容就是:即使在纪录片中,都难以一窥它们的真实模样。
20世纪90年代,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的数量仅存不到10只,仅分布在海南热带雨林的霸王岭片区等局部区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极度濒危,距离灭绝只有一步之遥。
而在40年后的2021年9月5日,在法国马赛举办的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物种存续委员会提到:通过中国科学有效的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数量从最少时的7-9只,达到了现在的35只,中国创造了世界珍稀动物保护的奇迹,将海南长臂猿这一极危物种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也正是由于海南长臂猿对环境的极度依赖性,随着近代以来热带雨林的减少和破碎化,其种群数量才会急剧下降,若不施以正确的保护措施,这一物种很容易就会消失。
好在人们通过专为海南长臂猿种下了8万余棵其喜爱的本土植物、搭建绳桥供长臂猿迁移等一系列挽救措施,实现了死而复生的生命奇迹。
除了海南长臂猿,这里还有另一个传奇物种——坡鹿。
作为在海南独立成岛时就已经扎根这里的古老原住民,坡鹿曾经广泛分布在这片孤岛上。直到20世纪50年代,坡鹿仍然在海南全境都有分布,当地居民在离村庄不远的坡地林间,还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坡鹿出没。
然而仅仅过去了短短的20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人类活动范围的迅速扩大,到了20世纪70年代,海南坡鹿的数量急剧下降,一度只剩下40多头,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
好在人类迅速采取了保护行动,通过设立大田保护区、开展坡鹿生境改造与人工驯化繁育等一系列措施,帮助其种群规模逐步繁衍恢复至1000多头。
猿鸣山间,鹿跃深林,这两个传奇物种的故事,赋予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更为深奥的意义和使命。将来,这里的物种保护还将继续上演怎样的故事,是中国的期待,更是世界的期待。
中国特有,热带特有,世界特有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不仅是一部传奇动物的保护史诗,更是一声来自远古时代的呼唤,这里生存着众多你闻所未闻的古老物种,而它们的历史,有的甚至可以见证1亿年前的演化奇迹。
这就是飞蜥,这里最神奇的物种之一,它能像鼯鼠一样张开翼膜在树林间滑翔,也是世界上所有蜥蜴中唯一掌握了这种技能的成员。
蜥蜴是什么时候,是如何掌握了滑翔技能的呢?在飞蜥之外,上一个会飞的爬行动物就是翼龙了,因此曾经有猜测认为翼龙就是飞蜥的祖先。
然而根据200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篇论文研究发现,飞蜥的祖先可能是生存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白垩纪我国辽西一带的赵氏翔龙。
赵氏翔龙,又被称作“滑翔的蜥蜴”,是一种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生物,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掌握滑行技能的蜥蜴,在蜥蜴长达两亿多年的演化历史中,赵氏翔龙是唯一能滑翔的化石物种,因此几乎可以确定,它将这种独特的技能流传了下来,留在了飞蜥身上。
飞蜥的滑翔技能。
这项研究同时也说明在1亿多年前,我国辽西地区和海南地区一样,都属于热带雨林区域,再一次证明了海南热带雨林的古老与独特。
“神奇”是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的最佳形容,这里的神奇,不仅在于已知物种的传奇故事,更有源源不断未知的新种被人们发现。
其中,睑虎是最让科学家和冒险家们兴奋的物种之一,短短20年间,人们就发现了四种新的睑虎,而全球睑虎物种,总共也只有19种而已,这成为这里生物多样性充满未知的最佳例证。
这四种睑虎分别是霸王岭睑虎、中华睑虎、海南睑虎和周氏睑虎。它们的差别极其细微,对科学家来说,它们的发现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幸运。
睑虎有一双暗红的眼瞳,由于酷似恶魔的眼睛,被称为“恶魔之瞳”,眼睑凸起明显,外形虽小却犀利霸气。
实际上,睑虎是一种温顺的夜行性爬行动物,攻击性很低,它们一般昼伏夜出,白天一般在石头底下、石缝中或是藏在树叶下睡觉,夜晚出来捕食飞蛾、白蚁这些小型昆虫。
自从1897年第一只睑虎被发现后,睑虎属的新种便被源源不断地发现,成为众多科学家热衷于追寻的物种之一,但同时,由于睑虎鲜艳明亮的色彩,近年来被宠物市场所窥觑,大量野生睑虎被捕捉贩卖,再加上生存环境的日益破碎化,野生睑虎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立,无疑是对这一“不断更新”的物种的最佳保护,相信未来,这一又霸气又呆萌的小家伙可以在遮天蔽日的雨林自由穿梭。
海南长臂猿、海南山鹧鸪、海南孔雀雉、海南新毛猬...这些被冠以“海南”前缀的特有物种,以及多达630 种的特有植物,共同构建起了这里“特有种的极乐世界”。
而这些独有物种所依托的雨林,是世界雨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达二三十米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形成一片树木的“绿云”。它们的遮掩孕育出了湿润温暖的环境,庇护了无数枝叶盘升、错综复杂的阔叶林和灌木群、苔藓等,放眼望去,整个地区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皆是绿色,造就了浩瀚的绿色海洋。
孤岛、雨林、特有种,这一切连结出一首古老而悠长的自然之歌,也成就了这里的独到的不平凡。
今年,中国宣布成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将在中国生态文明史,乃至整个世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待在将来中国国家公园体系完备之时,将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子孙的薪火,永世传唱。
海南热带雨林
我们的国家公园拥有着多少独一无二的精彩,有着怎样的中国自然好故事,蕴藏着多少宝藏,值得我们穷尽一生去探索。
文 | 武治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