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暴力事件频发!我们距离“女性友好城市”,究竟还有多远?

恶性暴力事件频发!我们距离“女性友好城市”,究竟还有多远?

“唐山打人事件”惹众怒!!
一个女人
仅仅因为拒绝性骚扰
被一群男人围殴
施暴者下手狠毒,面目狰狞
他们挥出的拳头
野蛮地打到受害者身上
也打在我们的心里

▲烧烤店监控


此前,国内有调查显示
女性的城市安全感测评得分(5.294)
明显低于男性(5.693)
从未停止的恶性事件
瓦解着全体女性的安全感
这让我们再次意识到
面对暴力,必须零容忍
为女性建立一个安全、舒适的城市环境
也十分必要,迫切且可为
于是,我们从世界各地找到一些范例
希望以此为参考,共同探讨
一座城市,能为女性做什么?

 







“我,20岁,
不敢独自出门


2020年4月,成都
20岁的阿某在凌晨回家的路上
被三名醉酒的陌生男子尾随搭讪
明确拒绝后
被按在地上暴力殴打
导致头和面部多处受伤
耳朵出血、轻微脑震荡
对大部分女生来说

“夜间出行”就像禁忌

走在昏暗的灯光里

一有风吹草动就神经绷紧

若真有危险发生
不仅当下束手无策
还可能会被指点“做得不够好”



BBC《她说:女性人生瞬间》
但,走入黑夜
是女性的合法权益
当有一天
她们不再为独自出门战战兢兢
建立「女性友好城市
就跨出了第一步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
有几百个「应急蓝色灯箱
它们的原型是一个投币式报摊
平日里,就和普通灯柱一样
为道路提供照明
而在紧急关头
它们会摇身变成“警报器”
只需一键按下按钮
校园或城市警察就会自动收到求助信息
它成了一种安全的象征

▲应急蓝色灯箱
作为“加码”保证
学生也可以申请「Safewalk」计划
致电或现场登记后
会有2名工作人员现身陪同
通过开车或步行送往目的地
安全起见
车中添置了隔板

为每个人都预留充足的个人空间
客户也可以提前在网页上确认陪同者信息

并对他们的服务做出评价
此番“保驾护航”
让未涉事的女生拥有一份笃定
夜间出行,不必是一场冒险



▲Safewalk


但这对印度女性来说,并不容易
据统计,当地每1小时
就有4名妇女遭遇性暴力
对她们来说
做出更安全的出行决策
是保护自己的关键



▲马来西亚女性专用公交


社会学博士 Kalpana Viswanath
创立了「My SafetiPin」APP
它能为用户提供数据分析
根据照明、人口密度、治安状况等9个指标
对城市的街道和公共区域进行评分
仅这个功能
就为德里市找到了约 7800 个
照明分数为零的“暗点”
连同政府部门出力
解决了90 % 照明不足的问题



开启「追踪」和「安全路线」功能后

女性还能与亲友共享确切位置

并规避道路狭窄、照明不佳等出行方案

这种科学、精准的方式

为她们出门添加了一份勇气





墨尔本也有类似的“升级版”
在「Free to Be」APP中
女性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体验
将公共空间标记为“坏点”和“好点”
姐妹们在规划出行方案时
充分发挥“探店”的潜力
扒遍不同路段的优点和安全隐患

心中也能做到更有数



▲共享标记“坏点”
而这还远远不够

对女同胞们来说
安全感的体现
是我不必刻意努力
是确信有人始终在我身后
是有权勇敢说“不”


今年3月起
英国利兹推出「女性安全巴士
连续三个周末
每晚9点至凌晨2点
在多特蒙德广场试点
为女性提供安全服务



▲利兹安全巴士


“护花”阵容由安全公司的女性官员
协同西约克郡警察组成
他们随时待命,有求必应
巴士内有热饮、茶点供应
甚至连手机充电器都备好了
不管是作为临时落脚点
还是等待协助的中转站
都给女性带来身心的慰藉





 

还有日本警察局设置的女性专线

由女警察负责接听

对家庭暴力、性骚扰、恶意报复等事件

进行专门的处理

它被戏称为“诉苦”热线

却给成千上万女同胞带来了希望







“我,哺乳期妈妈,
不敢带娃出门


2015年11月,北京
地铁上一位妈妈在哺乳时被拍
被某蓝V发布在微博上,称

“公共场所注意举止,不要裸露性器官”

“这是北京地铁,不是你们村的公交车”

