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藏”着一群博物馆——东京上野恩赐公园「博物馆群」(中)

公园里“藏”着一群博物馆——东京上野恩赐公园「博物馆群」(中)

文丨李鸿

图丨1/6图片工作室


《公园里“藏”着一群博物馆——东京上野恩赐公园「博物馆群」(上)》中说过,上野之美,不仅在于风景之秀丽、名胜之厚重、樱花之烂漫、大熊猫之珍贵,而是在公园深处、树木之下,“藏”着一张更具文化感召力的王牌——博物馆群。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上野是如何借公园之力,打文化之拳——拆解“公园型博物馆群”建设的。

三、借公园之力,打文化之拳——拆解“公园型博物馆群”建设的


成功之术“大树之下,寸草不生!”笼罩在上野恩赐公园自带的“主角光环”之下,上野恩赐公园(博物馆群)是如何做到名利双收的呢?难道仅凭几个国字号招牌、几个镇馆之宝、几座大师建筑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上野恩赐公园看似抢了博物馆群的风头,无形中给博物馆群的发展施加了多重阻力。然而,上野恩赐公园之所以成功,也恰恰是因为围绕这个“公园”,从场馆选址、环境营造到展陈设计、活动组织,每一个环节都巧妙地处理了博物馆与公园的关系,通过“巧实力”,将“公园”从看似不利的因素,转变成了有助于自身发展的有力武器,使博物馆与公园融为一体,最终成就了世界上“公园型博物馆群”建设的经典范式。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一拆解上野恩赐公园(博物馆群)的成功之术吧。

1.第一招 场馆选址术:蹭你的流量,赚我的粉


博物馆群的选址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博物馆功能发挥和效益的最大化。


从东京上野恩赐公园的发展历程来看,可以说是“先有公园,后有博物馆群”。根据东京城市的发展需要,上野恩赐公园将博物馆群纳入公园规划,随着博物馆群的发展,其规划也在不断调整。这从上野恩赐公园兴建后,从国立博物馆析出科学馆并迁建到公园、利用园内历史建筑办馆等事项可以看出来[9]。上野恩赐公园(博物馆群)选址于上野恩赐公园内,可以说是博物馆群获得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前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上野恩赐公园本身就是东京市民的休闲中心,休憩、野餐、聚会、市集等休闲活动每天都在这里发生。再加上樱花、名胜、大熊猫等IP加持,上野恩赐公园可谓游人如织,俨然一个“超级流量入口”。把博物馆群放在公园里,便可坐享“渔翁之利”。


上野恩赐公园


数据显示,上野恩赐公园每年吸引超过1000万人次[10],上野动物园每年吸引400万人次[11],在这样巨大的流量保证的前提下,上野恩赐公园(博物馆群)便有了“蹭流量”的便利。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得出,每5个来上野恩赐公园游玩的人,就会有1个人去博物馆看一看。通过游客的回访也能印证这一点:“若于园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之后,再去博物馆转一转,感受些历史文化气息,我想是极好的。”[12]


光是“蹭”还不够,还得主动“薅”!每年4月的樱花季,上野恩赐公园将迎来入园流量的高峰期。据上野恩赐公园观光联盟统计,“上野樱花祭”期间,游客数量将达到300万以上[13]。这是一个多么可观的流量啊!因此,博物馆纷纷抓住机会,推出与樱花相关的主题展览,以便于导入流量,实现人气共享。其中反应最快、效果最好的便是东京国立博物馆。


在“上野樱花祭”期间,东京国立博物馆相应推出“博物館でお花見を(博物馆赏樱花)”的主题展览。


首先,东京国立博物馆在院内同样种植了10多种高雅的樱花品种,并设立特色的“夜樱赏花日”,配上专门设计的樱花版游览手册,旨在邀请游客避开公园内人潮拥挤的樱花大道,转而投身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一处“隠れ屋(世外桃源)”。


其次,东京国立博物馆会特意挑选出以樱花为主题的艺术精品作为重点展品供人鉴赏,包含以江户时期浮世绘名作“飞鸟山花见”为代表的诸多作品,还有绘画、陶器、漆器制品、服装雕刻等艺术作品。


除此之外,东京国立博物馆还精心设计了樱花展品寻宝游戏、樱花手工坊、樱花音乐会等趣味活动,将观展与赏樱结合在一起,并通过精彩活动,大大增强了博物馆游览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上野恩赐公园(博物馆群)正是通过聪明地选址,同时捆绑樱花祭等热点活动,轻松地实现了与公园的人气共享,让博物馆群在公园带来的流量大潮中,成功地为自身赚了一波“文化的粉”。


