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志 || 森山大道-記憶·記錄

观展志 || 森山大道-記憶·記錄

观展志 || 森山大道-記憶·記錄

地点:北京IOMA爱马思艺术中心

展期:2022.03.26——09.12








展览前言(部分节选)

 本次展览是迄今为止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森山展览,森山大道以摄影师的身份享誉全球,当然这只是他的其中一面,森山大道并没有被所谓的分类所禁锢,而是每一次都能将摄影作品以最合适的手法充分利用到各种媒介以图最有效地抽取出影像的精华创造出极大冲击力图像的艺术家。

 

森山大道的过人之处在于,即使如今已83岁高龄,仍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还在每天努力的拍摄作品,他没有沉迷于过往,而是一直向前步履不停。60年代的《日本剧场写真帖》、70年代的《永别摄影》、80年代的《光与影》、90年代的《歇斯底里》系列,2000年代的《新宿》、2010年代的《漂亮女人》,每个时代都为这个世界奉献了自己的代表作。放眼全球,这样的例子亦属罕见。但对森山来说,这些已经全都是过去时,他的兴趣则仅在于“现在”以及“未来”。

——長澤章生








相信大多数的摄影爱好者对森山大道的名字都不陌生,日本摄影大师的名誉也传播甚远。关于森山大道,以高反差粗颗粒的黑白街头摄影为世人所知,甚至因为他的拍摄风格,理光GR系列的数码相机还专设了此种风格的滤镜。可以说看一位摄影师的影响力,一方面也是可以看这位摄影师是否影响到一款相机的制造与设计。

 

来到展览,在入口处就可以看到森山大尺幅带着口罩的自拍照《无题(来自记录4)》,似乎也预示着疫情下的特殊时段。在这幅自拍照的背面便是展览的前言,介绍了展览的相关信息。在一层的主展厅中,有一道克莱因蓝的墙伫立其中,也悬挂展出着一些作品。

 




按照导览图浏览,从入口按照四方形的墙面顺时针观看,可以看出展出的作品的尺幅都比较大,而且在近处观看会发现这些作品都是在帆布上使用丝网版印刷的。我们都知道森山的风格以粗颗粒高反差的摄影为主,所以帆布的质感加上丝网版凹凸且较为割裂的油墨无疑是增强了其作品的视觉张力。

 



我们看到前几幅作品都来自于“丑闻/意外”系列。较为粗糙的画面质感在闪光灯下显得慌张了起来,而森山裁切式的构图也增添了画面中的戏剧性,就像在看新闻动态影像中的静帧画面。而在一层展厅中,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在帆布上进行丝网印刷呈现的,并且可以在展签上看到相应的版号。我们都知道丝网印刷运用最广泛的莫过于安迪·沃霍尔了,他将丝网印刷这一工艺带入大众视野,风靡全球。(点击此处观看安迪·沃霍尔展览分享










关于对丝网印刷的使用,森山大道曾有这样的自述:“我的第一次丝网印刷作品尝试要追溯到1969 年。当时我把美国驻日本大使馆使用的圣诞贺卡复制制作成丝网印刷作品。一般来说,我被大家认为是一位摄影师,但在我做银盐纸作品的展览之前,都是在用丝网印刷来做展览的,如今无论在日本还是海外,我的大型展览中都肯定会展出丝网印刷作品。在东京都写真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中,整个展览的三分之一都是由大型丝网印刷作品所组成。我认为自己受到了安迪·沃霍尔的很大影响,当我第一次接触到他的作品时,强烈地感受到了摄影所蕴含的潜力。”




“我喜欢丝网印刷的原因是,我觉得相机拍摄的图像被固定在画布上之后,能感觉到它成为了一个可以称为‘时间的化石’的物体。墨水自带的物质性和暴力性以及通过丝网印刷的抽象化过程都是造成这种效果的因素。”

 









在一层展厅中,除了这些大尺幅的帆布丝网印刷作品,还有一个独特的空间,这个空间还原了2005年新宿黄金街著名的红唇酒吧(Shinjuku Golden Gai Lip Bar)。从两侧印有黑白唇齿的墙面中通过,转角便可看见鲜艳的红唇空间。其中也展出了森山拍摄的丝袜作品,而在吧台的后面也挂着两幅尺寸较小的红唇作品,一幅是鲜艳的彩色作品,一幅则是黑白作品。可以看出这样罗列式的排布呈现出较强的装饰性效果,在影像艺术作品的售卖上也会占据一定的优势。










