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A“办公厨房”,未来办公环境新样本

FTA“办公厨房”,未来办公环境新样本


后疫情时代,“居家办公”加速了人们对办公空间形态的思考,在经历了“存在还是消亡”的激烈探讨后,由ABW(Activity-Based Working)模式所引领的动态、灵活、多元化的空间趋势正悄然改变着办公室的面貌。

在此过程中,传统办公区域与公共空间此消彼长,单是茶水间就从疫情前的约1%扩大到如今的约10%。看得见的数据背后实际隐藏着“人”与“空间”看不见的联系,优秀的公共空间无疑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而碰擦出创新的火花。经过长期观察与实践,FTA凭借其前瞻性创意,衍生出一系列“办公厨房”解决方案。




以圆为范,化整为零
FTA“办公厨房”模型

顾名思义,“办公”意为办理公事,“厨房”则是烹制菜肴饭食之处。将两者相结合是工作场所演变至今的必然,是茶水区概念的延伸。FTA认为,从空间意义上说,“办公厨房”已成为新一代办公室的社交中心。人们相聚于此,以茶待客、以食会友,从而更好地放松身心,交流情感。


©FTA,摄影师:吴鉴泉

自古以来,中国人“聚”的场景与“圆”的意象不可分割,正所谓“圆,全也。”圆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精神原型,它不仅以圆桌、圆盘的形式出现于日常生活,也是园林建筑和空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经典几何元素。











FTA“办公厨房”模型_创意中心模式 ©FTA

FTA“办公厨房”模型即是以圆为范,在现代化的办公场所中创造出一个聚合之地,一个强连接的社交中心,将年轻人追求自由、灵活多变的工作方式与社群归属感融于一







FTA“办公厨房”模型_餐厅模式 ©FTA

随着重要性的与日俱增,“办公厨房”不再存在于角落空间,而是成为空间规划的主角。模型正中央,圆形吧台如同一间西式自助厨房,玻璃搁架上可放置各类茶饮、轻食,上方环幕还可以展示企业信息、空气指数或食物标签。红色区域向外辐射,圆环周围变幻出各式各样的功能场景,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洽谈沟通”、“小型派对”、“运动休闲”等模式间自由切换。







FTA“办公厨房”模型_市政厅模式 ©FTA

为了实现空间的多功能性,设计师大量运用移动、模块化的家具与隔断,同时也配备了电话亭和运动器械,以满足差异化需求。如此,人们不再被区域的单一用途所束缚,极大提升了工作场所的空间使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FTA“办公厨房”模型_瑜伽运动模式 ©FTA

促进交流,激发创新
FTA“办公厨房”实践

从模型里的微观世界走向现实,FTA也在办公设计实践中不断打磨与优化其“办公厨房”解决方案。在构建Brita(碧然德)最新办公室时,FTA将直面陆家嘴的黄金一隅让位给“办公厨房”,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在美食、香茗的陪伴下,感受黄浦江对岸繁华壮丽的城市景观。



©FTA,摄影师:吴鉴泉

在开敞、明亮的空间内,设计师用3个点串联起企业文化,为Brita这一学习型组织提供支持创新的场景。沿着清晰的动线,Brita的品牌价值观和企业荣誉一目了然地展现在来访者眼前,其种类繁多的滤水产品不仅秩序井然地陈列于展示柜中,也被巧妙地植入吧台区域,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体验产品的卓越与美好。




©FTA,影师:吴鉴泉

值得一提的是,FTA充分结合了弹性空间设计和数字化时代的传播特点,使景观优越的休闲区域得以轻松变身为网络直播间,让璀璨的城市天际线成为天然的屏幕背景。






©FTA,摄影师:吕晓斌


无独有偶,FTA的“办公厨房”策略同样显现于罗氏北京新办公室的设计中。在融合了“工作、学习、社交、协作、专注”等场景的多功能区,设计师将开放式茶水柜、休闲吧台、窗边卡座和活动家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构建出灵活、动态、多元的员工社交中心。



©FTA,摄影师:吕晓

站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视角,FTA笃信未来办公的本质是社交。这一认知在当今办公设计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共鸣。2022年9月,FTA将作为3家受邀国际设计机构之一,参加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办公厨房workplace cafeteria”特展。届时,FTA“办公厨房”模型将首次亮相,为办公环境设计提供一个崭新的样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孚提埃FTA”(ID:fta_group)。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