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我不反对大家索性偷个懒。这三年太苦了,谁不是七颠八倒五味杂陈?好多朋友三年就没机会回老家,没机会见见亲朋故旧,更没机会出门旅行。很多朋友可能早就身心俱疲,忍不住想逃避一会儿现实和内心的层层波澜,简简单单享受亲人团聚和新鲜空气。若真如此,完全可以别把自己逼得那么紧,单纯好好放个假,不把拍照片当做核心任务。
当然即便如此,我也建议您带上照相机。毕竟这几年出了很多超出我们想象的新情况,现阶段也不敢说完全稳定。您探亲或者出游的路上,也许又能碰上什么意想不到的画面。创作机会突然出现的时候,手里没有相机可太尴尬了!咱们好歹带一个,心里踏实。
还有很多朋友,这个时候还惦记着摄影。说明您是真的热爱摄影,更热爱生活本身,您的态度让我尊重。咱都“真爱”了,可不能白花力气,要力争拿出有价值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有价值呢?过年的特色就是“年味”,年味拍的肤浅单一,价值就低;拍得深入细腻,价值就高。
这样的作品,大概“价值不高”
网上用“春节照片”搜出来的搜索页面
大红大绿大锣大鼓,内涵简单形式重复,从形到神贴着标准答案走,混在一起显不出作者个性,这样的照片放在什么时候评价都不会太高。尤其是这次过年,读者心里就是有源于生活的实实在在的情绪,不容视而不见。
读者印象深刻的作品,则是这样的
首先,人是复杂的,心思是复杂的。刻画出复杂的人物,就比“纸片人”精彩。过年的好照片太少了,我们举一个其他题材的例子:
尤金史密斯作品 美军1944年在塞班岛的战斗中,发现了一个婴儿
太平洋战场极为残酷,美国兵杀得小鬼子尸横遍野。这俩大兵手执杀人利器满身战火硝烟,可能刚刚才干翻了几个鬼子。但是此刻笨手笨脚抱着孩子,小心翼翼生怕他掉下来的画面,真的好温暖啊!残忍还是善良?人性的多面怎么不让人着迷?过年的人、特别是今年特殊情景下过年的人,同样是多面的。把他的多面表现出来,多精彩啊!
其次,事情是多面的,展示过年这件事不为人关注、又真实存在合情合理的一面,也能让读者眼前一亮。
薛珺老师这件作品,不追求很大场面,可是有人情味,在正常年份里,是特别特别优秀的春节作品。
薛珺老师这件作品,基本相当于过年照片的天花板,放在平常年份是影友最好的学习素材。但是2023年的兔年新春,这么拍严格说来还不是最优解。虽然每年的年味往往大同小异,但今年的年味,恰恰可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今年拍春节,必须把今年特殊的味道拍出来。
2023年学习的好榜样
如果今天在大街上拦住一位路人,问他回顾这一年的感受,可能没法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大半年神出鬼没的封控、没完没了排队核酸、班上的支离破碎也不能走亲访友,这叫“郁闷”
年底政策放开,期待着能回家过个年,能和父母朋友见上面,这叫“兴奋”
病毒最近这一个多月的疯狂,国家卫健委发布,2022年12月8日—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赶在谁家头上,这都叫“悲伤”
但更多人想到的是,痊愈之后可以放开手脚去做自己想做的和需要做的事情,这叫“喜悦”
这个病毒不讲武德,感染过还要的担心重阳,没有感染的更是提心吊胆,这叫“紧张”
也有些地方市井中的烟火气已经慢慢恢复,“杨康”们也自信有了些抵抗力,这叫“安定”
职场的朋友很多遇到困难,特别是自由职业和小微企业未来不可知因素众多,这叫“忧虑”
也是这些朋友,都盼望明年经济可以好转,大家有机会多挣点钱,这叫“期待”
