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我的画不属于这个时代

反正我的画不属于这个时代


郭强家乡的乐曲,泉州闽南语演唱,当年公号发他作品他特意要求放首“南音”。



最近想起郭强,一位曾经的画家朋友,他的微信朋友圈永远停在了2018年6月9日那一句:

“海妹妹呀,海妹妹

浪一浪呀,浪一浪”


郭强,1977年生于福建,200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回到家乡,2008年左右来到北京,先给艺术家当助手,2011年开始绘画创作,2018年6月20日因病去世。


在豆瓣看到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感觉写得挺真,分享一下。



反正我的画不属于这个时代

郭强 自画像
郭强最特别的印象,是每次见面不管在路上还是工作室,总伴随着某种音乐,不是具体某一首歌,而是一两段忽低沉忽高亢的旋律。沉浸其中,就彷佛看到眼前这个画家对着画布,洒脱落笔或久久沉思不能自拔的样子。

石头房 60×50cm 布面油画 2013
这些天一直下雨,他的工作室在一个小区三楼,楼房简陋,没有电梯,工作室木门上用毛笔写了“触角工作室”几个字。


第一次来的时候,郭强给我解释了“触角”的意思,我后来想了很久,愣是没有记起,但他当时解释的表情我却印象深刻。


门打开的瞬间,一种潮湿油腻的味道伴随着陌生的音乐扑面而来,钻进我的眼睛、耳朵、鼻子,把全身上下的毛孔摸索个遍。若在平时,我定扭头不闻,但那刻却莫名其妙想去呼吸这气味,也许这种自然简单纯粹的味道,便是郭强的气场,我想用这个味道,去寻找一些关于他的东西,也可能只是我自己的。

西湖 20×30cm 布面油画  2013
他的头发比上回见面时长,脸色不是很好,清瘦清瘦的,戴着黑框眼镜,围着围裙,在整理画作。


屋子极其简陋,开了窗户,锈迹斑驳的防盗网,从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对面的石头房和一棵盛大的榕树,墙上写着很多黑色的毛笔字。


人在思维兴奋或低落时会选择一种发泄方式,有些过了就忘,而有些却一直留在某个地方,像一个警示,也是一种纪念。仅有的两张桌子、两把椅子上,放满了大大小小的画。


他笑着解掉围裙,把椅子上的画放到地上,再去厨房洗了两个玻璃杯,倒了开水,招呼我和苏坐下。
窗外的雨没有间断,偶尔一两滴落到窗子里。

江边写生 60X100cm 布面油画 2013





江滨01 竖着天 80×150cm 布面油画 2013
我打开手机录音。他放着我没有听过的音乐,音乐越激昂,他的语速越快。他背对着窗,背后是暗的光。


“我一直试图去了解自然的脉络,而且我自己是一个参与者,我通过绘画来参与。有所发现的是,当我面对大自然的时候,大自然向我敞开,这是跟生命的关系,跟绘画艺术史是没有什么关系。当然我也思考艺术史,但当你面对大自然,大自然管你什么,阳光、能量直接进入你的身体、你的整个心灵里面,你就这样画。”
他的眼睛在地上的画里漂移。某个时刻,我想我懂了他对画布、对自然、对信念,隐涩而大胆的忠诚。
“反正我的画不属于这个时代,不属于大家的表达方式,我更接近表现成立的东西,我重新用自己的眼光来看。我是70后,接受的东西不那么潮。”
我不是70后,甚至离70后有些遥远。他当时的语气我不懂。


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许多人愿意炒作,利用发达的媒体向人展示艺术天分或艺术修养,我不排斥这些人,我做的事本身也是一种炒作。


当我面对郭强朴实无华的内心时,心里难受极了,就像他说的,在中国做艺术本来就很沉闷。
“这个时代有一个问题,大家都害怕自己画一张画能看到某个大师的影子,这时你心里挺灰的。为什么现在大家都玩观念?寻找突破?大家都这样做的时候,就体现了时代的一个共性,一个潮流。我的画是对写生的重新思考,还是写生,但不是印象派,印象派的那种光,是用自然的光学原理来画的,我想避开这点,但又不能像后印象的梵高,我好像还没超出这个东西。回避印象派,还没做到回避掉梵高,我还在探索。我比较矛盾的地方,在于那种朴实的感觉,中国人崇尚朴实,我想把它留住,保住。”

