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敏被认为是日本商业动画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重要原因在于其作品叙事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这在主题上与大多数商业动画的陈词滥调截然不同。《未麻的部屋》(Perfect Blue) 是 今敏的导演处女作,在此之前,我们有写过关于今敏的文章,在当下,我认为是时候拿出来再提一笔。今敏在《未麻的部屋》中的内容涵盖从女权主义理论和粉丝研究到日本恐怖片典型氛围营造。
✸ 当代流行的各类复杂叙事动漫作品揭示了某些相似他们之间的相似点,暗示着与追求叙事复杂性的商业趋势的联系。这些标题是巩固动漫作为全球娱乐形式身份的主要基准,以及在其首选目标受众(年轻的御宅族)之外认可的显着审美坐标,象征着极具方法论的电影化小说。因此,很多人提到的动漫的叙事简单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今敏作为日本手绘动画叙事复杂性的标准承载者,自 2010 年他去世以来,涵盖他整个电影摄影的学术研究一直在继续。在首播 20 周年之后,《未麻的部屋》揭露了一系列跨越全球当代媒体行业的话题。日本人才代理机构模式的危机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日本社会对职业女性的反复虐待。电影通过对偶像、日本流行歌手背景中隐藏的面孔的写实阐述,探索千禧年之交日本城市生活的弊病。通过复杂的叙事侵入观众心理,因叙述因融合了现实和虚构而变得模棱两可,使观众被彻底拉入其中,并引起强烈共鸣。这种模糊感是今敏电影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因为他是众多探索手绘动画潜力的同时代导演之一,他们探索了手绘动画作为电影空间和时间叙事实验工具的潜力。
✸ 像《未麻的部屋》这样的悬疑电影,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复杂的故事情节,需要对叙事的文本表面进行归纳分析,以解读其内涵。电影作为成功的心理惊悚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模糊了真实和虚幻的叙事风格。例如,电影中的场景经常重复,以混淆观众的期望。在关于谋杀犯的探讨中,场景不断重复以混淆真实与虚幻,让观众无法了解到到底谁是真实的凶手或者凶杀是否真实发生。人物也因此被戴上了心理面具。电脑屏幕、镜子和窗户成为角色投射他们另一个自我或展示他们“真实”面孔的表现。角色的伪装也总会突然暴露。作为导演,今敏非常清楚他想通过混淆叙事流程来创造的效果,他使用了许多跳跃剪辑来连接不同的场景,并作为精神混乱的表达。即使不涉及任何动作,电影中也会从一件事快速切换到另一件事,就像打斗场景一样,这有助于强调未麻的困惑感,例如当我们从她的开场音乐会场景突然跳转到她日常生活的照片,这是一个展示她戴着偶像面具和普通面具的场景跳转。
《未麻的部屋》与《黑天鹅》中关于镜子的心理映像表达
《红辣椒》中关于镜子的心理映像表达
未麻的双面,镜面映像
未麻的正反情绪,镜面映像
未麻的愤怒与惊慌,镜面映像
✸ 电影提供的移动、灵活和易变的身份再现了当代人类对大众媒体产品和名人理想过于认同的担忧。在这里,通过大众媒体的认同体验反倒表达了一种不安的情绪。虽然它有助于形成个体的社会身份,但它也可能立即因为自身的多重社会面具来引发个体对自身真实自我的质疑。电影以未麻为例构建了当代社会个体受众的两种表征:狭义的粉丝受众和更广泛的大众受众。这两者表达了狭隘的自身(表象的自身)和客观的自身(内在的自身)。
