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游怎么做?一文带你搞懂几种海岛旅游空间组织模式
海洋,是人类永恒的憧憬和探索目标。世界海岛千千万,发展模式各不相同,或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令无数旅游者趋之若鹜;或依托天时地利,成为寸土寸金的必争之地……海洋是真正的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
前言
中国的海洋旅游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东海岸岸线和岛屿资源丰富,但大多处于闲置或衰落状态,或仅作为渔业、工业的附属利用。如何有效组织起海洋和海岛资源,是中国旅游业发展中需要重点探讨的命题。本篇文章对世界上几种经典的海岛旅游空间组织模式做了剖析,希望能给中国海岛旅游开发带来一些新思路。
“1
Home Port母港通勤模式—日本濑户内海地区
濑户内海地区位于日本本州、四国和九州之间,四周被大陆环绕,海岸线曲折,数百岛屿分布其间。濑户内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日本关西地区和亚洲大陆交通线上文化往来的商业及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濑户内海地区地图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大量重工业在濑户内海地区汇聚。虽带来了一时的繁华,但苦于工业污染。20世纪下半叶,濑户内海地区逐步走向衰落,岛上原住民开始搬离,渔村持续萎缩,老龄化加剧,地区活力下降。如何重新振兴濑户内海诸岛,成为一个重要命题。
濑户内海地区的乡村振兴和旅游开发面临着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地处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已经有了一定保障;二是以旅游开发为手段,根本目的在于海岛乡村和社区的振兴。在这两个大前提下,濑户内海走出了一条“政府+资本+社区”深度合作的乡村振兴之路。
濑户内海地区地标性艺术场馆(地中美术馆、丰岛美术馆)
资本在濑户内海的乡村振兴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成熟的商业手段,前期投资了地中美术馆、丰岛美术馆等一系列地标艺术场馆,搭建起濑户内海地区的艺术骨架;后期则充当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吸引诸多知名艺术家参与创作,打出了“濑户内海国际艺术祭”这个响亮的品牌。
濑户内海艺术祭海报
艺术祭作品——步行方舟
艺术祭作品——橄榄园飞机头
艺术祭作品——海边的观景椅
艺术祭作品——海鸥停车场
政府主要扮演资源支持和宣传推广的角色,联合本地商业工会、农业协会、渔业协会、银行、运输业、大学等机构进行资源统筹。社区居民一方面参与艺术创作,另一方面也获得了宝贵的旅游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
在这样的大前提和发展模式下,濑户内海地区的旅游空间组织既需要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尤其是艺术祭期间大量的住宿和接驳需要,又要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通勤需要。由此衍生出了“陆地城市母港+丰富的通勤航线”组合模式。
濑户内海地区游轮母港和通勤航线组织
游客前往濑户内海地区,首先到达高松或冈山市,再从高松港/宇野港转乘轮渡或高速船前往濑户内海各岛屿。高松和冈山市作为濑户内海地区的支撑母港,除提供港口服务以外,还能依托城市空间,延伸出大量的住宿和服务接待设施,大大解决了海岛空间受限的问题,即便是在艺术祭最火爆的时节,也能满足游客的需要。
Home Port组织模式简化模型
“城市母港+通勤航线”组合模式,为旅游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产品选择,同时也对濑户内海诸岛的差异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断强化岛屿自身的特色,才能有效吸引游客前往。在艺术作为大线索的前提下,濑户内海诸岛也依托自身历史文化和空间特色,打造差异化的产品体验。
濑户内海地区差异化发展策略
“城市母港+通勤航线”组合模式,是一种旅游发展与社区振兴齐头并进的旅游组织模式。虽然对旅游者自身的行程组织能力要求较高,但也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游客成为当地旅游开发中的关键一环和深度参与者。
“2
Island Hopping跳岛巡游模式—加拉帕戈斯群岛
加拉帕戈斯群岛隶属于南美洲的厄瓜多尔,但地处东距厄瓜多尔大陆972公里的浩瀚太平洋之上。加拉帕戈斯群岛面积为8010平方公里,海洋保护区为13300平方公里,由包括圣克鲁斯岛、伊莎贝拉岛等在内的13个大岛,以及无数个小岛组成。
加拉帕戈斯群岛地图
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赤道暖流和秘鲁寒流的交汇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且由于长期与大陆隔离,岛上拥有诸如加岛陆龟、加岛海狮、赤道企鹅、信天翁、海鬣蜥等多种独特的生物物种,因此享有“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海洋生物大熔炉”等美誉。1978年,加拉帕戈斯群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橙嘴蓝脸鲣鸟
海鬣蜥
红脚鲣鸟
加岛海狮
加岛企鹅——唯一生活在赤道上的企鹅
