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悟:某时某地某个生命正竭力发出声音,诉说着灵魂在困难中的张力 | OF小酒馆

怪悟:某时某地某个生命正竭力发出声音,诉说着灵魂在困难中的张力 | OF小酒馆









怪悟 | AIWU


怪悟是一名艺术实践者,他的作品关注当代社会的暴力,以及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力量。他一直努力塑造自己的艺术语言,结合神话、传说和寓言,创作出仪式化和批判性的作品。

此外,怪悟是一名多媒介设计师,也是一名研究员。2017年10月, 在上海创立工作室明想社。工作室汇集了多位优秀的设计师和艺术家, 致力于多元化的创意研究。并通过体验装置、实验表演、设计虚构、概念发想等不同形式挑战新奇的话题,用高度形式感的作品不断游移在各种社会幻想之间。







点击观看采访正片!




精彩花絮独家放送!









请您和我们的读者打个招呼。



大家好,我是怪悟。我读书的背景比较复杂。最开始我的大学本科是农业水利方面的,当时比较厌学,就开始想说找一些有趣的东西,因为学校的课程学不进去。当时不懂艺术和设计,就在学校图书馆找广告方面的书看,还挺有趣。当时每天看那些广告案例,自己在脑中虚构广告公司,同样的主题如果是我来拍是什么样子。天天自己跟自己做头脑风暴,后来上了研究生之后就开始学习创意媒体的东西。




从水利工科相关的专业跨界艺术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我最开始对原来的专业不感兴趣,有很明显厌学的情绪。后来再去想,我觉得那段时间也还挺好的,因为其实会强迫自己每天跟自己头脑风暴,让我现在对于这件事情还挺擅长的。后来我也接触到一些不同学种或其他背景的人想转到艺术,我都能挺能理解的。艺术不是避风的港湾,不是你在其他领域不行了就到艺术这来寻找心理慰藉。艺术行业的物质回报相对比较少,因为它毕竟不是像金融或计算机行业能养起那么多人。


不过就我个人而言,自从开始专业学习之后我心态越来越好了,艺术很容易把我心里情绪化的东西转化成创作的欲望。




就您自己的经历来看,您会给予想要跨界艺术的人什么建议?



我觉得要有衡量自己的坐标系。很多人当他们想去学习艺术的时候,在下决心之前会跟我聊一聊。一般来说我第一反应是先不支持,因为这是重大的转折。而且其实往往有些人把艺术当做一种不去正视和面对社会的方式,有一种逃避性在里面,觉得艺术领域属于极端人士的聚集地,觉得它可以去容忍一切极端或者个人化的情绪。


我们一般说设计走脑,但是艺术是走心,这对很多人来讲是危险的事情。在艺术领域里的人有时候会过分强调自己艺术家或者艺术创作者的身份,眼界变得越来越狭窄。我觉得艺术行业的人要警惕这一点。




在创业的过程中也难免会遇到坎坎坷坷,您能谈一谈您的创业经历和经验之谈吗?



我自己做工作室的目的是因为我什么项目都想做,不只是多媒体的,也会做当代的或是像给品牌做设计咨询,如果各种类型都做的话,大家会很疑惑。比如怪悟的作品又有商业的,又有非商业的,还有活动类的,或者是社会关怀性的,人家不知道你到底是干什么的,就会想你怎么什么都做呢?


所以我做工作室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做更多元化的东西,不是为了商业上的考量。其实我本身对赚钱这件事的成就感没有很强,但是工作室还是得运营,所以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收入的,我做作品是因为乐趣。




您的作品很多都是很具社会关怀性的或者作品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绪抒发,您自我判断为是一个感性的人吗?