郁闷连着兴奋,悲伤夹杂喜悦,紧张包裹安定,忧虑蕴含期待,这些情绪甚至可以同时体现在同一个群体、同一个人身上,这就是这个年特殊的况味:
悲欣交集 五味杂陈
刘宇作品。2020年武汉解封之后,一位滞留外地的大学生回到武汉,父母去接站。母子抱头痛哭,父亲则在一边喷洒酒精消毒。
我又要说这张刘宇的照片。母子抱头痛哭是悲还是喜?父亲在一边喷洒酒精是安还是危?疫情三年,这是我见到几乎唯一一张体现了“悲欣交集”的作品。生活给了画中人和读者同样复杂的细密情绪,把细密情绪表达出来,作品就有了魅力。本作拍摄于2020年武汉解封之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现在有些相似,但是当下“悲”和“喜”都更显浓重,也交织的更复杂。找到典型画面,作品的感染力可以是更加动人的。
拍好这个春节,我的一点小建议
其实春节的题材就是那么多,春运、年夜饭、朋友相聚、庙会集市,再加上节日继续工作的倒霉蛋儿。今年这么特殊的一年,也还是会拍摄到这些内容。但是,做着一样的事情,心态可能已经不同了。所以我有这样的建议:
如果拍摄春运,关注点不仅仅是常规的拥堵狼狈,还可以表现几年不能回家带来的格外兴奋迫切,或者害怕感染复阳造成的紧张警惕;
如果拍摄亲人关系,关注点不仅仅是常规的亲人之间“一边喜欢一边嫌弃”,还可以表现亲人们相隔几年各自“渡劫”,平添情绪上的牵挂和依恋,行为上的亲密和宽容;
如果拍摄朋友聚会,关注点不仅仅是常规的喜笑颜欢,还可以表现那些只有今年才有的细节,比如旧友见面多了些“劫后重逢”的亲热,再比如酒桌上理直气壮的咳嗽和满脸不好意思心里又暗暗自豪的“小阴人”;
如果拍摄庙会集市,关注点不仅是常规化热闹喜庆,还可以表现疫情三年对游人情绪的微妙影响、对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五花八门的临时性安全措施;
如果拍摄的假日加班,关注点不仅是常规的“无私奉献”,还可以表现特殊时期才有的小故事(比如我们单位除夕值班永远是北京人,2019年就是我来。疫情三年外地同事不回家,我也轻松了三年,今年除夕又是我来……可我心里居然很高兴,因为正常日子又回来了);
如果拍摄其他花絮,更可以关注这一年独有的小细节。比如北京的朋友见面,很多人都要把自己感染的路径当故事讲一遍,奇妙的是每个人都能说得清(我是12月4号下午在王府井小教堂旁边核酸点感染的)……
总之,做到了这些“还可以”,相信我,你的照片可能就是好得多的照片。
拍摄很辛苦,特别是要体会到读者这一年的感受,表现这个特殊时间点上的特殊情绪,必须去正视一些不美好的记忆,不仅需要智慧,也着实需要勇气。所以我最后提出的还是这几个观点:
这不是一个必须拍摄的春节,您完全可以放下摄影,好好团聚,好好休息,让现实的烦恼离您远远的。
没有拍摄计划,您也带个相机。万一赶上见证历史的机会了,咱们手里有枪,心里就不慌。
最后,祝您新春大吉。这句话通常都是场面话,但是咱们一起扛了三年疫情,那算是共过生死的交情。请您相信我的真诚,祝您新的一年,未来的岁岁年年
吉祥 安康
作者:许华飞,摄影理论工作者、影像评论人、图片编辑,参与众多国内一线摄影活动,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摄影之友》等媒体发表摄影文章多篇,2016年起连续担任中国文联《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摄影部分撰稿人。著有摄影文集《飞说不可:最通俗的摄影导航》。翻译摄影专著《30秒摄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依然大飞哥”(ID:feigetanyi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