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酒店和隔离酒店的员工都不容易

隔离酒店和隔离酒店的员工都不容易






什么类型的酒店服务是次要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客人人身安全?


答案一定是隔离酒店


△网友在线求助


“隔离酒店”又被称作“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2020年武汉疫情暴发时,政府大量征用酒店隔离密切接触者以防疫情进一步扩散,加上非典时期就有先例,全国各地目前都在借鉴这一做法。大家可能没去住过隔离酒店,也不愿意去住,但不可否认的是,隔离酒店正在各个出现病例的城市悄然无息地变得越来越多。

到底有多少酒店被征用成隔离酒店?暂无报告给出准确数据,但从一些新闻中可见端倪。

2020年03月30日疫情爆发之初,锦江酒店董秘回复投资者提问:自2020年1月23日以来,公司旗下被征用酒店超过800家,客房超过8万间,其中直营酒店88家,客房总数12,944间。


2021年12月26日,新浪网报道,西安全市在用隔离酒店278家,房间41671间,可随时启用酒店41家,房间数7832间。


2022年3月15日,环球资讯网报道,西安全市隔离酒店总量达到412家,共有房间56111间。


以小见大,隔离酒店体量一直有增无减。


酒店适合做隔离区备选的理由很多:存量大、体量适合、基本设施齐全的独立空间、密闭公区适合防疫操作、下水独立适合消杀、改造方便等。


但不是所有酒店都够资格被征用。


不是想做隔离酒店就够格


选址

2021年5月版《新冠肺炎疫情隔离医学观察指南》对于集中隔离场所的要求为“应相对独立,与人口密集居住与活动区域保持一定防护距离”。

按规定隔离酒店不能离住宅区、商业中心、中小学校及幼儿和老年人聚集的场所太近;但考虑到救治和转运压力,隔离酒店也不能太偏远;酒店位置要独立且出入方便,但出口又不宜过多;另外对消防安全、抗震防灾以及环保也有明确要求。

体量

隔离酒店客房数在50~200间左右最为合适

硬件设施

酒店客房内需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可开启的外窗;客房内装平整、易于清洁,以硬质瓷砖或木地板为佳;下水系统应有专业的处理设备与功能,防止污水直接排放至城市管道系统;空间上需要满足“三区两通道”的要求,即具备生活区、医学观察区、物资保障供应区和工作人员通道、隔离人员通道,所有的流线不能交叉重叠。

如必须使用空调,客房最好采用分体式空调;采用中央空调的,酒店每个房间应有新风和过滤系统;如果是采取集中回风处理的,要关闭所有空调机组。坚决阻断病毒的气溶胶传播,避免发生华亭宾馆类似的管理疏忽。

配合度

做隔离酒店还要有配合战“疫”的闪电速度。2021年12月30日,浙江省宁波市发布的相关通知中指出:备用集中隔离场所在需要时能够随时确定,12小时内清空,24小时内启用。




在选址要求上,由各区防控办组织卫生健康、商务、住建、消防、应急管理等部门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符合选址条件或经改造后符合场所设置条件的,还需区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多部门综合评估后提出验收意见,并向区防控办和市卫生健康部门报备。


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立刻取消征用。



工作时长是14天超长待机


隔离酒店的工作主要由以下几个小组分工完成:

  • 酒店组、安保组、餐饮组:部分原酒店员工或第三方公司

  • 消杀组:第三方公司

  • 医疗组:医院抽调的医护人员

  • 总协调:当地街道办

  • 公安组:公安部门

酒店方员工主要是配合防疫部门工作,承担酒店的入住和退房、清洁消毒、污物处理、送餐、测温、设备维护等工作。


凡是进入隔离人员所在“红区”的员工,所有工作都必须在24小时值班的感染防控医生的监控下进行。每天工作结束以后,要经过“一脱区”“二脱区”逐层脱去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手套、面屏及口罩等防护用品后,再回到“红区”单独楼层宿舍休息。未接触隔离人员的酒店工作人员居住在“绿区”。“红区”和“绿区”的工作划分严格、不得混组。


虽然严防死守,但2021年国内仍有多起隔离点工作人员因意外暴露造成感染新冠的报道。

此外,不少隔离酒店老板声称已为员工增加薪资和防疫补贴,但酒店员工不仅是冒着感染风险工作,还面临劳动强度大,工作周期长等重重困难。通常闭环工作会需要员工持续上班7天至14天,回家休息也是核酸不断的居家隔离。这样的工作强度和环境让不少隔离酒店员工感到心情压抑,甚至需要心理辅导的介入。


主动争做隔离酒店


酒店业最开始的态度是拒绝被冠名“隔离”,但由于重资产经营的行业特殊属性,在配合抗疫的同时,也为了维持现金流继续活下去,现在酒店的态度已发生180°大转变,纷纷主动争取加入隔离酒店的备选名单。



目前,隔离酒店分为两类,一类是随疫情波动机动运行,另一类是用于接待出入境人员的定点酒店。如果是接待政策规定强制隔离的客人,征用价格需要与街道办谈判,一般在100~300元/间含三餐;如果是入境人员自费隔离,以网络收集的上海隔离酒店数据为例,房价为300-500元/间含三餐,价格贵一点的酒店均是国际连锁中高端品牌。

虽然一些高星级酒店积极响应号召愿意参与防疫一线工作,但因为房间运营成本和高强度消杀损耗等原因,实际投入隔离使用较少。更多是经济型、商务型酒店通过被征用为隔离酒店,在配合抗疫的同时,达到避险目的。


隔离酒店如何功成身退 


基督教鼓励信徒做“七大善行”,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教会、有财力的富人、一些组织团体开始设立起专门收容穷苦流浪人,为朝圣的路人所提供食宿的慈善居所。这些场所在中世纪拉丁语中称为Hospitale,意为客舍。后来Hospitale渐渐演变为两种不同形式:Hospital(医院)和Hotel(酒店)。


一语同宗,总有划不开关系,隔离酒店也可以理解为通过自我隔离治疗来保护更多人的旅客庇护所。


△七大善行:照顾病人、施食于饥者、施饮于渴者、施衣于裸者、给陌生人以住宿、帮助囚徒、埋葬死者。

但生老病死在医院是常事,在酒店可不是。连名字谐音跟病毒沾边的酒店都让客人闻风丧胆,做隔离酒店最怕的是被贴上“新冠”、“疫情”、“隔离”一类撕不掉的标签,疫情结束后,不知道公众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淡忘“这里曾经做过隔离酒店”。

所以一旦申请隔离酒店成功,接下来就面临如何功成身退的挑战,争取被记得的同时也被遗忘。




做一家隔离酒店,也许是中小型商务/经济酒店业主们重重困难尽头的一线生机,但对于员工和客人来说,在隔离酒店的体验并不是正面的。




△微缩景观艺术家田中達也在隔离酒店创作的作品



△微博网友分享的“总套隔离”和“情趣酒店隔离”体验


最后,希望每一位隔离酒店的客人和工作人员都能度过难关,平安回家。



你有在隔离酒店工作过/住过吗?

请说出你的经历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酒店圈儿”(ID:Hotelers)。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