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 冉启行
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
从 XR 产业迈入第二次黄金发展阶段以来,供应链-品牌-市场从上向下创新,从下向上升级。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也促使着 XR 供应链技术范式、商业模式的革新,以应对全新的 B、C 端市场需求。
作为产业链上游企业创通联达(ThunderComm)在 XR 行业扎根多年,一直以来鲜有较大动作,“默默无闻”地做品牌背后的筑基角色。然而,今年,在 CES 2023 的国际舞台上,创通联达却意外发布两款 XR 解决方案。
这是创通联达 XR 参考设计硬件解决方案在公众面前的首次亮相,亦是其 XR 业务线的全新发展节点。
创通联达 XR 业务负责人王真(图源:创通联达)
2016年入局,已完成40余款VR/AR产品交付
2016 年,VR 产业发展迎来第一波高峰期,一大批初创公司拔地而起。
创通联达的 XR 板块正是在这百家争鸣的年代孕育而生,然而与众多初创公司不同的是,它的出资背景来自软件巨头中科创达与芯片巨头高通。
图源:网络
王真表示:“创通联达最初的 XR 业务主要基于高通芯片,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义、定制软硬件解决方案,最终的交付成果包含硬件设备+整套操作系统。”
TurboX D845 SOM(图源:创通联达)
图源:创通联达
“当然,创通联达不仅仅做设备,还包含软件操作系统,提供配套 SDK 解决方案。如果客户有对应商业场景需求,创通联达还可以结合 VR/AR 硬件设备、自有云计算业务、开发基于整个场景的软件应用。”
最后,王真总结道:创通联达的 XR 业务基本包含整套软、硬件的定制开发、基于 XR 芯片的标准模组、整机方案和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四个部分。
从定制化到标准化
看见XR产业新趋势
公司运转靠双轮驱动,一个轮子是商业模式,一个轮子是技术创新。
创通联达在 CES 2023 上正式发布了全新的XR2 VR一体机解决方案,以及5100 AR 眼镜解决方案。“XR 标准化硬件参考设计作为创通联达 XR业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的推出顺应了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王真表示。
图源:创通联达
“此外,XR 行业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前几年,供应链不管是硬件、模组还是软件都不成熟,所以在不停地迭代。迭代意味着设备厂商也需要跟着更新,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所以一直以定制开发为主。而现在,我们会发现许多产品形态、技术开始标准化。比如在 VR 硬件方面,6DoF VR 一体机的产品形态、VST 的技术功能等基本已经形成了商业标配,所以这就是创通联达业务拓展到XR 硬件标准化的原因所在。”
图源:创通联达
据悉,除核心主板的开发外,创通联达还与各个环节的提供商,包括各类交互算法提供商,元器件提供商如 Camera 模组提供商、Sensor 提供商、XR 光学方案提供商,以及内容提供商等都有合作关系,在提供整机解决方案时,客户具有较高灵活选择性。
除在 CES 2023 上展示的基于高通骁龙芯片打造的 XR2 双目全彩 6DoF VR 一体机解决方案,以及 5100 AR 眼镜解决方案外,目前创通联达还可提供基于 XR2 的主流分体式 AR 眼镜的主机盒子。
非传统 ODM/OEM 厂商,以“软件”优势拓展
XR 产业虽小,但并不乏 ODM/OEM 厂商,近两年从传统手机、数码电子产业拓展到 XR 业务的大厂也不在少数,如富士康、立讯精密和硕等代工巨头。
