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罗皮乌斯 | 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

格罗皮乌斯 | 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


封面图:格罗皮乌斯自宅
 建筑师·小记 

Vol.001

Walter Gropius(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文章整理:张莉


提及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他主导的包豪斯风格如今无不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很多“精英思维”人群极推崇的极简主义风格也很大程度受其影响。



01.包豪斯

讲述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必须要先聊聊“包豪斯”



“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简称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这个译名,它是德语中的专有名词Bauhaus的音译,在德语中本来并没有这个词,把德语中已有的一个复合词Hausbau(房屋建造)颠倒了一下,故而Bauhaus从字面上讲它的意思无非就是造房子”。


这反映了其创建者心中的理念:

1.确立建筑在设计论坛上的主导地位;

2.把工艺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从而削弱传统的等级划分;

3.响应了1907年建于慕尼黑的“德国工业同盟的信条,即”通过艺术家、工业家和手工业者的合作而改进工业制品。


而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格罗皮乌斯1919年在魏玛创立的德国古典现代主义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该派在1919—1933年产生的创作(建筑、工艺设计)对世界的建筑艺术和工艺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包豪斯的目的是将艺术和工艺结合起来,以此解决工业革命所产生的问题。


格罗皮乌斯认为,“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来影响本国的工业界”


进而,学校的新方针是:

1.设计强调自由创造,反对因袭模仿、墨守成规;

2.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

3.强调各门艺术间的交流融合,提倡向绘画和雕塑艺术学习;

4.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素质;

5.学校教育和社会生产相联系。


在格罗皮乌斯的主持下,一些激进派的艺术家到包豪斯任教,丰富和开阔了建筑设计的思路和手法。


逐渐,在包豪斯产生了一种新的工艺美术风格和建筑风格,特点是: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


格罗皮乌斯的国立建筑工艺学校从此名扬欧洲,它被那些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20世纪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人称之为“包豪斯”。


包豪斯的开拓与创新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敌视,1925年,它迁往德国东部的德绍4月1日,包豪斯在德绍正式开学。从这时起,包豪斯开设了构成课(后由日本在20世纪中叶细化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也就是现在的三大构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教学模式和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02.风格主张

格罗皮乌斯建筑风格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格罗皮乌斯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


格罗皮乌斯的贡献更多的是在建筑教育层面,

他不仅是杰出的建筑师,

更是独一无二的建筑教育家。


03.代表作品

包豪斯校舍(1925)

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



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



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阳光很少,而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房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


在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


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包豪斯校舍完全排斥了复古的设计思想,开创性地运用了一整套现代建筑设计手法,把实用功能、材料、结构和建筑艺术紧密地结合起来。


格罗皮乌斯的设计基于各房间的使用功能来统筹各部分的关系,同时综合解决建筑的艺术形象问题。这座校舍标志了现代建筑的成熟,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


包豪斯校舍由功能出发的“由内而外”的设计方法,使其成为多方向、多立面、多体量、多轴线、多入口的建筑物。包豪斯校舍的这种特性,被布鲁诺·泽维赋予四维的时空艺术。


“刻意的不谐和体块因而被以一种对透视法的蔑视而联系在一起,没有一个透视点可以将整座建筑表达出来,你不得不绕着它转,因此它就动起来了,也因此,它就有了时间的维度。”



哈佛研究生中心(1949)

位于美国麻省哈佛大学校园北部的一块楔形用地上,由格罗皮乌斯主持下的建筑师协作组设计。



研究生中心包括 7 栋学生宿舍和一座公共活动楼,后者设有交谊厅和餐厅。8 个建筑单体散落于基地,构成了形状各异的庭院,互以走廊相连。


建筑群构图自由,空间流动开敞,虚实相应,既维护了哈佛校园的空间布局风格,又有创新。研究生中心处处体现了格罗皮乌斯所追求的精致,造型简洁优雅,被国内建筑界称为“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


德绍建筑(1925)

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德绍包豪斯建筑”,它建于1925—1926年,为包豪斯学校设计,是格罗皮乌斯的代表作。



校舍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共分三部分:①教学楼;②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饭厅、礼堂、厨房、锅炉房等,宿舍为六层,其余为两层);③四层的附属职业学校(与教学楼由过街楼连结)。后两部分均为混合结构。


从学校步行五分钟即到教员的小型住宅区。设计强调实用功能,充分利用现代建材、结构,表现简洁、通透,用不对称的造型来寻求整个构图的平衡与灵活性,用非常经济的手段表现出严肃的几何图形。



包豪斯创立发展阶段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百废待兴的时期,为了有助于解决平民百姓的住房问题,包豪斯着重研究小面积住宅和建筑工业化,并注意建筑单体与群体、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问题。



豪斯的设计从房屋到茶壶、台灯,汗牛充栋无所不包。在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中,包豪斯强调设计家要着眼于工业大生产,要为大多数人生产实用美观的物品,而不是为少数的富豪生产奢侈品。

04.理智与感情

前面一本正经地聊完了格罗皮乌斯的事业,接着我们再来聊聊他的感情史。(手动狗头)



“格罗皮乌斯前妻什么来头?”“他和那位女学生到底是什么关系?”不要急,慢慢来~安利一部短剧《包豪斯时代》,为你解答疑惑。


本剧是ZDF电视台纪念包豪斯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本剧将目光投向了包豪斯在魏玛成立之初的那段时光,以Walter Gropius与女学生Dörte Helm之间的情感纠葛为切入点,展现了包豪斯立校之初风雨飘摇的那段历史,以及魏玛时期的德国风貌

闲暇之余可以刷一刷,对格罗皮乌斯人物形象会有更深刻真实的理解、以及包豪斯那段波折不断的历史。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图片版权问题,告知即删
未经允许,禁止以匠山行记编辑版本发布

END

新一期线上建筑竞赛营 | VELUX和eVolo竞赛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