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货的冰墩墩,和那些差亿点点就认出原型的前辈吉祥物们

断货的冰墩墩,和那些差亿点点就认出原型的前辈吉祥物们

冬奥会吉祥物史。

原创|物种日历
作者|尖儿

编辑|麦麦
今晚8点,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今年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是一只套着高科技冰晶外壳的熊猫。

不过,设计师的初稿里,根本没有“国宝”的位置。他们最初设计的是冰糖葫芦,后来在冬奥组委的建议下,才将冰壳里的山楂换成了现在的熊猫

本次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 | Olympics.com
选择动物作为吉祥物,似乎已然成为国际惯例。不过,有着近乎百年历史的冬奥会,其实直到1968年才出现了第一个吉祥物 Schuss——一个滑雪的小人。

即使算上夏季奥运会,它也是第一个 | Olympics.com
在1980年的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首次出现了以动物为原型的吉祥物。此后,动物们逐渐占据了奥运吉祥物的半壁江山

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的浣熊“Roni” | Olympics.com
然而,这些吉祥物,有些是冬季只会呼呼大睡的物种,有的则被设计师加工到妈都认不出来。

差亿点就认出来了

这是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的吉祥物,猜猜它们的原型是什么👇

今日份无奖竞猜~ | Olympics.com
答案:猫头鹰。

仔细看一看——又大又圆的双眼,尖尖的鼻子和小耳朵,也就跟猫头鹰差了“亿点点”吧。设计师把猫头鹰画成这样,难道是跟它有仇?

虽然猫头鹰在我国传统观念文化中常常是不祥之兆,如《诗经·陈风·墓门》写道:“墓门有梅,有鸮萃止”,把猫头鹰和坟墓联系起来。但在日本文化中却恰恰相反,猫头鹰的日语发音“ふくろう”(Fukurou)音同“不苦劳”、“福老”,引申出招福之意。在希腊文化里,猫头鹰则象征智慧。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爱鸟就是一种猫头鹰——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

来自纵纹腹小鸮智慧的凝视 | Artemy Voikhansky / Wikimedia Commons
官方并没有说明哪种猫头鹰成为了吉祥物,但它们头顶上的尖尖角,至少证明这是有“耳簇羽”的猫头鹰。生活在日本的猫头鹰共有13种,在这其中,不少种类都有耳簇,如长耳鸮、北领角鸮、毛腿鱼鸮等。
猫头鹰的耳簇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一种伪装手段。受到惊扰时,它们会竖起耳簇,打破自己圆圆的头部轮廓,同时全身僵直,像是一截枯树桩。

长耳鸮:我装的还像么?| Timo Ze / Wikimedia Commons
日本最著名的猫头鹰是生活在北海道的毛腿渔鸮,翼展甚至超过1.7米,以鱼类为食,当地的阿伊努族人视它们为“乡村的守护神”。

图为长尾林鸮 | Peapix
但近年来,适合毛腿渔鸮筑巢的大树被大量砍伐,再加上水质变差、洄游鱼类变少等因素,毛腿渔鸮的数目锐减。当地人不得不搭建人工巢箱,让它们在繁殖季能有栖身之处。

你没见过的,大自然也不一定见过


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的吉祥物 | Olympics.com
这是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的吉祥物,左边是北美大脚人为原型的Quatchi,右边是土拨鼠MukMuk,中间这个……觉得它不像任何一种动物?这并不奇怪,因为它是虎鲸和黑熊的混搭
这只叫“Miga”的吉祥物有着着熊的外形,但黑白鲜明的配色却和虎鲸如出一辙,头顶的犄角对应着虎鲸长长的背鳍。在加拿大原住民的传说中,这种动物被称为“海熊(Sea Bear)”。
温哥华附近海域经常可以见到成群的虎鲸,这里还曾生活着最长寿的虎鲸“老奶奶”(Granny)。

观鲸是当地的热门旅游项目 | wolfganglucht / Pixabay
虎鲸广布于全球的所有海域中,而在此栖息的虎鲸属于“居留型——没有迁徙的习性,家庭结构稳固,最年长的雌鲸居于领导地位。“老奶奶(Granny)”正是家族领袖,她去世时可能达到了105岁高龄。
组成海熊的另一个物种是柯莫德熊(Ursus americanus kermodei),也被人们称为“白灵熊(spirit bear)”,是美洲黑熊的一个亚种,主要分布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通常来说,柯莫德熊的毛发是黑色的,但种群中有10%~20%的概率出现白色个体。

白色的柯莫德熊(不是北极熊) | Maximilian Helm / Wikimedia Commons
这些白色个体并不是患了白化症,而是体内的一种黑素皮质素受体MC1R的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因而,只有父母双方同时携带这个基因,才有可能生出白色的柯莫德熊。

不去滑雪,我在冬眠呢

除了温哥华冬奥会,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也把美洲黑熊当作吉祥物。
这头黑熊名叫“煤炭”,他的两个小伙伴是名为“雪”的白靴兔(Lepus americanus) 和名为“铜”的郊狼(Canis latrans)。这三种动物都是犹他州的本土物种, 而与白靴兔、郊狼不同,美洲黑熊不太可能出现在茫茫雪地里,因为它们那会儿——正在冬眠!

