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从上海的黄浦江畔看上海外滩的建筑。上海外滩,是昔日上海的十里洋场,是上海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
清道光廿四年(1844年)起,上海外滩这一带被划分为英国租界,这里也就成为了旧上海租界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发展的起点。外滩,矗立着几十幢风格迥异的现代而古老的建筑,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
从黄浦江看上海外滩的“和平饭店”和“中国银行”建筑。
上海街头的自行车。1955年,能有辆自行车那也是很了不得的事情。当年的自行车,不少都是进口的牌子货。
上海街头的人力车。
上海的人力车停车场。这些人力车,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黄包车,当年的出租车。
上海的城市广场,不少来此休闲的上海老百姓。
在上海街头照看孩子的女人。
上海老旧的房子,应该说是贫民窟吧。
上海街头的剃头摊子,剃光头的老者。
坐在街边的老人。
江中的小舢舨,不少人都是以船为家。
这些珍贵历史老照片是法国摄影师让-菲利普·夏博尼耶 (Jean-Philippe Charbonnier)拍摄。当年的中国,难得有一位西方的摄影师前来。
上海的小孩。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小孩早就成爷爷奶奶了。他们见证了这几十年来上海的发展,见证了上海的今天的繁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美术观察”(ID:pyyjb12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