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lery Marking|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油画、版画篇):陶宏、彭伟、周蕴智

Gallery Marking|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油画、版画篇):陶宏、彭伟、周蕴智

艺术诞生于人类的思想,所以注定会和人类自身一样时刻发生着变化。可以说,艺术史就是一部微缩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不论艺术家是出于主动还是并无自觉,都在作品中记录了时代的思潮与审美。

今天,创念迥异的艺术家都在用各自的方式不懈耕耘着。从炭笔到水彩、从油画到版画,他们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同时也向人们展示着各自世界的绚烂与生息。

本期的艺术现场继续为大家分享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天地人和——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中部分艺术家的作品。由于无法亲临现场,本次观展记录的作品均来自中国国家画院官网。

陶宏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我主张用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去创作,只有这种源于民族文化的自信,才能促使我在创作中找到艺术的源泉。

——陶宏

油画艺术源于欧洲,勃兴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而经由西方传播至全世界。在一幅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色彩的选择从一开始便具有决定性的关键地位。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他们所面对的是现实与情感的瞬息万变,他们所处理的问题并不仅仅是视觉图像的展现,更是思维的阐述、意义的诠释。因此,艺术家们往往没有在他们的作品中暗藏诸多高深的隐喻,他们只是追逐着人世间最美的片刻光影,再诚实地将其倾倒在画布上而已。

陶宏

陶宏,现为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专职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传媒大学与四川美院特聘教授。

在现实场景转移的过程中,即使画家具有再独特的个人风格,他还是经常被迫追随现实的叙述,无法像抽象画家充分掌握内容的决定权。于是,在现实场景的对应之外,如何维持画作本身的独立便成为了创作者的要务。

欣赏陶宏的作品,不仅要有强大的色彩解析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局部与整体关联能力。他笔下的人物、静物、风景既有宗教般的庄严与肃穆,又在人文感知中蕴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诗意。他行笔用色恣意,在其画作中看不到花俏的技巧,更多的是画布上一遍一遍地打磨,直至把所有僵硬、紧固的东西摊开,给人以朦胧澄怀之感。

彭伟

版画触摸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图腾符号,从而具有了永恒的生命——木纹、肌理等,让人情不自禁想伸手去感受它脉搏的跳动。

——彭伟

一幅艺术作品所能达成的风格,与它的媒材是密不可分的。在机器影印和数字扫描未问世的时代,版画由于具有能够重复印刷的特性,成为许多艺术爱好者、传播者的绝佳选择。通常艺术家们会以画笔描绘原始图稿,之后再经由专业制版师制版,从而制作出可供大量复制的版画,其主要类型包括凹版、凸版、平版与孔版等四大类。

彭伟,毕业于央美版画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彭伟

彭伟善于用黑白诠释他想要展现的深沉、凝重、单纯、简洁。在彭伟看来,版画的起稿、上版、刻制、拓印等制作流程,均在游刃间奔涌、碰撞,并将激情化为点线,以有形释放无形,在有限空间内表达无限意蕴。同时,版画作品还能转印出细致的原始笔触与肌理,对于渐层色调的表现更有其不可取代的独到之处。

周蕴智

对黑白色调的坚守,是我自己的审美偏执,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审美趣味,另一方面,也在引导别人的审美取向吧!

——周蕴智

周蕴智

周蕴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

周蕴智钟爱以版画的形式诠释她所看到的城市片段以及古旧物象。因此,她常一身素衣穿梭于城市巷尾,并借助铜板与影像结合的创作手法,收集着那些令人流连的唯美瞬间:城市的变迁、历史的遗留以及容貌的改变。

一幅画,就是一个沉默寡言却又体贴入微的朋友,每次与其对视都似是开启了一场触及灵魂的长谈,绝无疲惫,唯有满足。然而,因其寡言,每个人又都在内心找到属于自己的解读。

“天地人和——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已行至尾声,下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带来全新的观展记录,再会。

眼缘艺志 第1016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
 
文字撰写:眼缘艺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眼缘艺志”作者:魨大王(ID:yanyuanyizhi)。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