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 Gehry 将解构主义建筑推向世界

Frank Gehry 将解构主义建筑推向世界


Frank Gehry 将解构主义建筑推向世界


Dezeen推出解构主义系列,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我们将着重特写解构主义最具代表的建筑项目和建筑师。Dezeen解构主义系列将在每周一持续更新,欢迎关注。

这栋光彩夺目的建筑开放于 1997 年,表面包裹覆钛金属,形似船只——被《纽约时报》称为“奇迹”——它为一座从前默默无闻的巴斯克港口城市开启了经济命运的转变,让盖里及其独具一格的设计风格获得了国际范围内的认可。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摄影|David Vives
不久,全球各地的城市都开始接二连三地打造自身的标志建筑,追求“毕尔巴鄂效应(Bilbao effect)”。
人们普遍认为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催生了明星建筑师的时代,也带来了不少离不开解构主义理念的文化建筑。此外,这栋建筑还常被诟病,称其将计算机生成的建筑结构的重要性置于建筑功能之上。
毕尔巴鄂现象的出现让盖里成为了最家喻户晓的建筑大师。2005 年,盖里甚至客串了《辛普森一家》的其中一集。剧情里的他收到了一封邀请他为斯普林菲尔德设计新音乐厅的信件。将信揉成一团后,盖里突然产生了“褶皱型”建筑结构的创造灵感,这也是他标志性的设计风格。

Frank Gehry
盖里本人对这一源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明星效应不以为意,但自从这一效应出现,盖里的作品常常受到批评,许多人认为他的设计仅仅关注建筑的外观与美感。
2014 年的一次媒体发布会上,盖里用竖中指的方式回应了争议,并表示如今 98% 的现有建筑都“纯粹是垃圾,没有任何设计感”。
盖里的分裂美学包括“混乱”“无序”“半成品”,他对各类建筑皆有标签,这种美学也常与解构主义相关联。1988 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了一次开创性的解构主义建筑展,盖里是七位参展建筑师之一。
然而,和其它同类风格的作品不同,盖里的作品与哲学及理论并无联系。1947 年,与家人一同从加拿大移民至洛杉矶后,盖里的创作方式尤其受到了洛杉矶文化环境的影响。
在洛杉矶城市学院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学院修读后,盖里在剑桥短暂停留,在哈佛大学进修了城市设计,随后回到洛杉矶加入 Victor Gruen Associates 建筑公司,在艾迪怀德完成了 David Cabin 等最早期的设计作品。

David Cabin,摄影|Mmenorris
1967 年,盖里在加利福尼亚放克艺术运动的鼎盛时期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名为 Frank Gehry and Associates(现名为 Gehry Partners)。其设计风格建立在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与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的实体艺术基础之上,常将日常物品元素融入绘画与雕塑之中。
盖里时常称自己所设计的建筑与爵士乐类似。受爵士理念影响,他在早期的建筑作品中常使用价格低廉且粗糙的常见材料,如金属网围栏、波纹状镶板与木材。

盖里的私宅(Gehry Residence),摄影|IK's World Trip
将这一特点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建筑正是盖里的私宅(Gehry Residence),由盖里为自己及妻子亲手设计,于 1978 年在圣塔莫尼卡完工,与上世纪 90 年代的那座熠熠生辉的文化建筑风格完全相反。
盖里一家在洛杉矶郊区的荷兰殖民风格住宅居住至今,而圣塔莫尼卡私宅则是其延伸,落成预算仅为 50 万美元。

盖里的私宅(Gehry Residence),摄影|IK's World Trip
在设计圣塔莫尼卡私宅时,为了体现与现有住宅风格的鲜明对比,盖里采用了支离破碎的“垃圾”材料,用波纹状的金属结构与木材、玻璃与网状顶篷扩大并延展其空间,营造了玻璃与顶篷在建筑结构中相撞的视觉效果。
建筑界认为这座住宅的出现带来了全新的想象视角,然而盖里的邻居们却对其颇有微词,盖里回忆称这栋房子“惹恼了”他的邻居。
接受 PIN-UP 建筑设计杂志采访时,盖里说道:“那栋住宅南边两栋之外住着一位律师,她把我的房子投诉到市政府,还提了诉讼。”

盖里的私宅(Gehry Residence)设计手稿
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与 Mark Wigley 将这一建筑作品纳入了 1988 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解构主义展览。
这大约是最符合 Wigley 对解构主义视觉美学认知的建筑,Wigley 解释道,这一作品的“结构像被一种寄生虫所感染,产生了一种由内而外的扭曲”。
他接着描述道,盖里这栋圣塔莫尼卡私宅所蕴含的新元素 “是从房子里面涌现的……这些扭曲的形态似乎一直隐匿于住宅内部”。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还展出了 1978 年的未建成作品 Familian House,体现了被扭曲的框架瓦解、相交的固体矩形结构。Wigley 写道:“这种纯粹的建筑形体展现了本身扭曲分裂的结构。”
哲学家 Frederic Jameson 也同样受到了圣塔莫尼卡私宅的吸引,在 1991 年,他发表了一篇该建筑的研究论文,标题为《Spatial Equivalents in the World System》,文中写道,该建筑“体现了关于革命性空间感的强有力主张”。 

