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胜寺壁画现在分藏于欧美7家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中,这匹批精美的壁画如何流失国外?出于何地?年代如何?
艺术留学 | 论文发表 | 收藏鉴定 | 印刷出版 |
收藏合作 VX:ddms888
慈胜寺持莲菩萨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展厅中的卢芹斋 1950年
卢芹斋法国红楼里的慈胜寺壁画
慈胜寺壁画菩萨焚香图
五代后周
175.26×90.17 cm
美国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有意思的是,后来馆方在焚香图壁画的下层,又剥离出一幅更为古老的壁画。年代被定为五代天福2年(937)。其色彩及线条的搭配更令人惊叹。
慈胜寺壁画持莲菩萨像
五代后周
175.42×88.9×2.54 cm
美国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慈胜寺壁画持莲菩萨像
五代后周
175.42×88.9×2.54 cm
美国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1952年,史克门在《新发现的中国早早期壁画》一文中,发表了他对这批壁画的研究,他认为断代十分困难,但壁画的细节与十世纪敦煌经幡与日本藤原时代早期的画作相似,所以,他推测壁画底层的《持莲菩萨像》约为十世纪的作品,而《如意轮观音菩萨图》和《菩萨焚香图》约为十二世纪的作品。这代表了壁画面世之初西方学者的基本认识。
慈胜寺壁画观音坐像
五代后周
213.36×156.21 cm
美国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这匹批精美的壁画如何流失国外?出于何地?年代如何?
这批精美壁画可能出自河南焦作温县。据大吴村老村民口述,民国时期,1923年,由不法文物商人、盗窃着者、地方巡警局共勾结盗割,卖至文物集散地北京,经北京运出国外,为卢芹斋藏。1949年,卢芹斋在纽约第五大道举办《北宋中国壁画》展览,展出了卢珍藏了20多年,从其艺术品交流与展示总部,位于巴黎“红楼”拆运来来的这批壁画,引起了巨大振动。巡展结束后,出售少量画作,其它大多数被他无偿捐赠给了几家与他有着长期合作的美国博物馆。1949年,国民党退出大陆,卢芹斋深知苦心经营半个世纪的文物生意已经无以为继,这次用他珍藏的壁画巡展并分散到几个著名博物馆,是他的谢幕与深入的考量。
这面这件菩萨画像现存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
菩萨图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菩萨像
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藏
飞天像
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藏
持莲菩萨像
弗利尔博物馆藏
菩萨像
弗利尔博物馆藏
虚空藏菩萨像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如果这批壁画确是温县慈胜寺的,那慈胜寺古建筑大多数已经损毁。今天的慈胜寺,尚存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为元代建筑,此两建筑都比较小,不可能容下这些壁画。而该寺后残存毗卢殿和延寿殿屋基,规模比较大,可能为五代建筑,因该寺一石幢上刻“天福二年八月二十八日”造。如果这批壁画是慈胜寺出,必然在已经损毁的建筑壁上。
福兮祸兮。这批艺术珍品被盗卖流失国外,是国家巨大的损失。而且,在盗割与运输过程中,也不知遭到了多少劫难和损失。但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兴许这批文物流出是一件幸事,因此避过大的文化浩劫。现在,她们好好地保存在那些知名博物馆里,展示着东方、东亚、古老中国辉煌的文明,人类的文明,被全世界的人欣赏。
关于慈胜寺:
该寺山门原名金刚殿,金刚殿位于寺院中轴线最南端,1979年仿元代风格重建。台基高0.8米,面阔三间,东西长10.6米,南北宽6.4米,单檐悬山顶,斗拱铺作。顶脊、脊饰为明代遗物,大吻为清代烧制。中部明间置大门,两扇门板饰乳状门钉49枚,门前台阶四级,青石铺就。山门两侧有耳房,两半歇山顶,铺琉璃瓦。
天王殿也叫「无梁殿」,是一座有著很多明代重修痕迹的元代建筑。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悬山,上覆绿色琉璃瓦,不少还是元代建筑构件。
殿内西壁现存元代所绘「四大天王」壁画,那彩色人物画保存完整,四大天王皆高两米左右,各执不同兵器,线条粗犷豪放,肌肉节节隆起,强壮有力。他们衣饰迎风飘卷,目光炯炯,栩栩如生,似有脱壁而出的生动。
天王殿据专家评价,其绘画手法达到了纯熟地步,是罕见的元代壁画珍品,是研究元代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之所以叫「无梁殿」,是因为这个建筑未使用大梁,巧妙地利用斗拱、枋、榫铆相连,将屋顶的重量传到中柱上,极其稳固,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是中原地区充分利用力学原理的一座典型建筑。很多大学的古建教材上,都把这座建筑当作范例介绍。