再看向二层展厅,在上楼梯后的转角处便可以看到森山非常著名的作品《狗镇》,而在这个位置展出的仍然是帆布丝网印刷的作品,而在二层展厅内则也有银盐的原作。对比两幅作品,便可以看出不同质感和不同效果,帆布丝网呈现出来的画面层次更具有割裂感,这也正是森山通过输出媒介寻求的效果。而在《狗镇》这幅作品之后,进入二层展厅,这里展出的就是小尺幅的银盐原作和一些出版物。

 








也是许多熟悉的作品,以纸基银盐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二层与一层产生了一种视觉观看上的对比与反差。当我们再下到一楼观看帆布丝网制的作品,就能感受到那种观看的差异性,由此也会影响人的感官体验。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森山大道的作品,有人说风格过于单一,有人说容易看腻,我也承认曾经觉得看多了森山大道的作品会产生乏味感。在我的第一篇观展志中,就包含有森山大道的作品(点击此处查看详情)。那时候其实就处于感知乏味的阶段,所以在那篇观展志里并没有提及太多森山大道的作品。

 







但在不断地接触他的作品后,会产生一种微妙的感受,他的作品就像他的呼吸一样。83岁的他仍然坚持每天拍摄作品,这是摄影与生命相交融的体现,森山大道尚且如此,热爱摄影的我们又何尝不应该时常拿起相机去捕捉生活的精彩呢?

 





最后分享几段森山大道的语录,了解一下森山大道对于摄影、对于生活的种种感受。






人的一生,其实不过是在无数风景片段的组合中奔走穿梭而过的吧。

——《犬的记忆》

 

无论我是否写日记,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时间以压倒性的速度从我身上掠过,这件事并不会有任何改变。而我也没有余暇和兴趣把稍纵即逝的时间里与我相关的部分,一字一句写下来。一般而言,我对人类生命的日常面向不曾抱持怀疑的态度,也就是说,我觉得似乎可用“星期二,应记录事项无,但它实际存在过”这句话来下注解。已故的寺山修司先生曾留下这样一句话:“消逝而去的一切,都只是一种比喻。”

——《迈向另一个国度》

 

虽然我一直祈望,至少能将这些惊鸿一瞥、却又无止尽地与我们擦肩而过的爱恋之物留驻在胶卷中,但无论我怎么拍,想要的东西大多数像竹篮打水般一一流走,手边仅剩下一堆不可靠、无从捕捉的印象碎片,不知是残像还是潜像,一层又一层厚积在我的心底。

——《犬的记忆》

 

最后请各位一定要记得拍照,真的绝对要尽量多拍一些照片。因为没有量,哪来的质,这是我唯一的讯息。

——《昼的学校 夜的学校》





往期摄影作品:
日 常 的 鏡 頭 Vol.19 / 日 常 的 鏡 頭 Vol.18 / 日 常 的 鏡 頭 Vol.17 / 日 常 的 鏡 頭 Vol.16 / 日 常 的 鏡 頭 Vol.15 / 日 常 的 鏡 頭 Vol.14 / 日 常 的 鏡 頭 Vol.13 / 日 常 的 鏡 頭 Vol.12 / 日 常 的 鏡 頭 Vol.11 / 沪杭札记 / 日 常 的 鏡 頭 Vol.10 / 日 常 的 鏡 頭 Vol.9 / 始于东宝山下 / 在鼓楼 /  常 的 鏡 頭 Vol.8 / 良夜 NIGHTSCAPE / 日 常 的 鏡 頭 Vol.7 / 日 常 的 鏡 頭 Vol.6 / 日 常 的 鏡 頭 Vol.5 / 拍 了 一 些 1 2 0 / 日 常 的 鏡 頭 Vol.4 / 天府札记 / 日 常 的 鏡 頭 Vol.3 / 日 常 的 鏡 頭 Vol.2 / 日 常 的 鏡 頭 Vol.1 / 2020庚子年图录 / 闽南杂记 / 霜降日前后记事 / 獨事(2016-2020) / 城市日落剧场 / 荆门,春,2020 / 类似温柔 Pt.1 / 类似温柔 Pt.2 / 人造光象 / 家的模样