“我觉得创通联达与传统 ODM/OEM 厂商的定位并不相同。创通联达母公司中科创达以操作系统技术起家,集团有 13000多人,其中 90% 是工程师。所以,我们还是会以软件的优势去慢慢拓展到光学、结构、散热、整机制造等 ODM 交付能力。具体讲,软件部分主要还是基于 Android 平台做定制开发,包括最底层的驱动开发、中间层的Android 系统定制化、XR 功能开发,并提供相应的 SDK 以及 Unity 插件,基于该 SDK、插件为客户开发 Launcher 以及 APP。”王真补充道。
“对于大多数初创公司而言,重新开发一个操作系统,设计相关 UI,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并且很难去与 Meta、PICO 等沉淀多年的厂商相竞争。因此,对于这样的客户而言,创通联达的操作系统技术优势就十分有价值了。”
图源:网络
“将VR硬件看作游戏机,它已经成功了”
王真从 2015 年开始关注 XR 产业,他认为目前的 VR 硬件市场需要客观看待,不应该过于激进,也不必过于悲哀。
王真表示:“如果将 VR 硬件当作下一代计算平台,与手机、PC 进行类比,那么它还远远不够。对于消费者而言,它没有刚性需求与通用使用环境,并且 VR 目前产品形态依旧非常大,与手机的便携性无法相比。”
图源:网络
据统计,今年 3 月,Meta 公司已售出近 2000 万台 Quest 头显。微软 Xbox Series S|X 游戏主机截至 2022 年 12 月初全球累计销量预估突破 2000 万台,索尼的 PlayStation 5 主机已售出 2800 万台,任天堂 Switch 游戏主机(2017 年 3 月上市)已售出 1.18 亿台。(数据援引国外网站 VGChartz )
图源:网络
此外,王真对于出现的更早的AR 产业也非常看好。
“AR 产业在慢慢向前发展,每年都有很多玩家进场,尝试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2022年,AR 市场表现不错,BB 方案的 XR 观影眼镜已形成一定影响力。”
“另外,我们也看到许多采用低功耗手表芯片做信息提示的 AR 眼镜,主切 C 端市场。其实大家一直都在尝试,探寻 AR 眼镜和场景能够结合的创新点,哪怕只是非常小的点,但只要有一些价值,就能让人戴上使用,让市场持续发展。”
VR比AR门槛高,2023年再次回归冷静期
图源:网络
王真分享道:“总体来看,VR 的客户相对于 AR 更少,毕竟 VR 的门槛更高,因为它的核心点主要在内容上。但 AR 就不一样,由于产业还处于早期,大家对于 AR 硬件的预期和想象空间并没有放大到和 VR 市场一样,即使现在才小几十万台的出货量,厂商和资本依旧非常认可。所以 AR 现在还是持续有玩家进入,但增长速度会相对慢一点,因为产品本身存在重量、电池、功耗等瓶颈问题。”
创通联达做 VR 整机解决方案,也是看到了一些新的机会,王真认为在目前 VR 相对是巨头占位的市场,但他表示:“会有新的客户持续进入市场,不过客户类型可能会发生变化,不再是传统的客户和创业公司,因为各行各业都想做 VR,而现在做 VR 硬件的成本大大降低,那可能会是一些行业供应商,或者非常小的创业团队进入。”
图源:网络
“今年即将发布的 AR 硬件会比去年更多,BB 方案的分体式 AR 投屏眼镜还会有一定市场量,在某些场景的确有价值;一体式的 AR 产品可能会集中在 2023 年底或者明年初才能出货,还是要看去年发布的一部分主打信息提示的 AR 眼镜,它们在今年会有一定出货量。另外,去年我们也做了几个头盔式的 AR 硬件,主打 B 端市场,也会在某些场景得到落地。”
结语
从 XR 底层芯片、主板模组、系统软件到外观设计的定制化到标准化,创通联达在新的产业发展趋势下,正通过发散核心业务,逐步拓宽赛道。
从上游开始“节流”,更明确的产业链分工,更轻度的资产配置,更聚焦的商业场景,创通联达正寻求新的市场增量。
伴随着上游供应链技术的完善,一体式解决方案的落地,成本的大幅削减,预计在今年会看到更多属于消费级的 XR 新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R陀螺”作者:陀螺君(ID:vrtuolu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