大雄宝殿,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结构精巧,四翼角向上反翘,酷似大鹏展翅,造型庄重优美。殿内前墙与东西壁,尚存有人物、楼阁、城廓、山水、树木、花卉等彩色壁画,表现了元代民间画风;内檐的拱眼壁间,皆有彩绘坐佛,结跏趺坐於云层中,其後有项光与背光,可能是明代重修时所绘。这大雄宝殿是「原汁原味」的元代建筑,没有任何修补的痕迹,杜先洲、祁英涛等著名古建专家来看的时候击节赞赏,认为是中原地区「结构最纯正的元代建筑」。大殿前门额上方有「风」字形牌匾,上书「大雄之殿」四个字,笔力刚劲,落款为「大元至元五年(一三0四年)」,被认为是中原地区现存寺院牌匾中时代最早的。
石经幢:大雄殿前东侧耸立一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经幢,通高5.4米,用17块材石组成,分上中下三部共15层。上层为火焰宝珠,中部为八棱柱形,经幢身高1.32米,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经文字迹清晰,书写工整。文后刻有五代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八月二十八日添修毕”字样。下层为八面造像佛龛,各面雕坐佛、菩萨、力士、飞天等形象。其刻工精湛,刀法娴熟流畅,姿态生动活泼,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目前,同时期经幢国内仅存两件(另一件在北京),为慈胜寺镇寺之宝。
慈胜寺大雄殿前古碑罗列,斑驳的石碑上有些模糊的字迹,显示著岁月的痕迹。仔细端详,可看到明嘉靖四年的《重修慈胜寺大雄殿记》、清顺治六年的《重修毗庐殿碑记》等等。明代的石碑记载∶「慈胜寺,温之古刹地,肇自五代,历宋、元,...入国朝香火始盛。宫殿森然,其大雄藏尤为奇绝..」清乾隆十九年的《重修延寿殿毗庐殿碑记》则云∶「邑(温县)西四十里大吴村,寺名慈胜,规模宏大,殿宇深广,前天王金刚,中大雄殿,後毗庐,其最後曰延寿殿。晋天福二年奉敕创建,嗣後,郑王一修於弘治,庐江王再修於万历..」这则碑记让我们知道,古代的慈胜寺远比现在大,建筑物也远比现在多。
大雄宝殿右侧,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雕刻精美的石头摞成一个形状特别的东西,五六米高,像塔又不是塔,这是五代後晋天福二年(九三七)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经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是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各种浮雕,也有的在塔前方左右各竖一石,宛如中国长方形的碑。中国经幢多为石质,大的有数丈高,小的尺把高。唐宋间建幢之风盛行,有为建立功德而镌造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也叫「八 碑」、「八佛头」、「宝幢」、「花幢」等。慈胜寺的这个陀罗尼经幢高五.四米,共有十七层(十七块石头)。
大雄宝殿背向·石敬瑭创建此寺庙?!清朝的碑记说,慈胜寺是「(後)晋天福二年奉敕创建」,果真如此的话,这个千年古刹竟然是「臭名昭著」的石敬瑭下令创建的。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动荡的时期之一,而石敬瑭又是那个时代最龌龊最可耻的人物。五代的皇帝,基本上是靠武力劫夺的帝位,虽然造成了极大的社会震荡,也还是军阀本色,倒也不丢人。石敬瑭却是个例外,为了坐上皇帝的宝座,他竟然拜比他小十一岁的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亲」,换取一个儿皇帝的称号,并且出卖燕云十六州的广大土地,另加岁贡帛三十万匹。这样的角色在当时也十分为人所不齿。
铁钟:高1.7米,重750公斤,铸造于明代天顺五年(1461年),钟面四周铸有“皇帝万岁、太子千秋、风调雨顺、法轮常转”十六个楷书大字。钟保存完整、击之声洪亮,夜间能闻十数里。
大雄宝殿内壁画幸存的慈胜寺建筑,看起来也有点儿像「脱毛的凤凰」。大雄殿过去也叫「三绝殿」,这座元代建筑的写、画、塑号称三绝,特别是殿内四壁工笔重彩的元代壁画曾经久负盛名。墙面很「素」,基本看不到传说中的壁画。在谢公社的指点下,分别在三面墙壁的不同位置看到了残馀的手提电脑大小的三小片壁画,有的画殿阁,有的画城郭和人物。谢公社说,别小看残馀的这点壁画,在专家看来,其画技之高超、题材之丰富,在河南现存元代壁画中,「当以此为冠」!技法多样,「所画山石、杂树、人物、动物和图案,笔法细腻,构图紧凑完整,人物服饰精致,透视准确合理。从著色看,这些画也有独到之处,不但用色富於变化,层次有序,花团锦簇,色彩缤纷,而且十分调和。
喜欢 请点 在看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 赞赏
The more we share , The more we have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韩国京畿大学校|国际美术学博士|招生简章
韩国国民大学|中文授课博士|招生简章
泰国艺术大学|博士|招生简章
泰国国王科技大学|博士招生简章
泰国斯坦福大学一年学制硕士(中文授课)
泰国诗纳卡宁威洛大学|本硕博招生简章
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硕士项目|招生简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当代美术”(ID:dangdaimeish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