✸ 未麻从偶像歌手到演员的转变,也标志着从积极主动的自我向抽象被动的自我的转变。作为流行歌手,未麻在现场观众面前表演,这让她立即感受到了她的表演效果。然而,当她成为一名女演员时,她失去了这种直接的反馈,而是依靠收视率数据和销售图表来了解她的受欢迎程度和吸引力。未麻的大众受众从真实的可接触的受众变成了虚拟的不可见的数据图表,而这些图标很大程度上由社会评级决定,这些评级在媒体行业(如电视网络)对产品的成功判定中占主导地位。收视率测量的重要性在于,媒体行业使用它们来构建“大众商品”,可以将其出售给广告商并为电视网络创造收入。以收视率和销售数据为代表的“大众商品”对媒体行业的决策施加了巨大压力。在电影中,大量观众成为无情的背景压力,为叙事曲折和角色发展提供了基本原理。由收视率驱动的行业价值评估与粉丝所代表的另类价值声音之间的分歧也体现在电影中对娱乐行业权力的性别划分中。例如,与男性主导的电视工作人员所拥有的权力相比,两个主要女性角色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几乎没有控制权。在这个框架内,未麻彻底变成了一个可塑的大众商品,这也使得她从一个粉丝群很少的小众偶像歌手变成了一个具有大众号召力的电视女演员。
✸ 电影中对粉丝对媒体行业的欣赏和挫折的描述表明粉丝积极参与媒体的动机是由于迷恋和对抗的结合。正如著名媒体传播学者亨利·詹金斯所言,粉丝的状态处于狂热的追捧与遵从和希望破例获得更多的矛盾中。然而,在我看来,当代专业媒体对明星及粉丝的影响和引导是极其潜移默化的,这使得商业时代下的人类审美和心理逐渐在无意识中变得扭曲。商业媒体对《未麻的部屋》的早期评论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它们反映了对当时日本媒体业的制作程序和商业结构的肤浅理解,尽管如此,这种理解在过去几年中在西方评论家和学者中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这要归功于日本媒体制作的高知名度和高传播性。更深层次上,在当下时代,全世界浮躁氛围的前提下,《未麻的部屋》中利用日本偶像亚文化的社会文化参数来构建未麻自身和粉丝日益疯狂的逻辑,这更加能够让我们开始思考当下媒体时代,各种信息对于各行各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或好或坏。
✸ 电影中的经济公司和管理公司通过从零开始培养大众艺术家,并通过制作构建中期职业在日本饱和的音乐市场中具有独特的艺术身份来打出公司独有的“大众商品”。尽管这种媒体无处不在是保持其受欢迎程度的原因,但这些偶像的有限生命周期意味着他们被定性为可有可无的,总是可以用更年轻的“大众商品”来替代之前的“商品”。偶像公众形象的精心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制作人和粉丝所要求的品质,即制作人根据粉丝要求打造被需求的产品。因此,理想的偶像,正如几十年来动漫情节中常见的虚拟偶像所预示的那样,不需要实体存在,因为,很简单,她不需要有形的身体。初音未来的流行和对 2D 角色的迷恋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通过数字化技术,粉丝不仅可以享受虚拟偶像形象的温顺,还可以操纵和定制该形象以满足他们的口味。为了进一步理解《未麻的部屋》中的人物进化进程,我们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阶段:1. 从歌手到女演员(狭隘自身的进化);2. 内外迫害的高峰;3. 现实与虚幻界限的模糊。我们进而可以总分结构来拆解这三者的下线,更细致的理解电影的复杂叙事。
✸ 《未麻的部屋》采用了具有拼图电影特征的高度复杂的叙事方式,拼图式方法是当代国际视听制作中复杂性叙事的典型原型。悬疑电影代表了艺术电影的神秘叙事与当代主流电影在后古典时期对经典叙事的更新之间的中间点。我认为这类电影无论从受众而言还是从电影本身,其内容评判的结果更多的建立在高水平的知识储备和观众自我意识共鸣中。《未麻的部屋》不可否认的是今敏作品中非常具备代表性的复杂场景叙事探索,通过空间中各类镜面的应用与复杂的场景混接构建了一个高度模糊但代入感极强的清晰叙事风格。这在当下浮躁的社会条件下,一方面对作品的解读成为特殊的心理消遣和自我反思方式,另一方面对空间叙事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素材。
MarukoStudio:
这是一个不定时分享建筑、艺术、科学相关的奇思妙想与独到见解的公众号。我们的思想游弋在世界各地,喜欢在平凡的生活中脑洞大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MarukoStudio”(ID:Maruko_Aimer)。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