江滨02 绿阳江 40×150cm 布面油画 2013
“这其实也是一个传统,现代艺术家想要表达的东西要么与艺术史有关,要么跟社会史有关,但这些历史必须重塑,要去营造它。我觉得我这两方面的修养还不够,而且我也不想从这个路径来走,我想撇开这些东西,另辟蹊径,任何艺术家都想另辟蹊径。现在画画一旦被说好看,心里就挺郁闷的,因为太容易说好看了,好像很符合美术原理的各种标准,这是很可怕的事。”
 
其实谁都怕被框住,问题就出在我还是在这个框里面。有时候我很喜欢脏颜色,真正的脏,但这颜色就是不到位,不是说脏颜色就是脏颜色,也不是说脏颜色画上去就变美了,应该要有另一层意思。是什么?我还不知道,不明确,还在一个行走的过程。”
苏问他,新画好像想的东西和上次不一样了,是瞬间的还是思考以后去表达的?
“画画的时候不会想那么多,写生的体验很简单,就好像交流,你说了一句话,我感觉豁然开朗。写生是很简单的事,你面对大自然,大自然会把它的核心给你敞开。它一敞开,你用画笔自然去接受它,去表达接受。这里面有信念的东西,一种信仰。我的画好像都是光,也没什么焦点透视,因为面对这个,眼睛肯定是游移的,焦点透视对我不管用。就是一张画,希望能把所有东西容纳进去。”
他一张张翻找展示他的画,有时候会翻出手机照片,有些是创作时的图片,有些是已完成的作品图。
那时我觉得他是寂寞的,这么想的时候我有些厌恶自己,我接触的艺术不多,能和他交流的思想更少得贫瘠。当他信任我,看着我,对我源源不断输出内心忠实的想法时,我很慌乱,我怕自己够不到他的思想,和他想要传达的内心世界。
现实是,我真没够到。
他指着五六张画说,“最近(画)江滨的画比较多,这里面有些东西出来了,有层次的东西。画天和江的感觉会有哲理的东西,我基本画的都是夕阳,这幅是《冬天的太阳是惨淡的花》。”
他拿出另一张,“我把城市画到对岸,我和城市其实是疏离的。太阳在移动,大自然在不停转换,大自然不会因为你要完成一幅画而停止,所以在不同时段,空间、光线、角度和颜色,都在渐变。”

江滨06 冬天的太阳是惨淡的花 80×80cm 布面油画 2013
这些东西被不断加强和强调,形成精神性的感觉。“你过去看到东西全都被否定掉,没见过的、没感受过的画到里面,或者,过去的感受被重新挖掘。我想应该这样才好,这些都是过程,过段时间也可能全部否定。”
我花了很久去理解这段话,人活着就是一个自己设框设套的过程,我们不断思考和挖掘,给自己建好一个围城后又想办法逃离,又不断跳跃和探索,寻找新的生命力。一时觉得好的东西,往后有一天被自己否定和排斥,这就是一种成长。
郭强曾在微信上为一张画写了一个很好的比喻:写生就和打仗一样,准备好要打场大仗,结果一进森林就和阳光遭遇上,最后太阳抢走了时间,我抢走了两点牛。
我觉得他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在活着的时候细腻地留住美好的东西,一头牛,一缕阳光,一撮尘土。


人无法跑到时间的前头,有时候他拿出来的画沾着一两片枯黄的叶子,哈哈笑着说那天下雨,大自然就这么跑到画里来了,然后伸手把叶子摘去。



江滨04 红霞白波 20×30cm 布面油画 2013
我不知道这种精神食粮可以支撑他多久,我忽略他的生计,忽略和时代逆行所付出的代价。
回到办公室天已暗下来了,听着录音里滴答的雨声、音乐声、人声,我想了很多。
我循环听着他最后那句话,“其实谁都怕被框住,问题就出在我还是在这个框里面。”
我自以为懂他,其实我只弄懂了自己,我不懂他。

豆瓣原文链接:https://www.douban.com/note/323887445/






郭强的画和文字记录


2012年,郭强将创作地点由北京转移至家乡福建,经济的压力和生活的经历促使他完成以下两件作品。

臭酒肉 布面油画 30×24cm 2012


《臭酒肉》源自蒋兆和先生的《朱门酒肉臭》,郭强以此为基础,用钟爱的柠檬黄和普蓝进行再创作。


在福建保守的传统观念控制下,妇女的地位依旧低下,处于弱势。对“弱”的思考是他关注的,如涉及家暴题材的《女人命》,被“困”在丈夫与孩子间的妻子,承受着被如同吸血鬼般的亲人所吸食的命运。


