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在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瘟疫疾病流行,都会对文明产生巨大的影响。
18世纪初爆发于欧洲的霍乱直接促成现代城市公园的产生,从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公园伯肯海德公园到后来的纽约中央公园,人们逐渐重视城市的公共空间发展。
21世纪的新冠疫情的封控背景又会催生怎样的公共空间呢?
-
公共空间除了是开放给所有人的空间,还应该有着自由、包容等特征,让人们能够聚集在一起。
-
公共空间应带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公园、商场、展览馆是大家最喜欢去的一些具有文化氛围的公共场所,还有人喜欢在图书馆安静的气氛里学习或夜市喧闹轻松的氛围里撸串。
-
人需要公共空间,尤其在经历过封控后,人们更需要在宽敞的环境中得到一些喘息的机会;相应的,公共空间也会反过来影响使用者的行为举止,让他们试着去和身边的人交流,相互帮助。
-
公共空间首先应该是开放、卫生和安全的,合理规划垃圾、卫生、跌落等危险预防、处理问题细节,其他顺其自然。
-
公共空间应该是多样化,有着不同体验,不同形式的。人们既可以在其中聚集交流,也可以独自享受,不被打扰,给予不同人体验公共空间的机会。
-
公共空间应该是友好的。儿童友好,老年人友好,残疾人友好。对弱势群体或少数群体友好的公共空间,一定对普通民众也是友好的。
-
好的公共空间还应该体现地方特色,并且能够鼓励使用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同塑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
公共突发事件下有应急应对能力,特别是开敞空间,能够起到疏散、组织应对、辅助重建相关的作用。
-
“人们在城市里找不到的净土或是体验不到的冒险。”
Sneglehusene社区
BIG(丹麦)
Tolbiac公寓综合体
AAVP Architecture(巴黎)
住房应当是将个人的身份提升为世界居民,在城市中安置家园,连接昨天与明天,使我们得以思考近处与远处的某地,构造我们的观点。
11NOHO公寓
Brooks + Scarpa9(加利福尼亚)
Tara Wujcik, Jeff Durkin and Lawrence Scarpa
建筑中的中庭把居民的走廊都联系在一起,以公寓房间-走廊-开放平台-公共中庭-城市街道的顺序层层开放,创造了更高的安全性、私密性和开放性,与建筑外部更大范围的社区建立起了连接。
河面步行桥公寓
LOVE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柏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