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中,MAD建筑事务所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的工作仍保持高效运转,在一个不断割裂、封闭的世界努力推进跨文化的实践,仅机场设计方案就足以奏响一部狂想曲,让人们进入自己心中想象的歌。
哈尔滨新机场设计
由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公布了哈尔滨机场T3航站楼方案设计。回应中国北方平原辽阔起伏,冰天雪地的地理环境特点,MAD设计的T3航站楼就像是一片飘落在东北大地的雪花,晶莹闪烁,与哈尔滨“冰城”的城市特征贴切呼应。同时,她又像是超现实的星际太空基地,极具未来感。
作为黑龙江省会的哈尔滨,占据着辐射欧美的东北亚核心腹地的重要战略位置。哈尔滨T3航站楼位于现有的T1、T2航站楼西南侧,整体规划占地约3300公顷,建筑面积约92万平方米,包括航站楼、地面交通枢纽及酒店、停车场等一系列机场附属设施。
△ 航站楼局部细节效果图 © MAD Architects
MAD的设计避免出现传统航站楼的尺度过大、用者不便利的缺点,创造了贴近人体尺度、“有温度”的宜人氛围,同时实现绿色节能的目标。拥有89个近机位的T3呈雪花形五指廊状,大大缩短了旅客步向登机口的时间;中心港湾多条滑行通道的设计有效提高机位使用率。
航站楼内的多个花园既是室内景观也是极具亲切感的公共空间,更是指引乘客去往不同空间的路标。花园顶部的玻璃天窗将室外的自然光纳入室内,使旅客在室内也能感受自然的律动,同时也有效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 航站楼外观效果图 © MAD Architects
地面交通中心(GTC)汇聚了高铁、城市地铁、机场巴士等城市交通。人们可从市区直达同一轴线的航站楼和酒店,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前提条件。GTC内退台花园式的布局,让景观与不同业态的功能完美结合,为出行旅客提供舒适放松的休闲场所。
浙江丽水机场设计
△ 航站楼外观效果图 © MAD Architects
△ 航站区整体鸟瞰效果图 © MAD Architects
MAD的设计参考了当地典型的丘陵地貌,强调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连续性,结合场地高差,整体采用了自然放坡形式与场地衔接,将航站楼、停车场、办公区设置在三个逐渐降低的平台上,融入山间。
马岩松说:“丽水是一座花园城市,她的机场也应该在花园中。作为支线机场,丽水机场展现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交通设施的另一种态度和追求:不贪大、不贪贵;便捷人性;展示城市特征的自我特色。”
△ 航站楼外观效果图 © MAD Architects
△ 航站楼外观效果图 © MAD Architects
前厅高度尽量压低,营造亲切怡人的空间尺度,避免了不必要的高大空间造成的能源浪费。玻璃幕墙通透轻盈,室内外空间流动互融。
长春机场新航站楼设计
MAD建筑事务所与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赢得了“长春龙嘉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筑方案及航站区规划国际征集”项目。
航站楼设计像漂浮的羽毛,轻盈、流动。设计结合独特的扇形布局及“大平层”理念,营造了一座艺术、人性、便捷的花园机场。屋顶悠长的曲线真实反映着机场内部的动线和空间,简洁又富动态,也被称为“鹤舞长春”。
△ 新航站楼整体鸟瞰效果图 © MAD Architects
声明:图文源自MAD建筑事务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方观筑”(ID:Archfocus)。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