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黄轩、王一博、宋茜等人主演的古装历史悬疑剧《风起洛阳》开播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视剧跟同类型的高分剧《长安十二时辰》一样,原著作者都是“文字鬼才”马伯庸。
前年,《长安十二时辰》播出后,凭借方方面面丰富的历史文化细节,迅速带火了西安旅游。因此无数网友纷纷好奇推测:这次《风起洛阳》,能不能带火洛阳旅游?
目前《风起洛阳》仅仅播出了几集,还有许多武则天时期的洛阳风采等待观众去亲自挖掘。在等待剧集更新的日子里,不妨跟着园景君一起了解一下隋唐洛阳城的来历。
俗话说:“一部洛阳文化史,半部中华文明史。”
早在上古时期,在洛阳这片土地上就已经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和“洛书”。
洛阳真正登上历史舞台,是在西周初年。
当时,周武王把都城定在了镐京(位于现在的西安一带),他为了方便治理东方,决定在洛水北岸再建造新都城。
最后,经过召公奭视察勘测、周公旦规划设计,一座规模宏大的成周洛邑呈现在了世人眼前,这就是洛阳城的前身。
成周洛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从国家层面详细规划建设的都城,妥妥的顶层设计。
而且这件事,还被当时的一位贵族记录在了青铜器何尊上,称之为“宅兹中国”。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一词的最早出处,就是何尊上的铭文。
从这之后,洛阳在历史上不断地刷着存在感:
周公旦在这里制定礼乐制度,楚庄王在这里问鼎中原,老子在这里管理图书资料,孔子到这里来请教学问,班固在这里完成了《汉书》,蔡伦在这里改进造纸术,左思凭借一篇《三都赋》引发了“洛阳纸贵”的名场面……
不过需要提醒一句:以上说的这些事,都跟隋唐洛阳城无关。
无论是周朝的洛邑,还是汉魏的洛阳,到了隋朝统一天下的时候都早已破败不堪。
隋文帝登基后,命令大臣宇文恺担任规划设计师,在汉长安城旧址附近建造一座全新的“大兴城”作为都城。这座大兴城就是唐长安城的前身。
宇文恺凭借高超的才能,仅仅用了九个月就完成了任务。
因此十几年后,他又被隋炀帝派到周朝洛邑旧址和汉魏洛阳旧址附近,负责建造一座全新的洛阳城。
宇文恺在营建洛阳时,玩了一出气势恢宏的“天人合一”:他把洛阳的城市规划设计,跟天上的星宿位置进行了一一对应。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夜空的中心分为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三部分,中间有天河穿过。
于是,宇文恺把洛水作为天河,在北岸建造皇宫(象征紫微垣)和政府机构(象征太微垣),在南岸建造外郭(象征天市垣)。
另外,他还在皇宫西边营建了一座豪华的皇家园林“西苑”来代表王母娘娘的瑶池。
不用问,隋炀帝被这座洛阳城彻底震撼住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天庭吗?!
他兴冲冲地把都城迁到洛阳,又下令开凿大运河、建立皇家图书馆和国家粮仓,还在洛阳皇宫内接受万国朝贺,一时风光无限。
在隋炀帝的这番折腾下,洛阳翻开了辉煌的新篇章。
隋末唐初之际,年轻的李世民率军占领洛阳。他看到富丽堂皇的皇宫建筑群,立刻下令放了一把火,理由是:这地方太奢华了。
然而等他登基后,却开始不断打自己脸,不但重修了洛阳宫,还跑去巡幸了好几次。
天授元年(690年),洛阳迎来了自己最辉煌的时刻。
这年九月初九,武则天在洛阳正式登基称帝。从此,洛阳又多了一个极其响亮的名字:神都。
为了巩固自己的新政权,武则天在洛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设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洛阳的城市发展和经济文化繁荣,也为许多影视动画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我们大家现在看到的《风起洛阳》。
关于隋唐洛阳城的来历,这次就先说到这里。
更多关于洛阳的历史文化,以后有机会再分享给大家。如果你在《风起洛阳》里发现了有趣的历史文化梗,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园景人”(ID:xyzwi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