我也不知道我算感性还是理性,应该理性比感情强一点,但其实我是很希望自己的感性能力能更强一些。尤其是当看一些我很尊敬的艺术家作品,比如说像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他的镜头是很弱叙事化的,从他的剧情来讲他的电影其实很无聊,我很喜欢他但我看也是很犯困的。可是每次看到那几个那么漂亮的镜头,我就一下子被击中了,很难拿言语形容说那种感受是什么。




《镜子》,塔可夫斯基



我很希望自己的感性能力能慢慢通过锻炼越来越好,会有目的性地通过项目去训练自己,希望能在未来的某时间点达到更好的程度。因为直接做我原来学的那套艺术科学体系好像比较容易被大家看到,但是那种形式对我来说是下线很高,因为只要按体系做,你做的东西不会差。而且对我来讲太重视于作品的种种背景知识或需要太多其他领域给其背书的作品,我认为它的匠气会有点太重。


勾芡勾得太厚重的东西再美,也不一定很有价值。




您的作品灵感来源自哪呢?



我的很多项目都是关于暴力的一些问题,和当遇到种种困难的时候人产生的一种状态。我没有太直接的去体现,而是用我们大家熟知的神话、童话、寓言等此类故事,用更现代的版本,“披着羊皮”去讲一些别的东西。我不是想把项目做得太抽象让人看不懂,但是我也不想太直白。直接不一定不好,但直白肯定是不好。


有的艺术家说,“我做完作品,我的解释权就交给了观众。”我觉得这分两种,一种是他自己觉得创作者的话语权比较强,想把解读权给观众;一种是他真的是不明白。很多人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说不明白,其实他是把很多的责任交给观众,让观众用自己丰富的文化知识来弥补他匮乏的创作理念。我不太喜欢“故弄玄虚”,觉得不太尊重观众,因为这是占了当代艺术的便宜。有些人不管什么东西都放到美术馆里,大家就觉得好像很崇敬它,因为好像不管什么东西放进了美术馆中都觉得它好像是艺术品,事实上是占了前人的便宜,这样的人没有很尊重自己的作品。




您有将自己视为一个反传统反规范的人吗?



其实我不反传统,我性格其实还挺温和的,没有那么多的反叛性。


我做的东西其实还挺散的。像西方的当代艺术教育提倡一种非常明确的脉络,所有的作品甚至围绕某一话题或者具体的一条线路去做,其实这对艺术家的职业培养是比较好的。当你关注到某一点而不是什么都做的时候比较容易让你身上被贴上标签,对画廊或者策展来讲比较容易让他人去对你进行分类,对于市场来说,甲方他不会去关心到你那么清晰具体的想法,当你被明确标签分类之后甲方其实更容易去找到你。


不过我不是先定好脉络,不断地去讲这么一个点。我会根据具体的事件,比如说我今天看了个新闻,或者是我对某个事情有一个长期的观察,那么我当然有情绪。然后其实很自私的想法,我有情绪了那我如何能去消解,虽然是不好的事情所产生的情绪,但是对我来说,因此得到灵感而进行创作的过程是有趣的事情。















《三只小猪》


一座漂亮的房子里住着三只小猪,据说屋外有只心怀不轨的大灰狼,为了避开危险小猪们决定一直待在屋子中。三只小猪沉浸在屋中的快乐中,围着胜利女神不断跳舞。可渐渐地,三只小猪发现它们并不是一样的猪,后来,甚至怀疑它们并不都是猪。








《地图上的舞踏女孩》


“大人有自由去放弃幸福,可孩子们生来需要幸福。”


《地图上的舞踏女孩》是关于儿童性侵害的作品。怪悟找了5名志愿者扮演恶人霸占了娃娃不同部分的身体,并在身体部件(躯干与四肢)内装上了GPS,分配给这5名志愿者,由他们日常携带。一段时间后,将GPS收集到的数据导入程序形成5条轨迹,并关联上所属部位动画,从而合成了破碎的女孩肢体在地图上跳舞的异色景象。


身体的扭曲,精神的折磨,受害者人生轨迹因此混乱。地图上的女孩,跳着黑暗狂躁的舞蹈,是用身体发出的悲歌。







《光景》


该装置内部安置一台手机,当有人拨通这个号码时,装置内部会由于电磁原理根据信号发出扰人的噪音,并发出同频次的光,悬置中心的象山雕塑在机械结构的带动下不断起伏。名声在外难免遇到外界干扰,然而面对噪音我们可以选择用化为光与之对抗,努力的成为光和热。

