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lery Marking大道不孤——2022年度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大方无隅·梅墨生作品展

Gallery Marking大道不孤——2022年度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大方无隅·梅墨生作品展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

自儒道思想形成,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两种思想互融互补的产物。观点与思潮的持续冲撞、交汇,影响也决定了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审美趣味的赓续变化与发展,继而形成了华夏民族独特的艺术精神。

艺术是时代的先声与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作为中国儒道文化中的核心概念,儒学的“中和”与道学的“空无”,均包含了华夏艺术思想的本质内核。以笔墨映现思想,本期艺术现场将为大家分享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大道不孤——2022年度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大方无隅·梅墨生作品展”上的多幅精彩展品。

大道不孤

华夏民族历经千年发展,对“道”的追求已然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的一部分。“道”在道家文化中可以理解为自然或社会的发展规律;而儒家文化对“道”的解释则包含了“仁”“忠恕”等含义,即代表了华夏民族的最高理想——大同。

“大道不孤”是中国国家画院自2021年起组织策划的品牌活动之一,旨在展出院内中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在推动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表明了院内艺术家之间以艺传道、薪火相传的精神。

此次作品展是“大道不孤”系列展的第十二回,在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三层颂厅共展出了梅墨生先生创作的水墨作品100余件。展览以“大道不孤”为题,不仅表明了华夏民族始终遵循与坚守“大道”的初心与决心,也诠释了我们愿意与世界民族命运与共的信念与锐意。

梅墨生

古人云:人品不高,落墨无法。艺术不是职业,是一种神秘的人格参与,这种参与构成了艺术的脉,也是每个艺术家追寻艺术之路的根基所在。

梅墨生

梅墨生,号觉公,斋号一如堂,书画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他毕业于河北联合大学美术学院,结业于央美及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生课程班。他曾是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2019年,这位一生都淡然的艺术家因病逝世,享年59岁。此次展览不仅是对梅墨生艺术创作的总结,也是对他的缅怀。尽管展览只展示了其部分作品,但我们依然能从中发觉,他是一位能够充分感受并抓住生活本质的艺术实践家。

梅墨生认为自己的作品不够“现代”,更与“前卫”无缘,是一种不守旧的“恋古”情结。他非常敬重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并为他们独创的心灵和放逐的精神而感动。殊不知,人们从他的作品中也同样能感受到那份对艺术的热爱与投入。

气韵生动

中国古人称之为“气”的东西,正是生命的存活状态。明了中国文化的“气功论”,也就入了中国文化的“玄”,也并非一无好处,“玄想”是人的一大优长。

——梅墨生

中国文化中的“气”,既抽象又形象,是书画艺术的最高追求。它一般是由作者的思想品格、知识范围、文学修养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和认知程度来决定的。自古以来,鉴赏书画就有“看作品知人品”之说。

气,亦代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中国传统美学用“气”来说明美的本原,提倡艺术描写以表现万物的生生不息,提倡神形兼备以体现元气流动间的韵律与和谐。“气韵生动”已经成为中国画创作的总原则,尤其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气韵,极富民族特性,相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色。

观梅墨生的作品可以发现,他的创作构想大多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受,特别是一些小件作品,极具文人意趣。此类作品最可贵之处,不在于技法本身的表现形式上,而在于画者的修养、才情以及真情实感的流露与升华。

大道不孤,大方无隅——情之所至的画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也不是为了市场而创作,而是一种抒发灵性的自我表达。为笔墨而生的人,只须让艺术回归艺术、让生活成为生活、让这些笔墨仅仅只是笔墨。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大道不孤——2022年度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大方无隅·梅墨生作品展”已行至尾声,下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带来全新的观展记录,再会。

眼缘艺志 第958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
文字撰写:眼缘艺志
如需转载请先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标明出处

润同文化 企业品牌传播共生伙伴
我们了解传播,我们打造文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眼缘艺志”(ID:yanyuanyizhi)。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