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有“瘾” !从古至今为何君子只爱玉?

高古玉有“瘾” !从古至今为何君子只爱玉?

国人对玉,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不仅是用来雕刻,佩戴,臣子也是需要大量精美的玉器。


那么我国为何千百年来历朝换代,都不曾改变对玉的钟爱呢?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之方也。”


事实上,《说文解字》除了点出“美”,更强调光泽、透明度、声响等物理特性,以区别玉石。

中国历代玉器温润圆熟,晶莹剔透,长久以来接受古老文化的渲染附会,逐渐被赋予各种神秘色彩。

净  美


高古玉,虽然经过数千年的埋藏,但是出土后稍做清理,就会显现出它应有的岁月特征:“净”、“肥”、“熟”、“美”



▲曾侯乙16节龙型玉挂饰  

挂饰整体为一条大龙

这里的“净”,特指出土的高古玉不会像现在做旧处理过的仿品一样,看起来脏兮兮的,而是显现出它干净闲适的一面;

“肥”和“熟”主要是体现出了高古玉的熟态,肥而不腻,熟态可掬“美”,主要是从古人的审美出发,每件高古玉都要符合古人当时的审美情趣。


▲东周金缕玉璜长

11.8厘米,宽2.7厘米,厚0.25厘米。

这件玉璜用3道金丝穿缀2件青白色玉璜,是目前所见先秦时期唯一1件金玉合一的器物,所用之玉为新疆和田软玉,质地优良。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质  美


“美石即玉”,那是对玉石具象化的感悟。“温润如玉”,便是对玉的内在美质有了进一步的揭示。

而孔子将玉喻德,并列举出诸如“温润而泽”、“其声清越”、“气如白虹”等特质,更是完成了对玉质的审美的全部核定过程。








色  美


色美其实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玉的本色美,二是古玉的沁色美。应该说,只要具备了这两层意思中的任何一种审美要求,那么,这样的古玉都是美玉。



古玉之美,贵在有沁,沁乃自然之恩赐,亦是岁月之见证。浅薄深厚之间,总是让人意外连连;浓凝淡匀之下,又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恩怨。



形  美




无论是巫玉、神玉还是王玉及至世俗化用玉时代,玉的器形都是古人对神权、生命和大自然高度想象的审美产物。

因此,每一件古玉的器型,都是经过玉匠精心构思、巧妙雕琢的艺术作品,它必须是灵性的、生动的、整体和谐的,而不是生硬的、呆滞的、生搬硬凑的。








工  美


工艺之美,同样带有时代的印痕,但每个时代的工艺,都有其不同的美妙之处。

古玉需要细细分工画纹、开料、粗胚、钻孔、拉丝研磨、抛光,每道工序都有专人操作,从每件料上面都可以看到大量的精力、经验、虔诚、专注;更品味到需要大量的时间才做好每一件精美的古玉。


▲良渚文化 三层人神兽面纹玉琮(3133万)

高7.8厘米 2600万落锤
只有明白这些,才可以发现古玉的美,美在其用心精制,从而也相信,冰冷的石头从此也有了生命......


 
 
 
更多精彩


●化残缺为神奇!比秘色瓷还神秘的「冰裂纹」你了解多少?

●域鉴专家说 | 不起眼的「碎瓷片」,有着一串串精彩的传奇!
●帽筒:清代高官必备!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收藏“精品”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域鉴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域鉴”(ID:YJ-c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