女人命 布面油画 30×25cm 2012
2013年,郭强调整压抑的状态,希望改变命运,创作由室内逐渐转向室外,这个时期的作品充满对生命状态的焦虑和对健康生活的渴望,是与自己的较量。


郭强个展“海归派”




郭强个展“21片树林”

同年,举办了个展“海归派”和“21片树林”。


2013年由于拖欠工作室房租被迫搬迁到泉州金山老社区的两间老楼房内,屋内有一条白灯光照明,不断发出电压声,夜间格外有孤独的感受。



白灯光 布面油画 60×80cm 2013
他走进清源山、森林接受大自然赐予的能量,但受身体状态的影响,温暖的阳光在当时他眼里是冰冷的。寒冷的阳光透过树林,玩电脑的少女被描绘为古人抚琴的画面,也与他偏古文脉散散淡淡的心态有关。郭强自认无法很好地融入当下社会,创作上倾向于回避人的场景,或感兴趣于画农民、渔夫等,人在画中的位置非常小。


白衣人 布面油画 45×45cm 2013
压抑的状态使他无法忍受,于是外出写生。《木棉》是一幅发泄性的作品,三月泉州的木棉花朵怒放,害羞的郭强却无法在人群中创作,于是一直拖到木棉花快要败落时,他鼓足勇气早早出发写生,画了一会太阳出来,他赶紧回到了居住的地方。


木棉 布面油画 40×60cm 2013
郭强首个个展“21片树林”是一次向亲人汇报的展览,其母亲在看完展后对他说可以去画海。
他决定画一面海。此后他独居租住海边进行为期一年的写生创作,个展“海归派”在这一年举办。
福建人讲究风水,这是靠山面海的风水宝地。一个类似龟壳的墓地,一对赤裸、自由的灵魂在礁石上晒太阳,海延伸出去,代替了天空,右下角的蓝色块是画布,又像是通向其他世界的通道。不同于以往的写生,这件作品中形象更具体,书法用笔逐渐收敛起来。
爱大海 布面油画 120×145cm 2014
闽南人最为尊崇观音菩萨,老百姓祈求平安、延续香火,百求百应。《观音土地》中观音造像是典型德化瓷器的风格,将香灰描述为海浪,观音和土地公正平静地注视着香炉中的海浪。


观音土地 布面油画 50×40cm 2014
《海泡》是在七月“海归派”展览之后最爆晒的时候,也是天空最睛朗的时候画的,郭强画得很兴奋,也想在展览后有新的面貌。与前期画海强调光的作用不同,他开始更注重海的重力沉着。激烈的浪扑打礁石,奔放地表现出稍纵即逝、变化万端的浪花。纯蓝的天,白色的阳光外晕,飞溅的浪泡,沉着的海,就是当时的一切。


海泡 布面油画 70×90cm 2014
他在海边生活,充分地与大自然融合,过着一种接近原始的生活,七月太阳最毒烈时,他独自在海边练习游泳,精神旷荡,如同野人。


黑酷 布面油画 30×50cm 2014
惠安是泉州辖区一个小县城,海岸附近设立台湾投资区,建有很多加工厂,工作不忙时工厂工人把自己装扮漂亮来海边玩,画中黑丝袜是吸引他画这幅画的原因。


黑色袜 布面油画 20×25cm 2014
2014年,结束海边生活后回到泉州,回到原先在泉州江滨树林创作的地方重新绘制,树林的地面、树杆用了不多见的红色,造型也更明确。树林充满了神奇力量!


