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在上海的日本人,把宫崎骏动画玩坏了

隔离在上海的日本人,把宫崎骏动画玩坏了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飞乐鸟(ID:feileniao)


汹涌的疫情之下,上海——这座拥有近30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的一举一动,比春天的来临和离开,还要牵动人心。

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国友人,都在这1个月里经历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艰难日常。


难过、无力、迷茫……是面对不可知未来的内心常态,但还有更多人却选择积极地“苦中作乐”


比如这群被隔离在上海的日本网友,就用吉卜力动画来表达疫情中的心境,好笑又心酸。


“别怕。我今早的核酸是阴性哒。”



 用吉卜力动画表现隔离生活 

在被封锁的小区,大家的日常是这样的:


“正在封锁中的小区”



“被允许在小区内活动的管控区居民”



“用翻译器解读小区群聊内容的我”



“隔离归来的消毒”


排队做核酸,和吃饭喝水一样,成了常态:


“给、你的试剂盒”



“在排核酸、

今天可以在外面待很长时间了”



“今天这么晚了还在测核酸啊…”


你要问抢菜这件事?无论是否成功,都有人欢喜、有人愁:


“早起在盒马啥也没抢到的我。”



“除了这些菜就没别的了吗…”



“一个人住的我收到了3㎏的团购菜”



“负责团购的团长”



“这菜还能不能吃啊?”



“诶?这个月买菜花了这么多钱?”


回想3月份的上海,一切竟像梦一样:


(3月中旬)

“上海要封城?”

“你在说什么玩笑话呢~”



“怎么囤了这么多东西!?”

“封锁?怎么可能!!”

“想·太·多·了!”



“明天再囤物资应该没问题吧?”

(什么都不知道的浦东居民的3/27之夜)


而如今的每一天,都在敲碗等物资:


“物资!发物资啦!”



“物资要到啦!”



“在首页刷到其他区豪华物资的我”



 官方“带头自黑”的吉卜力大喜利 

当日式冷笑话遇见宫崎骏——

“玩坏吉卜力动画”这个点子,可不是网友临时起意恶搞,而是能算得上官方的“带头自黑”了。


早在2020年的9月,吉卜力工作室就发布公告,宣布“陆续提供旗下所有动画的高清图片,在常识范围内可以随意使用”



创始人之一的铃木敏夫解释说,会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想要创造一个可以大家都能方便使用的环境,不然作品就会消失”


闻风而来的全世界的宫崎骏和吉卜力动画的粉丝,可按捺不住了。

他们迅速在推特开展起了“第一届推特吉卜力大喜利大赛”


所谓“大喜利”源自歌舞伎术语,经由日本搞笑综艺的发扬光大,发展到互联网发达的现在,成了“给图片加上本不相关的搞笑台词”的一种行为。

可以简单理解成“迷因图(meme)”“梗图”、或者——“表情包”,试举一例:


如你所见,网友们疯狂给动画中的各种名场面配上文字说明,让人看完直接忘记了原动画讲的是啥了。


憋不住啦!



不…愿…再…看…



痛……好痛!



一张图完美还原了

你和爸妈旅游的样子



“如果不能看演唱会的话

我的一些、就是比如说我的容貌我的身材

还有我的社交的礼仪

还有美好的品德、美好的性格

甚至是灵魂都会被毁了……”



kswl!kswl!



犯人就是你!╭( ′• o •′ )╭☞



“国家反诈中心APP,了解一下?”



 因为有爱,所以创造 

正如铃木敏夫说的那样,只有一直被铭记不断被再创造,好的作品才会继续流传下去。

当然,一切“二创”都应该是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创作才可以哟!


就像吉卜力动画之于全世界的影迷——儿时是温暖的陪伴,长达成人又成了最治愈的灵药。


带着热爱和奇思妙想,除了恶搞形式的再创作,无数爱好者和艺术家也用自己的“吉卜力同人”,赋予了经典新的生命力。

在喜欢龙猫的插画师 CL Terry 的笔下,可爱的“软胖子”是运动达人,会瑜伽、会举铁、会游泳……





谁才是最早的“刘□宏女孩”,我不说!





对《侧耳倾听》着迷的波兰小哥 Mateusz Urbanowicz 以此为灵感,用水彩演绎了新时代的青涩之爱。





还有活跃在ins的美食博主@en94kitchen,一出手就是对动画美食的完美复刻。



因为有爱,所以创造。而创造,往往能带给人无限的正向的能量。

但愿苦中作乐只是暂时,好消息会和夏天一同到来。

等待,并心怀希望吧……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喜欢请分享,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普象工业设计小站”(ID:iam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