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中心 | 浅析电力巡检机器人

方案中心 | 浅析电力巡检机器人

近年来,电力巡检机器人开始愈发受到欢迎,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电力巡检机器人能够代替人工完成大部分自动化巡检工作,既具备了人工巡检的便捷性,同时也克服了很多人工巡检作业中的不足,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电力设备状态,从而保障变电站等重要电力设备、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根据数据,2016-2020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从83863元提升至116728元,年复合增速达到8.62%;城镇私营单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从38605元提升至54268元,年复合增速达到8.89%,人工成本不断上涨。

电力巡检机器人替代人工成本估计

类别

数据

巡检机器人平均节约人力

6人

2020年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年)

116728

假设一线电力人员工资

8万元/年

单位巡检机器人节约工资

48万元/年

巡检机器人采购价

40-80万元

回收成本年限

<2年

与传统人工巡检相比,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好处在于,受环境、气候及作业时长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可以降低人工巡检的劳动强度,降低运维成本,提高巡检作业和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从更长远的意义上讲,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推广应用与赋能提升,可有效推动变电站巡检无人化的进一步发展。专家表示,在变电站、管道设施、桥梁隧道等潜在危险场景中,无人化、智能化转型是主流趋势,巡检机器人、巡检无人机、管道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

人工巡检与电力巡检机器人对比分析

类别

人工巡检

电力巡检机器人

巡检方式对比

运维人员到现场,通过手持式、红外热像仪测温,人工表计抄录,完成后手动导出设备照片,并将纸质记录数据再次录入做电子存档。

机器人按照预设检测时间全自动到现场进行设备测温、表计抄录。数据、报表、图片自动库存并可自由导出。

工作量对比

视变电站设备数及规模,每次人工全面巡检需要至少1人天。

机器人自动巡检,并自动生成数据报表,红外图片均可选择导出。运维人员仅需查看机器人报警项及缺陷设备即可。

客观性对比

人工巡检因检测人员、检测角度、检测时间等存在不固定性,数据客观性存在差异。

机器人按照预设任务,检测角度、检测位置、检测时间等均保持一致。

准确性对比

红外测温数据较机器人相同,表计抄录因距离、表计位置、抄录角度、读表误差等受到影响。在个别因角度、位置机器人难以识别的识别读取上人工有优势。

机器人依靠高清相机及模式识别技术,可以较为准确识别表计。对于距离较远的表计依然可以清晰拍照识别。个别设备机器人无法有效识别。

便利性对比

无人值守站需要运维人员到站进行检测。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时,人员无法到达设备区进行检测。

已部署机器人的变电站,运维人员到站后仅需查看报警项即可。已部署集控系统或远程客户端的变电站,运维人员仅需在运维站即可实现对所辖站设备情况的检测。

缺陷跟踪对比

缺陷设备需人工定期定时检测。

机器人可以按照预设巡检任务及特定缺陷跟踪,实现对缺陷设备的全天候、全时段跟踪检查,并综合数据曲线跟踪发展趋势。

同时,在经济性优势方面,以亿嘉和产品为例,室外巡检机器人的单价则约为80万元/台,假设使用年限为8年、维修费用率为3%、每台室外巡检机器人的巡检效率与人工相同,一台室外巡检机器人在使用期限内的年均花费约为12.1万元,而概述上述内容可知,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16728元。如果投放到实际情况,电力巡检机器人的效率远高于人工,所以巡检智能机器人经济性较好。

电力巡检机器人的经济性估计

此外,电力属于高危作业领域,事故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电网运行和检修中事故发生往往会对工人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因此,未来随着电力巡检机器人应用渗透率持续提高,我国电力行业发生事故概率也将降低,电力作业和巡检固有的高危行业特性也有望被改变。
总体来看,用电力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巡检作业有着明显价值,市场潜力值得期待。目前,我国电站数量持续增长,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继续推进,电力巡检机器人发展空间广阔。数据显示,我国变电站数量超2万座,全国各地大概有配电站30万座。据此进行估算,国内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400亿元,配电站巡检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亿元。在市场、政策等多方面积极因素影响下,电力巡检机器人已然进入了发展提速期,普及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ID:saia202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