我们生活的城市大都是以男性为标准设计的

公交车的拉环,部分女生踮起脚尖才能够到

写字楼里的冷气,吹得女生直打哆嗦

公共场合的楼梯,女生只能扛起婴儿车硬爬


城市应为人人而建
女性的需求却常常被忽视
当有一天
她们出门感觉到被尊重
代表了一座城市
正在向「女性友好」迈进






由于生理结构不同
加上经期更换卫生用品的需求
女性的平均如厕时间是男性的2.3倍
于是,在一些公共场所
女厕大排长龙
与男厕形成鲜明对比



▲某景区女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两位台湾学生设计出「绅士厕所
在男女厕中间摆上一排“双开门隔间”
只要一边开启
另一边的门就会自动上锁
在避免误入、缩减使用空间的前提下
有效缓减了女性如厕的排队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
在苏格兰的女洗手间里
免费提供卫生巾和棉条
“一旦发现不够用,发送邮件就会有人送来”
“既然卫生纸是免费的,为什么卫生巾不行?”
在这里
“月经平等”终于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看似细小的改变

也显示了一座城市的温柔和美好


对女同胞们来说
城市便利度的体现
是我不必为小事费力
不会为正常需求感到羞耻
是有权选择想要的生活方式
在公共场所哺乳

一直都是宝妈们头疼的事情
令人欣慰的是
截止去年,深圳的大型公共场所
共建成1000多间母婴室
在一些客流枢纽地铁站
还投入使用「智能移动母婴室
随时随地提供便捷的服务


▲深圳地铁移动母婴室


1.6平米的空间内
哺乳、婴儿护理、辅食喂养、盥洗
奶瓶清洗消杀等功能一应俱全
除扶手、门锁外
设施均采用免接触式设计
在纳米雾化消毒系统的加持下
最大程度保证了室内空间的卫生
不少体验过的妈妈表示
终于感受到了身为母亲的尊严



广东深圳、日本东京等地
也在地铁上专门设立了
女性专用车厢
早晚高峰期间
女性不必再为夹在男性中间感到尴尬
在需要哺乳时
也能更好地保护隐私
冰冷的车厢,开始有了“人性”的温度




▲深圳女性专用车厢






“我,6岁女生,
不敢在小区玩耍”
2021年2月,上海

一名6岁儿童在小区骑滑板车时
被商务车碾压,不幸身亡

联合国人居署曾指出
全球女性使用城市公共空间的程度与男性不对等
据调查,从8岁开始
80%的公共空间都被男孩占据
这让女孩们认为
自己被这些空间排斥



城市设计是为人创造更好的场所
它意味着
在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的同时
赋予它更多公平、包容和关怀
将性别视角纳入城市规划
无疑能提升市民对这种城市文化的认同



▲巴塞罗那超级街区


数据显示
女性在出行选择上
比男性更倾向于步行或搭乘交通工具
为了对女性的出行需求做出回应
巴塞罗那推行超级街区」规划
9个城市街区被纳入其中
所有车辆在这里都不能通行
长椅、公园等设施

为女性打造专属社交空间
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息



▲巴塞罗那超级街区
女性不仅需要保护,还需要娱乐场所
为了更好地丰富女性和儿童的休闲生活


设计师伊娃·凯尔
从她们的的实际需求出发
专门设计了一个
完全由女性规划的女性工作城



▲维也纳女性工作城
 
这里大部分建筑的高度
都被限制在3层及以下
让宝妈们毫不费力就能照看
熊孩子的一举一动
每个楼层还设有婴儿车存放区
宽阔的楼梯间
可灵活变换的建筑平面
既是孩子们的玩乐空间
也是大人邻里唠嗑的好去处
妈妈们表示:终于可以边聊八卦边带娃了



同时,针对
“九岁以后女孩使用公园人数下降”的调查
设计师还重新改造了片区内的两个公园
新建的排球场和羽毛球场
让女孩更加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巧妙的美化景观设置
为大小儿童提供了更多可玩乐的空间

就连整个城市的居民也“沾了光”
「女性友好」设计
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当前
长沙、鄂尔多斯、上海、南京
陆续提出建设女性友好城市
这种态度令人欣慰
但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这些海外城市的实践
或可成为他山之石
为我国城市提供参考与借鉴
但最终,还是得根据各地的
城市发展现状加以思考
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
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的
友好之路

而我们也期待


在不久的将来


每位女性都能免于恐惧


自在地享受公共空间



被她所在的城市


温柔以待 

头图来源Tinnakorn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喜欢请分享,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普象工业设计小站”(ID:iam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