盐城冬奥会的吉祥物 | Olympics.com
美洲黑熊有着长达5~7个月的冬眠期,在此期间它们不会进食、饮水或排泄。冬眠中的它们的代谢率降低至25%,心率从每分钟55次降至9次,体温也会从往常的37~38°C调节到33°C左右。
生命在于静止,看来哪怕在冬奥会也是如此。
虽然美洲黑熊在举行冬奥会的时候睡得正香,但此时,北极熊正在冰面上,费尽心思地捕捉着海豹。北极熊通常不冬眠,只有怀孕的母熊会在每年10月底到12月初,钻进用雪打造的洞穴,一边冬眠一边哺育后代

北极熊妈妈带着幼崽 | Alan D. Wilson / WIkimedia Commons
北极熊无疑是冰天雪地的代表,它们和黑熊并列为出镜率最高的冬奥会吉祥物。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和2014年俄罗斯索契的冬奥会,都把北极熊作为吉祥物。

加拿大的“熊猫”

 冬季被迫营业选手还有温哥华岛旱獭(Marmota vancouverensis),以这一动物为原型的“Mukmuk”是“海熊”的小伙伴,它们一同出现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

Mukmuk | gkwan87 / Flickr
温哥华岛旱獭的鼻子周围是白色的,胸前也带着不规则的白色,在一众旱獭中很有辨识度;它们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旱獭,成年雄性最重可达7公斤。
这种旱獭是加拿大的特有种,只分布在温哥华岛的高山草甸上,尤其喜欢在松软的土壤中打造巢穴。每年9月到次年4月底,它们会在深达1米的洞穴中冬眠。

参加冬奥会?我才刚睡醒…… | Alina Fisher / Wikimedia Commons
随着岛上林业的兴起,许多森林被砍伐,适合旱獭生存的草甸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许多旱獭种群也被吸引过来。但来此安家的旱獭们并不知道,没过多久,这些人造的栖息地又将被重新种上经济林,它们也因此失去家园。种树-伐树的过程循环往复,快速更新的森林让旱獭的数量急剧减少。2003年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哥华岛仅剩下21只野生旱獭。
好在,加拿大的各大动物园开始了拯救旱獭的行动,先人工饲养再野化放归。2013年,野外的旱獭数量增加到了350-400只。

雪豹的迷思

还有一些城市选择以濒危动物作为吉祥物,以此提高大众的动物保护意识,比如2014年的俄罗斯索契。

2011年,俄罗斯为选出索契冬奥会吉祥物,举办了一次全民投票活动,以雪豹为原型的吉祥物获得了最多的支持

决赛展示视频中的雪豹 | youtube
雪豹主要分布于我国西藏、青海、新疆等省份,60%的栖息地都在我国。俄罗斯的阿尔泰地区,则是雪豹分布的最北端
由于猖獗的盗猎活动和栖息地的丧失,雪豹种群的数量急剧下降。据IUCN估计,全球的雪豹数量在2710-3386之间,而俄罗斯境内的雪豹已经寥寥无几。俄罗斯当局也希望,能借此引起人们对这一濒危种群的重视。
不过,当这届冬奥会的吉祥物正式亮相时,却是一只棕色的豹子,奥运会官网上写的也是“leopard”。

官网上图中,豹子变成了棕色 | olympics.com
实际上,位于黑海沿岸、高加索山脉西侧的索契,出现雪豹的概率几乎为零。在这里分布的是波斯豹(Panthera pardus ciscaucasica)。这是豹的一个亚种,它们的生存现状也不容乐观,全世界只有1000只左右的成年个体,且数量在不断下降,被IUCN评估为“濒危”等级。
在本世纪初,高加索地区的波斯豹几乎绝迹。直到2009年,索契国家公园建立了波斯豹的繁育中心,陆陆续续从土库曼斯坦、伊朗等国家引进波斯豹。截止到2016年,一共有14只小豹子在这里出生。经过野化训练后,它们会被放归山林,重建高加索的波斯豹种群。

在奥运会开幕前,普京参观了波斯豹繁育中心 | bbc.com
同样值得庆幸的是,通过对盗猎的严格禁止与栖息地的重建,俄罗斯的雪豹数量也在逐渐回升。201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阿尔泰-萨扬(Altai-Sayan)地区共发现了61只雪豹,其中还有23只幼崽——说明雪豹种群仍在继续壮大。
无论成为吉祥物的是哪个物种,它们都不应该消失在荒野中。

参考文献


[1]Ritland, Kermit, Craig Newton, and H. Dawn Marshall. “Inheritance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white-phased “Kermode” black bear.” Current Biology 11.18 (2001): 1468-1472.

[2]Tøien, Øivind, et al. “Hibernation in black bears: independence of metabolic suppression from body temperature.” Science 331.6019 (2011): 906-909.

[3]窦瑞金.”比较视角下的猫头鹰文化研究.” 文学与文化 .04(2017):130-136. doi:10.13896/j.cnki.wxywh.2017.04.018.

[4]https://www.hellobc.com.cn/stories

[5]https://naturecanada.ca/discover-nature/endangered-species/vancouver-island-marmot/

[6]https://www.iucnredlist.org/species/22732/50664030


版权声明:内容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计成」编辑版本转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计成”(ID:jicheng-0102)。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