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范曾先生只能用“俗”来赢得市场和大众,却不能用“雅”来征服专业的收藏家和评论家。范曾距离艺术大师有多远?)
图文推广合作,联系微信号:330300000
范曾离大师有多远?
衡量一个画家是不是大师基本有三个标准条件:
第一是雅俗共赏
范曾先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画家,而他的画画得真的“漂亮”,细细的线一勾勒,上颜料晕染一下,题上些什么历史人物故事的有关典故文字,似乎很有文化,很多老百姓都觉得很像,很喜欢,但大多数专业人士却不喜欢。
原因是中国画第一位的就是笔墨,笔墨体现在线条中的内蕴和格调,一根具有笔墨内美的墨线出来,变化丰富,气象万千,作者的修养、风骨、格调、境界等都随着墨线自然流淌出来,每一根墨线都有生命张力,都神彩焕然。
反观范曾先生的线条,几乎全是等粗细的白描线条,力度、顿挫、枯润、节奏、粗细几乎都一样,千篇一律,似乎是机械加工出来的。因而范曾先生只能用“俗”来赢得大众,却不能用“雅”来征服专业的收藏家和评论家。
第二个标准是承前启后
范曾先生只有自己的风貌,却看不出他的作品中有历代经典的影子和血脉。拜赏范曾先生的人物画,更多的人喜欢评价为“连环画风格”,人物造型千篇一律,习气很重。
如画儿童就是红脸鼓腮,老者则白发须眉,人物的情态大多是闭眼睛,要么就是怒目圆睁。
如果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重复率很高,进入一种程式化的固有模式,其实已经走向工艺品了。另外,连环画就是连环画,即使把连环画放大到丈二、丈八的巨幅尺寸,它还是连环画。
第三个标准是要过书法关
范曾先生自言善书,其实他的书法自娱自乐随便写写还可以,如果按照书法艺术的标准去衡量,就不是浸淫传统经典碑帖出来的东西,毫无传统风格可言。其书风有故意“不停提按”、“颤笔”的所谓自家风格,但这种风格太刻意、做作了,不是大道。
前面提到范曾先生画作中的线条苍白、千篇一律,主要原因就是范曾先生的书法不过关,尤其是没有深入临写过篆隶的经典碑帖。范曾先生写行草书,其实篆隶遗韵是行草书不可或缺的基础,没有篆隶遗韵,行草书不可能高古。
纵观中国绘画史,凡是中国画大家都是大书法家,书法这一关不过,成就不了中国画大师。
另外,“简”是中国画的大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而范曾先生人物画造型勾勒的线条却很多、不够简练,而其又细又繁又飘的原因也是书法不过关。
只有过了书法关,线条锤炼得炉火纯青,下笔才会高度概括和简练,才会大胆、果敢、肯定,自然携风带雨,气息滚滚而来。范曾先生离中国画大师还有很远的距离。
作者:张俊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美术观察”(ID:pyyjb12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