红林 布面油画 60×70cm 2014
红薯地 布面油画 40×70cm 2014
四月海风凶狠,大到将画架掀翻3、5米。他挖了坑,将破汽油筒与木桩埋在沙子中,再把画框绑在木桩上进行写生。


灰礁白泡 布面油画 60×50cm 2014


蓝湾 布面油画 40×70cm 2014
经历了酷烈的八月、潮涌的九月,在十月防风林被台风和海潮吞没一次又一次,不再像七八月时繁盛。被连根拨起的大树渐渐干枯成骨架,茂密的草丛被沙子掩埋,但防风林整体的力量还在,又一年又一次阻挡了海的侵蚀。


十月防风林 布面油画 70×90cm 2014
考入西安美院前,郭强工作过四年,其中做过一年雕塑学徒,在艺术的道路上,只有父亲与姑丈支持他。《桃》是为姑丈大八十大寿而作,画完献给尊敬的姑丈。后来郭强自己又画了几张,桃摆放得犹如珍贵的供品。


桃 布面油画 60×60cm 2014
墓地下方山腰有间土地庙,供俸土地公与观音,土地公在当地是可爱又接地气、属于老百姓的神,现世中受人尊敬、爱戴的老人仙去后,有可能被封为土地公


土地公 布面油画 40×30cm 2014
犀利坐 布面油画 40×50cm 2014
一位赤裸的流浪汉坐在礁石上,这是一位安徽来的打工者,精神有些问题,双手不停向上抓什么,但又抓不到。郭强去与他聊天,流浪汉很腼腆。在征得同意后,开始为他画像。由于好动坐不住,只坚持了不到两分钟,所以这是一件未完成作品。


流浪汉很多天没吃饱饭,郭强带他回自己住地,那天买了牛肉,自己舍不得吃,给流浪汉做了牛肉面,他吃得很开心,只是觉得不够辣。流浪汉身体健康,面色黝黑是郭强羡慕的。
2015年,郭强生病回福清家休养,一种壮志未酬终死故乡的心理使他在这期间又回到压抑的状态。

《黑优》与人文关怀有关,最早可追溯到2008年以天堂地狱为主题的作品,是从2008年《走向地狱》中的形象中再单独提出来重新创作的一个悲哀形象。2015年他生病回家计划再画,却因传达出阴暗情绪而无法继续。


黑优 布面油画 40×30cm 2015
海风狂暴,防风林长年被风刮,长势相当狂野,大自然的两种力量在较劲。有大风时他接连几天去画,树倒向同一方向。由于画层薄,为追求更真实的表达,花费许多时间来画。风、树、画者,三者的对抗磨合构成画的内在结构和力量。


台风林 布面油画 70×60cm 2015
《安居》画的是当地常见的一种墓穴形式。


安居 布面油画 30×40cm 2016
下面两件作品涉及鄙视的情绪,与家乡人对他从事艺术的不理解有关。


鄙视 布面油画 60×50cm 2016


你鄙视 布面油画 60×50cm 2016
又叫《练习孤独》,画的是一位说唱练习者,对着墙摆着夸张的姿势咿咿呀呀地唱,练习者所面对的墙背后或许隐藏着什么,这种感觉如同郭强的生存状态,面对孤独。作品中头部类似鸭头的影子,暗示练习者呱噪难听的嗓音,也是自我嘲讽的一种暗示,很难描述具体是什么,就如同我们感知一个物体,它是多面、叠加的形象。


饶舌练习 布面油画 60×50cm 2016
这是小山路旁的一棵树,郭强年幼时它已存在,历经多次台风,周围其他树相继倒下,但它依然矗立。写生那天刚好有人散步下来,着装打扮像是知识份子或公务员。
老松 布面油画 80×50cm 2016
向塞尚与高更等伟大的画家致敬的画作。



塞尚高更我 布面油画 50×40cm 2016
村里两兄弟的房子,如同他们的关系,很亲密。


兄弟厝 布面油画 30×40cm 2013
并不耀眼的黄色光投射出一个身影,一切显得暧昧不确定,这是画者自己的心影投射。


影子 布面油画 60×80cm 2016


郭强海边写生 照片
“我画的时候把要画的对象捕捉到就可以了,没想太多。我是琐碎的。”
“我画得很简单,要么被事物触动,把触动的脑泡画下来,要么写生寻找。”
“如果给我一个工作室,我真不知道能憋出什么作品来,而去写生自然,我渐渐找到了自我,也许写生太脱离‘当代’中国语境,我不是霍克尼,可以来很好地搅和一下。”


“我渐渐选择离群索居,亲近自然。当然我一直和庄子心近一些。我不像‘当代人’,不懂从中取乐。”



——郭强


郭强 照片




2017年12月5日,郭强的朋友圈



绘画艺术坏蛋店付费群(需付费288元,请说明来意“加付费群”,vx:dixiaowei2)




点“在看”分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绘画艺术坏蛋店II”(ID:dixiaowei32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