2.第二招 环境营造术:用你的环境,静我的心


博物馆本应是一个静心参观的场所,如何营造引导人们静下心来游览的环境,是博物馆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反观国内的一些著名博物馆,馆内人声鼎沸,游客行色匆匆,恨不得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把镇馆之宝逐一打卡,犹如蝗虫一般,嗖的一声进来,咔嚓按几下快门,又嗖的一声离开。除带走了几张照片,留下的则是一地喧嚣。


上野恩赐公园(博物馆群)之所以将博物馆建在公园内,不仅是看中了公园自带的流量入口,更是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一针专为进入博物馆前准备的“静心剂”。


在人们进入上野恩赐公园(博物馆群)之前,首先要穿过的是一片自然静谧的公园。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参天大树把外面的喧嚣隔绝,开辟出了这方清静之所。公园大片的绿色营造了静逸安宁的环境与氛围,让人们喧嚣的心境随着环境的切换而得到转变,开始慢下来、静下来,让思想变得纯净、精神追求顿悟。


既然公园的环境可以起到“静心”的作用,那么博物馆群在环境营造上便千方百计地把公园用足、做足。


首先,在整体布局上,让出C位,退居一旁。在整个上野恩赐公园(博物馆群)里,樱花大道、喷水池、大草坪成为绝对的视觉中心,而所有的博物馆则围绕在四周,呈现众星捧月之态势。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地让大家的关注点都放在公园身上,目光所及皆为绿,让心境的切换得到足够长的调整时间。


樱花大道、喷水池、大草坪成为绝对的视觉中心


其次,在建筑外观上,谦逊设计,和谐相融。不同于其他首都文博区的博物馆,要么是动辄上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要么是标新立异的奇怪建筑,上野恩赐公园(博物馆群)秉持“谦逊”的原则:规模体量适中,形式跟随内容,建筑材料多为清水混凝土,颜色也大多为冷色系(如白色、灰色),不让建筑本身喧宾夺主。

再次,在场馆环境上,延续意境,引人入胜。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个小园林,繁茂的绿色草木簇拥着一座座建筑,怡情悦目,使人感到博物馆是一个宽舒、自由、休闲的文化载体。在博物馆入口的设计上,也同样运用了巧思,使馆内的小环境与公园的大环境得以衔接,让意境的营造得以延续。比如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入口处也同样打造了一个中央庭院,包含喷泉、水池、草坪、园林,只不过规模都小了一号,可以说是一个“迷你版”的上野恩赐公园。同样,在法隆寺博物馆,游客需要穿过一片环抱的树林,通过一条漂浮在浅水池上的石桥方能抵达建筑入口。

法隆寺博物馆的入口设计


上野恩赐公园(博物馆群)在环境营造上的种种巧思,目的都是利用公园环境这针天然无害的“静心剂”,引导游客逐渐静下心来、放慢节奏,为进入博物馆内“发现美”做好准备。



本文节选自华高莱斯“技术要点”系列丛书《都市文博区》。

《都市文博区》是一本从多个维度介绍不同类型文化场馆聚集区的城市研究书籍。本书力图通过对全球城市及重要城市中都市文博区的特色分析,为国内大城市及文化富集地区的文博区建设拓展观察视野,提供发展思路;同时,本书也针对中小城市如何打造特色化的文博区,给予了路径指导。

本书已正式出版,限时免费赠书,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领取!

按扫码 免费领取‍



1.长按扫描上方【二维码】;

2.根据提示填写完整信息,为避免信息错误造成的寄送失败,请认真按照提示完成信息填写。

3.我们会根据您填写的信息为您免费寄送。

[8]维基百科- 按区域划分参观最多的博物馆列表词条(该列表根据《艺术报纸评论》的博物馆访问人数年度报告和主题娱乐协会的博物馆评分报告而生成),2017年.

[9] 凌振荣. 中日美三国博物馆群建设比较研究[J]. 博物馆研究,2013(8).

[10]维基百科- 上野恩赐公园(Ueno Park)词条,最后编辑于2021年10月3日.

[11] 日本旅行之声网站:https://www.travelvoice.jp.

[12]伊雄晖. 扶桑步履——东京国立博物馆之东洋馆[J]. 艺术品, 2014(4).

[13]环球时代网站,,2021-03-29.

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103/1219678.shtml

版权声明:本平台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未经华高莱斯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抄、改编、翻译、注释、复制、发行、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否则,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华高莱斯将通过一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高莱斯”(ID:RL-CONSUL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