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P Architects:曾宪梓纪念馆

GWP Architects:曾宪梓纪念馆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曾宪梓纪念馆
建筑设计:GWP建筑事务所 
结构顾问:RBS容柏生结构事务所
项目地址:中国·梅州
建筑面积:4,086平方米




01
背景:
拳拳赤子心  殷殷桑梓情

△ 曾宪梓纪念馆区位图
场地坐落于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梅州市——梅江区月影塘12-9号,原建筑银利来大厦见证了曾宪梓先生拳拳报国之心的始末。


项目周边是典型的由老街和握手楼组成的传统生活街区,密集甚至有些局促的空间里充满了朴实而鲜活的烟火气。其中客家传统围屋、街边的商铺与民居共同刻画着场地的历史与城市记忆。
因此,在现有场地基础上设计师如何通过空间及建筑氛围的体验,实现纪念馆应有的纪念性,同时产生的精神文化属性对城市的持续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 曾宪梓纪念馆效果图

△ 曾宪梓纪念馆效果图 



02
设计概念:
中式意趣飞檐影  生平功绩刻碑石


△ 曾宪梓纪念馆手绘稿
我们希望曾宪梓纪念馆整体氛围带给观览者一种瞬间的感触,一种可亲近可深读的,蕴含着乡情文化,具有深厚爱国精神传播的意义;


同时纪念馆不局限于传统形式的展示,而是成为充满沉浸体验和丰富多元感受的场景。——GWP主持建筑师张国威及其团队。
设计之初, GWP 团队并不急于做一个特立独行的“ 新锐作品”,而是深入了解曾宪梓先生的爱国情怀与金利来的企业文化。


以中式飞檐翘角造型镶嵌于厚重方正的建筑上,如同一块镌刻功绩的石碑,正如曾宪梓先生的一生中正自守,其介如石,承载着我们对他的无限怀思。

△ 曾宪梓纪念馆效果图

△ 曾宪梓纪念馆效果图



03
场地处理:
开放的共享空间

△ 曾宪梓纪念馆分析图
项目方案基于周边环境、建筑布局、用地条件局促的现状,设计团队在对比多种设计策略后采用“空间退让和体量控制” 的手法来呼应曾宪梓先生一生视事谦逊的品格,使纪念馆与喧闹的街道之间留出必要的过渡空间消解场地尖锐的问题。
并且通过首层立体架空渗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实现对周围社区的开放边界,让居民可以在纪念馆所辖的立面空间中穿行、游憩,纪念馆因此成为一个自由的日常公共空间。

△ 曾宪梓纪念馆效果图



04
空间处理:
空间动态流线规划

△ 曾宪梓纪念馆手绘分析图


设计团队认为内部细节的把控也应该赋有贯穿人物主线的精神与深远持续的影响。纪念馆的室内空间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曾宪梓先生跌宕起伏的生平与报效祖国的故事为载体,观展流线在两者中迂回转折。

△ 曾宪梓纪念馆分析图



△ 曾宪梓纪念馆效果图

△ 曾宪梓纪念馆效果图


本次设计充分从使用者角度出发,考虑到游客进一步的体验感与活动交流需求,更加完善定义了带有叙事性的空间功能,观展后沿着环状楼梯到达顶层的天面茶室,喃喃风声拂过,游客在品茶中继续回味和俯瞰周围传统街景。

△ 曾宪梓纪念馆效果图



05
建筑构造:
文化与气质的融合
一方面结合传统围屋造型,探索与建筑融合的东方底蕴,镶嵌在建筑的飞檐掀口成为纪念馆标志性元素,长长的斗拱造型使建筑更具有通透的呼吸感,有了“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神韵,也为内部提供变化有致的一线天光,宛如重重洋装遮盖不住的拳拳赤子情。

△ 曾宪梓纪念馆效果图



△ 曾宪梓纪念馆效果图


另一方面,结合金利来“中华之子,吾家吾国”的企业文化,设计团队更多利用结构、空间、光影、色彩等建筑元素打造刚正不阿、充满内在力量感与表现感的建筑气质。无形中寓意着做人亦如“金”,百折不挠,久薶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本心。

△ 曾宪梓纪念馆手绘稿

△ 曾宪梓纪念馆效果图


△ 曾宪梓纪念馆效果图


06
项目图纸

△ 总平面图

△ 首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

△ 三层平面图

△ 四层平面图

△ 五层平面图


△ 东立面图

△ 西南立面图


△ 西北立面图

△ 北立面图
编辑:高艺娟
责编:小柯
本文由GWP事务所投稿
    
    
    
    
       
       
       
       


微信公众号: 匠山行记

新浪微博 Weibo: 匠山行记

哔哩哔哩: 匠山行记

投稿咨询 / 媒体事务
微信:blunt521

邮箱:1540957767@qq.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