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丨种植设计中的“小心思”

干货丨种植设计中的“小心思”



做好种植设计不仅需要很强的专业性知识,还需要再细致一点的观察力,去对比和发现更多有利于效果提升的细节,让图纸和现场落地效果的匹配度更高。


一、园路/巷道中的几何直线绿篱设计


针对几何直线绿篱收边的种植效果,总结以下两种不同的设计形式,以及所营造的不同体验、感受,两种不同的设计形式为“兵营式”“分断式”


① 兵营式,即植物组团或序列状栽植的乔灌木均围合在绿篱中,绿篱/最外层的绿篱呈完整、规则状排布。


• 强调绿篱线条的几何边界感


• 呈现的效果更干净、整齐、流畅



• 植物效果更侧重整体的统一性,但节奏感偏弱,没有过多的变化。




② 分断式,即球将连续的绿篱打断,呈分段式绿篱,又通过球将分段式绿篱连接在一起。


• 球作为断点,做绿篱中间节奏的跳跃


• 通过断点位置的球,加强植物景观节奏的变化





二、自然曲线绿篱中的球


① 球包裹在绿篱中,且球的点位至少不打断、不破坏最外层的绿篱边界线。


 强调绿篱边界(即林缘线)的顺滑流畅度,观感舒适。


• 球的点位一定是结合乔灌木来布置,且布置在视点区域,成组栽植,切忌“撒豆豆” 式。







② 球压在最外层的绿篱上,即球将最外层的绿篱打断或布置在最外层的一圈绿篱中。


• 强化对景组团的压路效果,且更显种植的绿量和植物的层次,夹道感更强


• 林缘线的流畅度和边界感会弱







三、种植设计中的留白


植物设计不只有密密实实、满满当当的树,它也需要和周边的环境去结合、渗透,而不只是单纯的作为绿色屏障去分割环境。


留白,即局部的种植放空,让视线在连续的植物围合中得到释放。


 能让人体验到时而疏时而密的植物空间的节奏变化;


 能够形成软与硬的对比,烘托硬景的细节和肌理


① 园路中,以墙为背景,植物组团与组团之间的留白


 植物景观和园路的节奏感更强,更能强调植物配植的主次关系,以及重点位置单株植物的姿态。






② 园路中,对景位置为景墙,周边植物的局部放空



 使景墙与周边的硬质环境相呼应,达到软硬景的彼此融合,也能起到彼此烘托的作用。




③ 林与墙的交融



 树与树之间的留白,使光与影投映在墙上,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流动的光影与静止的树相融合,使空间静谧且放松。 

 






四、多个活动场地在同一场域的空间划分


① 正面案例(√)



 不同的活动场地之间互通(通过完整的草坪串联),但视线却不穿透,每一处场地的对景视线都会有植物组团,形成封闭或者半封闭的场地围合效果



 对比案例一(×)



 不同活动场地之间的视线太过于通透,缺少对景植物组团。



③ 对比案例二(×)


 各个活动场地各自被植物包裹的太严实,虽然有私密性,但是场地缺少透气的开口,略显闷、堵。


 大面积的草坪缺少场地之间互动的功能性和沉浸感的体验,利用率低。







注:图文来源于TOPSCAPE上景设计感谢原作者辛苦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交流!

种植设计中的“小心思”,今天您在看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园景人”(ID:xyzwi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