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美,美在动人心肺。而以语言去评骘论说,每觉多余。评论,往往是观者的事后猜想,未必真合艺术家的本意。从来,中国传统的文艺批评,绝少长篇宏论,而要言不繁,随笔式的几句话,就直抵本来。
石虎
纸本彩墨
67cm x 34cm
2019
初见石虎先生画,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江苏画刊》上,是他几幅西域采风回来之作。当时,各种美术风潮,如过江之鲫,纷纷而来,纷纷而去,其实,多是西方各类“主义”的简单翻版而已。石虎先生这几幅画,朴素,尽情,畅兴,和着泥土的芬芳、旧时的记忆,从远离主流的西域僻地来,给当时闹热的画坛吹来一缕醒世的清风。
回想八十年代以来,打着走向世界的口号,我们将百年西方绘画诸流派,自印象主义到超现实主义复制了一遍,这种简单的拿来,其结果是丢失对自己绘画传统的自信。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就决定了,绘画学西方,是“遇之匪深,即之愈希”。中西文化是并行不汇的二河,历史证明,所谓“调和中西”,永远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石虎先生的画,几十年数变,而作品的“根性”永远葆有 “中国味”。
石虎
纸本彩墨
146cm x 82cm
2020
题识:琼崖翠木天霞弄
石虎
纸本彩墨
67cm x 34cm
2019
石虎
纸本水墨
66cm x 35cm
2018
题识:草茎巫山止云娥
石虎
纸本水墨
76cm x 47cm
2009
题识:石虎笔象
石虎先生的彩墨画,内涵深刻,亦真亦幻,载欣载悲,给我们的美感和沉思,是多元的,深沉如史诗叙述,激昂如凤凰涅槃,悲慨而不靡萎,是对熟腻的所谓主流传统的背叛,让画离心灵更近,让画像史前先民那样真诚、素朴。
石虎先生的彩墨画,有如一个游吟诗人,低徊深沉地歌吟着,歌吟着天地人的过去和将来,歌吟着大千世界的美好,歌吟着一个个英雄的神话,歌吟着一幕幕爱情的传奇。
石虎先生的彩墨画,线性有着诱人的魅力。其线质,内蕴抒情性和书写感,抒情性使他的彩墨画没有沦为装饰画,书写感让画更耐得细品,使得画的内质,有着更加地道的中国味。
彩墨画,水墨画,汉字艺术,是石虎艺术的三峰,三者各为其高,又有着内在逻辑的递进因果。
石虎先生的水墨画,古质,真率,纯粹,自由,较之彩墨画,离心灵更近一步,表现手法单纯而丰富,其块面体积有如雕塑的空间感,而节奏旋律有如音乐、书法。
石虎先生的水墨画,题材丰富,山岗,田园,村落,人物,野草,杂卉,举凡天地间种种,经先生妙笔,遂成亦真亦幻的感人画幅。
一切艺术,只有关乎心灵,才能打动人心。石虎的彩墨画、水墨画、山水、人物、书艺,虽然表达形式不一,而都能让我看到他内心深处的激越、澎湃与宁静。
石虎
母子
纸本彩墨
84cm x 146cm
2020年
石虎先生诸艺,可谓贯通。或画,或字,或印,只是表相,是不同的表达方式,一以贯之于“诸相”中的是作为“人”的石虎的世界观、艺术观和方法论,一以贯之于笔墨中的是炽热的人生情怀。
汉字,是石虎诸艺的母语,石虎的诗歌、彩墨、水墨、书艺,虽然各具其象,表达方式也不同,却无不依托于汉字这一母语,萌发,展开。汉字六书,概括了天地万物运行存在的基本法则。从母语出发,植于汉字之根,畅达其神,这是石虎艺术的本质意义。
理解了汉字的根性和神性,庶几算是看懂石虎艺术的关捩。根者,万物立足生长之本也,之源也,淮南子说“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的确。神者,心相也,精神也,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是天、地、人及万物运行的精神意识和表达方式。植于汉字的根,彰显于汉字的神,汉字既为石虎艺术之根,亦为其神,因此,石虎先生字和画是一体,不仅是形式上,在意味上亦然。
石虎先生的汉字艺术,变化无穷,打破了人们惯常的识读习惯,混沌,奇崛,力量,神畅,迷离,幻觉,其间蕴含的形式美的无穷解数,常令观者不可端倪。而作品焕发的精气和神采,是轩昂而自适的。
石虎先生的古,是太古之古,上溯三代直抵太初,那是一种朴素、厚实的情怀,是面对天地万物的真诚。因此,石虎的画中,绝无后世作家画的匠作、文人画的酸气。
石虎先生的艺术状态,和他的生命状态是一致。人的气足,作品气足。
石虎先生诸艺、文字诗歌,骤而见之,有种陌生感。这种陌生感是区别于惯常而熟腻的审美定式的“高古”,是元初朴素艺术的心灵映照,是诗经、楚辞的真诚唱和,这种“陌生感”,把我们带回辽远的过去,那是一个自然、身心俱净的时代,没有虚伪,没有骄奢,有着对天地的敬畏,有着对心灵的关照。
石虎先生的诗,意象浑茫,格局阔大,有着诗经、楚辞一样的朴素、真诚和忧愤,郁勃,悲悯,激越,孤骚之意,出人意表而感天动地。(完)
艺术家石虎
摄影 | 王二广
本文图片提供 | 摩诘草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当代美术”(ID:dangdaimeish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