装置内部的象山雕塑来自“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与“不动如山”。








《仙氽》


参考中国古代拶刑刑具设计的书写表演道具,佩戴之后表演者不能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能在刑具的制约下书写文字。而每次书写都会受到周边笔触的干扰,无法清晰的做出独立的表达。处于社会机器中的人们,每天被吞吐与不同群体中,承受着多种关系与身份,思想也被左右与制约。这个作品是对浮沉于人世时惶恐的表达,山水让人平静,人山人海却让人不安。所谓仙氽,既是“人”“山”“人”“海(水)”。


人们背负着人山在人海中熬煮,然后笑着前行,记着或忘记自己。










《天童计划》


某政府正在秘密进行一项代号为“天童”的计划,一商业集团为此计划开发了一套母亲工具组,并之后由政府投入到市场。此工具组可以帮助家长更好的护理照看婴儿,可在这个护理过程中,其实暗藏了一个奖励机制,此机制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婴儿的行为和思考,让他们长大后更容易被控制,更在乎稳定团结,为政府的塑造理想公民与社会奠定基础。










《信天鸽》


这个作品是源自我内心的别扭,离开家乡已经13年了,近几年来每次回家我都产生一种复杂的情感。会觉得这片土地缺失了能量,露出了颓败,似乎离开是无可奈何却又不满自己的无情自私。这里的人们一个个离开,相信离开会带来更好的命运,如同一只只逆风起飞的信天翁,在无垠的海面上寻找方向。可人和故土的羁绊不会那么轻易断开,因为连接了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难以割舍。其实离乡人内心都暗藏着一只鸽子,永远在凝望家的方向。












《斗战胄语》 


路上,前面的身影突然消失了,我寻觅着他,只见他身负的甲胄散落满地。我听他说这些铠甲的沉重是他强大的理由,为了前行,我也决定强大。套上紧箍,背负五指铠,共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每指逾千斤。一指事业,千斤攀登。二指父母,千斤流逝。三指儿女,千斤等待。四指相伴,千斤承诺。五指自我,千斤约束。甲胄厚实沉重,化为我躯壳的一部分,我与那个身影重合,继续着这一路前行,当下终将变成逝去,而逝去迎来新的当下。我想起一个故事,一只妖魔被一座大山压制,一世狂癫落尽,一路磨难艰险,一直超度成佛。或许如此,才能一生传承。












《人人》


一个人的幻想是黑暗处的觊觎,倾注美好愿望,化作一块血肉。一众人的幻象是降神的狂欢,倾注炽烈狂热,化作浩瀚存在。堆砌出神像的众人,也沉醉于弑神的快感,暴力的言语是致命的武器,将所有的情感毁灭成一滩烂泥。人们,是怀胎辛苦的母亲,也是嗜血肃杀的皇帝,雌雄同体,言行不一。

装置通过舌头控制,当舔舐后进入疯狂状态,带动巨大的舌头歇斯底里的毁坏面前的泥塑。舌头代表父权,底座却是剖腹的母体。









《避难所》


印章画面均来自真实的重大家暴事件。印章代表鉴定与达成签署,结婚证、出生证明、户口本,盖上印章的瞬间标志着家庭的构建。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家不仅只满足于法律上的构建,家应该是一个港湾,安全幸福,能让人们规避外面的风雨。可一些家庭并没有履行家庭的义务,空有法律层面的认可,甚至这样的认可形成了一个不法之地,那是更绝望的困境。










《一声》


印章画面均来自真实的重大家暴事件。印章代表鉴定与达成签署,结婚证、出生证明、户口本,盖上印章的瞬间标志着家庭的构建。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家不仅只满足于法律上的构建,家应该是一个港湾,安全幸福,能让人们规避外面的风雨。可一些家庭并没有履行家庭的义务,空有法律层面的认可,甚至这样的认可形成了一个不法之地,那是更绝望的困境。












编辑:Akiko

设计:JimG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图片来源:https://www.aiwuism.com/





零基础到实战——全流程虚拟现实技术教学

改变职业现状,独立创作全流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OF COURSE想当然”(ID:ofcourse_c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