加拉帕戈斯群岛为世界所熟知,最大的贡献来自于达尔文。1835年,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搭乘小猎犬号抵达加拉帕戈斯群岛,被岛上惊人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特质所启迪,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进化论。因此,加拉帕格斯群岛也成为全球自然保护和科研工作者,以及无数生物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达尔文进化论的灵感来源——加拉帕戈斯朝鸫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珍稀自然遗产属性,决定了这里的旅游开发模式:必须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一切活动开展的前提,拒绝大规模建设和开发。尽管加拉帕戈斯群岛也提供“岛上住宿+单日往返”的海岛游模式,但由于可选住宿有限、单日往返航程过长等问题,目前主流的旅游组织模式还是4-12天不等的海上游轮跳岛巡游。
几种常见的海上游轮线路组织
海上游轮跳岛巡游模式(Island Hopping模式),游轮本身兼具交通工具、酒店、餐厅、娱乐设施等多样化功能,游客全程食宿都在船上进行,巡航至岛屿附近后,进行登岛游览体验。在这一旅游组织模式中,游轮组织方往往提供包括食宿、游览、娱乐、向导等在内的一价全包式服务。
加岛游轮
加岛游轮内部结构
游轮跳岛巡游模式,对目的地而言,是一种极端轻量化的旅游开发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目的地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提供各种规制和引导政策,确保旅游活动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而无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是一种最小化的旅游开发利用模式。
Island Hopping组织模式简化模型
对旅游产品的组织者(即游轮产品供应商)而言,游轮跳岛巡游模式则对他们的运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长时间生活在船上,对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的高要求;大量海上巡游时间,需要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安排(潜水活动、讲座课程、海上派对等);一价全包式组织模式,除了常规船上服务人员以外,还要求团队配置陆地接驳服务,以及科普向导、水上活动教练、户外活动教练等专业角色……
游轮跳岛巡游提供的多样化体验活动(海湾地貌探索、户外火山徒步、快艇观鸟等)
对旅游者而言,海上跳岛巡游模式,尽管有着价格昂贵、选择较少等缺点,但可以在短时间内用最省力的方式、尽可能多地拜访目的地稀有资源,仍不失为一种优质的旅行方式。
“3
Star星型放射模式——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之上的群岛国家,更是享誉全球的高端度假胜地。马尔代夫群岛由26组自然环礁、1192个珊瑚岛组成,岛屿分布在9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内,其中仅有约200个岛屿有人居住,大部分岛屿为无人岛。大量闲置的无人岛屿、绝佳的热带海岛风光,为马尔代夫旅游开发提供了优质的空间条件。
马尔代夫地图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开发难度极大和成本极高:各岛之间距离较远,可达性差,运输物资成本高;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全不存在,一切都要自给自足,守着全是水的汪洋大海却要自建海水淡化工程;一切的开发建设还要以不破坏珊瑚礁和海洋环境为基本前提……如此高昂的建造成本,意味着马尔代夫旅游开发的唯一途径,就是充分发动和利用资本的力量。
马尔代夫的一价全包式豪华度假酒店
这也就导致了马尔代夫的旅游空间组织模式,呈现星型放射状。“一岛一酒店”是马尔代夫广为人知的旅游组织特色,酒店即游客的最终目的地,提供丰富的一价全包式服务。由于各海岛均由不同酒店集团开发,互相之间没有联系,海岛目的地只与核心交通枢纽(马累国际机场)发生单点联系(个别酒店集团连锁开发的临近岛屿除外)。
马累国际机场
游客抵达马累国际机场后,通过内陆飞机/水上飞机/快艇等方式衔接至酒店岛屿
马尔代夫度假酒店提供的丰富设施和服务(观星、冲浪、浮潜、日落巡航晚餐等)
政府只需要负责核心交通枢纽和部分内陆航线建设,同时提供方便游客顺利拜访的宽松签证政策,就可以坐享旅游发展的红利和税收;海岛开发的全部工作均由资本自行完成,包括酒店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搭建和维护、周边交通衔接等。这一旅游开发和空间组织模式,对欠发达或弱政府地区的旅游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
Star组织模式简化模型
但不容忽视的是,星型放射空间组织模式,仅适用于“酒店即最终目的地”的系列度假式产品,对于需要在各目的地之间穿梭的游览方式则不适用。
结语
三种海岛型旅游空间组织模式对比表
综上所述,海岛旅游发展不能一以论之,充分剖析目的地特色和资源条件,找到最适合的本土化发展路径才是最优解。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Fay
编辑/版 丨蓝多多
责任编辑 | 刘可乐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
联系电话:0571-85066824
业务咨询电话:18600022980
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镇乌托邦”(ID:gh_2a5dd2dd824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