加州航天博物馆,摄影|Josh Robertson
在学术圈,这栋建筑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其廉价的材料则反映了这一新兴设计实践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圣塔莫尼卡广场购物中心、Edgar 购物大楼与私人住宅等本地及商业项目的出现,则为这一设计实践逐步建立了口碑。
20 世纪 80 年代间,盖里的公司开始从初步尝试转为加速发展文化建筑,在加利福尼亚州推出卡布里洛海洋水族馆(Cabrillo Marine Aquarium)与加州航天博物馆(California Aerospace Museum)等几大知名项目。
即使项目预算可能有所增长,作品依然显著体现了盖里对建筑结构及材料的选取特点,以及“拼接式”美学。卡布里洛海洋水族馆的顶篷为金属网罩,而加州航天博物馆则为对比鲜明的堆砌型块状结构。

Vitra Design Museum,摄影|Julien Lanoo
1989 年,为维特拉设计博物馆(Vitra Design Museum)设计展览大厅时,盖里则采用了白色石膏与钛锌合金,打造了最早的雕塑风格之一,也定义了他往后的职业生涯。
1989 年,盖里最终凭借这一系列项目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Prizker Architecture Prize),评审称其作品“体现了复杂巧妙而新奇大胆的美感,是建筑艺术的突出体现”。
1991 年,盖里成功在与矶崎新(Arata Isozaki)及蓝天组(Coop Himmelb(l)au)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受任设计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 Bilbao),于 1997 年正式完工。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摄影|David Vives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是维特拉设计博物馆曲线型结构的发展与延伸,外层由成千上万块钛板组成,并通过早期计算机辅助实现设计。
即使后续引发了关于美观大于功能的争议,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依然是受到高度赞扬的设计作品,与城市海滨建立了戏剧般的联系,也挑战了关于展厅设计的传统理念,不再拘泥于用白色立方体打造一系列变化多端且棱角分明的室内结构。
盖里在 2021 年接受 Dezeen 采访时谈到这一作品时说道:“人们总会问我是怎么改变这座城市的,但我的目的并不是改变它,而是成为它的一部分。”

华特·迪士尼音乐厅,摄影|Anthony Fomin
然而,随着大型文化建筑、商业建筑与住宅在全球遍地开花,盖里的影响力总会为许多城市带来改变。
一开始,许多建筑在视觉上与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十分相似,华特·迪士尼音乐厅(Walt Disney Concert Hall)更是如此(动土更早,但 2003 年才正式竣工)。同年的理查德·B·弗希尔(Richard B Fisher Centre)表演艺术中心与 2006 年的西班牙瑞格尔侯爵酒店(Hotel Marqués de Riscal)的外观也同样完全由金属材质包裹。

2008蛇形画廊展厅,摄影|John Offenbach
2003 年,盖里完成了设计相对更精简的玛吉癌症中心(Maggie's Dundee),这也是他在英国完成的首个项目。2008 年,盖里受任设计位于伦敦的蛇形画廊(Serpentine Pavilion),此建筑似乎回归了原有的设计理念,采用了木材与玻璃的相撞式结构,与其早期的国内作品有所关联。
2011 年,盖里设计的首个摩天大楼于纽约云杉街八号正式落成,外观呈褶皱与波浪状,是 2011 年竣工的香港傲璇(Opus)等住宅项目的典型特征。而拥有褶皱型外观设计的最新项目是位于巴特西电站旁一栋低调完工的建筑,将于 2022 年 9 月正式开放。

路易威登基金会,摄影|Iwan Baan
即使常被批评设计理念重复,盖里的作品依然体现了离经叛道的特点。建于 2000 年的西雅图流行文化博物馆(Museum of Pop Culture)的设计便浅涉了曾短期盛行的“流体建筑”风格,而 2014 年落成的巴拿马生物多样性博物馆(Biomuseo in Panama City)则将闪耀的银色曲面设计转变为简洁的原色角度。
更近期一点的例子是 2014 年成立于巴黎的路易威登基金会(Louis Vuitton Foundation),外观由一系列巨大的玻璃外壳组成;此外还有卢玛·阿尔勒斯艺术中心(Luma Arles art centre)的塔楼,闪闪发亮的外观由碎块与立方体组合而成。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出自盖里的争议性设计。

卢玛·阿尔勒斯艺术中心,摄影|Adrian Deweerdt
即使盖里一直在为自己的作品辩护——称这些作品的设计与特定的时代及地点相关——但只要正式开放,总免不了有人批评这些建筑物华而不实。
在 2006 年的纪录片《建筑大师盖里速写(Sketches of Frank Gehry)》中,盖里承认,“在建筑作品正式开放时,我总想找个地方躲起来……我很怕面对人们的看法”。
Peter Buchanan 在《建筑评论(The Architectural Review)》中发表的文章里抨击盖里有多少作品“公然忽视建筑设置,为达成无用的美感简化了应有的建筑结构”。从那时起,许多解构主义作品都遭受了这类批评。

阿布扎比毕尔巴鄂博物馆
然而,除新闻发布会偶尔会引发爆炸性讨论之外,盖里与其壮观的建筑作品并未受到这些批评的影响。93 岁的盖里所处的时代中,毕尔巴鄂效应与标志性建筑难免会承受更多的质疑,但在设计古根海姆博物馆时,他的职业生涯已达成了充分的成就。
而他最新设计的新地标建筑——将与 Jean Nouvel 设计的卢浮宫阿布扎比博物馆(Jean Nouvel's Louvre Abu Dhabi)竞争关注度——该建筑由标志性的块状拼接、弯曲的金属表层与参差不齐的顶篷组成,其设计理念可追溯至一切的起点——圣塔莫尼卡私宅。

推荐阅读

雷姆·库哈斯:为解构主义运动留下了永恒的遗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ezeen”(ID:Dezeen_Chin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