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拆掉这里“以一换三”,65㎡竟然直接变100㎡!这一镜到底的秋意浓,爱住了!

概念|拆掉这里“以一换三”,65㎡竟然直接变100㎡!这一镜到底的秋意浓,爱住了!



Introduction

引言

/




“随性自由,是家的主旋律






 





Overviews

概述

/




简单与质感并存


释放恣意随性的生活态度

以持续保持探索生活的热忱




 






Structure

结构

/


 

·  原始结构图



原始空间两室一厅的传统户型,厨房空间餐厅阳台玄关四个空间格局封闭,各个空间通透性不足,两卧室的面积相当,次卧面积大但采光较差...




 

·  户型优化平面图




/ 小户型居家互动神器:LDK一体化

把多个空间间隔打开,多个空间紧密联系,提升空间利用率,精简生活动线以及动线共用,即使两室一厅户型也可以拥有开放式厨房和岛台餐厅,餐厨区的功能性及延展性up up!




/ 大次卧以一换三=鞋柜+独立卫干区+多功能房

以大次卧面积的优势,拆除“一”道墙体,让出“三”个功能空间,本案洄游亮点空间,浪漫却实用的大空间感,玄关与洗手池的近距离设置也更符合“后疫情时代”的生活方式。




/ 墙体“阳角消失术”:利用弧形地柜端景弱化

居者担心拆除厨房及阳台墙面后,客厅沙发背景墙会出现明显的阳角,顺势利用厨房地柜做弧形包裹墙体阳角,放置端景装饰物,同时起到装饰墙面、隔断功能空间的作用,难题迎刃而解。







Functional space

功能空间

/





   Scene 1.   

    双洄游动线的“魔法奇迹”   


 # 玄关 Foyer 



 

· 入户视角



第一条洄游动线:拆除玄关、厨房与阳台原墙,以环形路径将原本局促的玄关放大空间感,岛台餐桌将玄关、餐厅、厨房三种不同的功能空间串联,入户后开放的视野自由感受更强烈,灵活的洄游动线对于任何空间都是提高生活效率的存在。






 # 客厅 Living Room 



 

· 电视背景墙视角




 

· 沙发背景墙视角



第二条洄游动线:根据常住成员需求和空间特点,拆除次卧单面墙体,卫生间干湿区拆开,干区独立外置,有序的“让”出原本不存在的卧室过道、入户鞋帽区,完美避免鞋柜面向餐厅的尴尬。


而卫干区则坐拥“多重身份”,梳妆镜用极简时钟作掩饰,同时干区整体装饰性为本案较小电视背景墙营造延伸感,更是小户型显大的秘密武器,动线更关注使用者本身的使用需求,居者主动能选择最快到达的路线,激活空间利用。




 

· 围坐时刻



 

· 功能区特写




 

· 过道视角





  家具搭配  




 


▲  Poltrona Frau Archibald large 手杖









   Scene 2.   

   层次感常常是“有舍有得” 


 # 厨房 Kitchen   



 

· 料理场景


开敞式厨房空间,将原阳台空间腾出,拥有更大的餐厨一体空间,为消化原阳台承重柱、保持空间通透性,且考虑洗碗机、大冰箱等厨房电器的容纳,舍弃厨房吊柜的收纳,取而代之的是,在承重柱与烟道之间做有趣味性、美观性并存的收纳搁板,放置从各地搜罗到特别的杯子、餐具等。





# 餐厅 Dining Room



 

· 餐厨场景



 

· 餐厨场景



大开间餐厨区让每天的用餐都像是在约会,利用岛台和餐桌的高低差做轨道插座,一日三餐便多了更多选择,烤肉或火锅说来就来,餐边柜 mini bar 就是打辅助,就是无论想喝什么饮料,随手拿取。





   Scene 3.   

   “小”主卧也要与浪漫同眠   


# 主卧室 Master Bedroom 



 

· 主卧场景



 

· 主卧场景



主卧背景墙采用暖色系主色调配,不做过于繁复的装饰线条,以“双”眼皮墙面造型和灯光搭配、衣柜侧柜弧形开放格营造卧室纯粹自然的浪漫奶油感,小卧室的功能性更为纯粹,刨除冗杂的造型,以简单温暖包容未来生活中的嬉笑怒骂。




“在喧嚣中守住内心的宁静,最打动人心”



  家具搭配  



 


▲ Maxalto Selene 床







 #次卧 Bedroom



 

· 安寝场景



 

· 安寝场景



  家具搭配  



 


▲ Poliform  Park 床









 # 客卫  Toilet



 

· 客卫场景



 

· 客卫场景







艺术从来不讲究完美。

在室内设计中的艺术更要融合日常生活,无论是人与空间、空间与尺度、尺度与物件等等,在关系中寻求一种动态平衡,找到相互依存运行的内在逻辑,或许这才是艺术给予的力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筑物设计”(ID:zhuwusheji)。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