观展志系列推送:

观展志 || “摄影黑皮书暨封面原作收藏展Ⅱ”&“A day off 休闲日——托尼·雷-琼斯作品收藏展”

观展志 || 走向更远的景——重要的不是摄影

观展志 || 严明:昨天堂

观展志 || 中国摄影白皮书暨封面原作收藏展

观展志 || 辛迪·舍曼:亮相

观展志 || 弗朗西斯卡·伍德曼

观展志 ||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观展志 ||「境界·境外」——中国艺术家看世界影像艺术展

观展志 || 万物的声音——蓬皮杜中心典藏展(2)

观展志 || 沪杭展览归档

观展志 || 重要的不是摄影

观展志 || 徘徊久——具本昌摄影(1990-2021)

观展志 || 栋梁——梁思成诞辰120周年文献展

观展志 || 观展一年之所思

观展志 || 平遥国际摄影展-院校展

观展志 || 安托万·达加塔:生命原相 / LA VIE NUE

觀展志 || 坂本龍一:觀音·聽時

观展志 || 图像超市 THE SUPERMARKET OF IMAGES

观展志 || 成为安迪·沃霍尔(Becoming Andy Warhol)

观展志 || 保罗·治奥利(Paolo Gioli)——“选集/类比:电影及摄影作品”

观展志 || 专业余·出现代:骆伯年与同代影人1930-1940s

观展志 || “自然与爱” 荣荣&映里摄影展

观展志 || 杨达:库尔德人

观展志 || "Dizygotic Intergrowth"异卵共生-禁闭室

观展志 || 共鸣:致敬罗伯特·弗兰克

观展志 || 寻找隐匿的天才:薇薇安·迈尔

观展志 || 贝尔纳·弗孔 BERNARD FAUCON

观展志 || 刘珂&晃晃:庆祝生活的方法

观展志 || 蔡国强:远行与归来(Odyssey and Homecoming)

观展志 || 在群山、丘陵与湖泊之间

观展志 || 怎样看待一场摄影展览

观展志 || 2020集美·阿尔勒摄影季(概述)

观展志 || 南·戈尔丁中国首次同名个展 NAN·GOLDIN : A SOLO EXHIBITION

观展志 || 康迪达·赫弗:明境

观展志 || 归去来兮 | Somewhere in the Past

观展志 || 我与你:埃里克·索斯 Alec Soth

观展志 || 日本摄影大师-写真黄金一代五人展

《50部照相机里的摄影史》翻译连载:

《50部照相机里的摄影史》—— 序言

《50部照相机里的摄影史》连载1——吉鲁(Giroux)达盖尔摄影法相机

《50部照相机里的摄影史》连载 2——塔尔博特的“捕鼠器”

《50部照相机里的摄影史》连载3 ——奥特威尔的双折叠式相机

《50部照相机里的摄影史》连载4——鲍威尔的立体照相机

《50部照相机里的摄影史》连载5——萨顿全景相机

《50部照相机里的摄影史》连载6——柯达相机

《50部照相机里的摄影史》连载7——斯特恩隐蔽式袖珍相机

《50部照相机里的摄影史》连载8 ——恩加尔贝特的左轮手枪照相机

《50部照相机里的摄影史》连载9 —— 鲁奇·尤里卡相机


影像杂文:

国家艺术基金——《中国大运河古桥保护摄影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学习总结 / 尤金·阿杰特《巴黎》——孤独的快乐 / 尤金·阿杰特《巴黎》——观看之趣 / 摄影与真实的关系——关键的问题 / 摄影作为艺术品的12大特征 / 为什么摄影? / 怎样看待以后期为主的摄影作品? / 从TOP20新锐摄影展看中国当代摄影的发展 / 影像杂说 Vol.3 / 影像杂说 Vol.2 / 影像杂说 Vol.1 / 五月听听五月天 / 致我生命中最倔强的老头 / 关于《明室》的38条所思 / 旅行摄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GongsArts”作者:Moonergong(ID:gongsarts)。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