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庐品藻 | 妙物回归故里,海外“淘宝”的故事

豆庐品藻 | 妙物回归故里,海外“淘宝”的故事


















韩天衡说《豆庐品藻》

讲述收藏背后故事!

DOU LU PIN ZAO




导 读


1

 元·嵌螺钿广寒宫图捧盒

2

 元·剔犀拜帖盒

3

 唐·唐人写经五段

4

 李可染《金铁烟云》轴

5

 王蘧常章草书轴

6

 明·双葫芦袖珍犀角杯




01


 元·嵌螺钿广寒宫图捧盒







这是一件元代的嵌螺钿捧盒。嵌螺钿工艺也是我国先民的发明,薄木胎底,髹黑漆若干遍,然后设计图案,选择螺壳呈五彩者,切割成薄片,依构思的亭台楼阁、花鸟走兽、山水人物造型拼接粘合,再在其上以尖利小斜口刀刻划出细腻的物事的线条。


在纯手工的时代,这诚是耗时费心、细巧耗神的活计。而一器既成,精彩绝伦自不待言,在黝黑的器皿上呈现出工笔般的图画,在悠悠的沉静中,寓有魔幻般七彩耀眸的玄妙。


此捧盒表现的是传说中道士卢公远以法术引渡唐明皇夜访嫦娥广寒宫的梦游场景。此类题材元代多见,体现了民间对神秘月神的崇拜。


嵌螺钿工艺,号称北宋已有,然实物未见,元代器也罕见。此十七年前自日本偶得。妙物流落异邦,携归故里,于国于物于我,都是深可庆幸的。




02


元·剔犀拜帖盒







还是海外淘宝的故事,发生地在日本东京,且在近几年。这是一件元代珍贵的剔犀拜帖盒,品相好,漆质好,悠远的历史沉淀让它的漆质黑里透红,呈一种类似玳瑁般的质感。


剔刻的“剑环纹”超大而别于常见。在制作时即精准地预留了金属连接件的位置,而连接件也皆为元时物。


可是人家将其跟其他六件不值钱的杂物捆在一起卖,价甚廉,仅三万日元(约合一千五百人民币)。购下,弃其五,取其一。其实这减法背后是多次方程式的乘法。


此等雅器,可是漆器藏家出高价也求之不得的。世上有些事与钱无涉,讲的是一个“缘”字。




03


唐·唐人写经五段







唐人写经是唐代专门从事书写的经生留下的佛典墨迹。它的珍贵度,以约一九〇年莫高窟藏经洞的被发现为一道界线。在此之前,如有一截唐人写经,可是稀奇到令人咋舌。


如历史上流传到清末的一页残片写经,藏家皆视为珍宝,赵之谦一众大家在其前后又是画又是题,羡慕加妒忌,两情交织,赞不绝口,恨不能为己所得。这段经后来到了温州方节庵手里,遂取堂号为“唐经室”,因得到宝贝理当炫耀。


但自藏经洞打开,数万件唐及更早的经卷涌出,不乏整卷的,更有署以年号的,这先前视为拱璧的也变得相对平凡起来。


前几年见到唐经室这本册页的拍卖,拍到好几千万,说来有趣,真值钱的并非是那段唱主角的经页,而是贵在原先作为配角,在前后书画题记的那群人物身上了。这也许是唐经室主人,乃至那些“啦啦队”人员都匪夷所思的。


此处的唐人写经(共五段残经),一九九五年自拍卖行得来,价三千三百元。诚然,收藏写经得小心,日本人在唐代即学用毛笔书写经文,若对中国的唐经书写缺乏认识,那么就难免买鹿当马骑了。




04


李可染《金铁烟云》轴







李可染先生谬许拙印,自一九七八年起即结成忘年交。先生待人真诚厚道,如邻家大伯。记得一九八七年大热天去拜望他,敲门,女佣拉了条门缝,说李先生不在家。我请她把我的名片递上。二分钟后李先生居然自己来开门,径直拉到他的小画室。先生一直握着我的手,至少二三分钟,捏得手上尽是汗。先生一边握着我的手,一边大声呼唤:“邹佩珠(师母名),天衡来啦,天衡来啦,快开西瓜呀!”至今,一想起这场景,这话语,就感动、就温馨。宅心仁厚的师长啊!


记得—次去看先生,他取出三方印石,说:“就在这里刻了吧。”十分钟里,我刻了两方“可染”一方“李”。师母说,这么快呀?我说:“你看刻得快,这刀是迎着阻力挺进的噢。”年轻时话多,来劲了,又举例说:“一根缆绳放在地上是不具张力的,一旦拔河队伍反方向拉扯,那中间的那段线条,顿时会产生勃发而拗执的张力,这就是我刀下所要追求和表现的张力。”此时,李老兴奋地说:“天衡啊,说得好,我俩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李老平时说话不多,可他和我见面会谈古说今,也每每谈到他尊敬的齐白石老师。一次他问我对齐老师的看法,我高度评价了他的超群的理念、绘画、书法、题记,也批评了他篆刻创新背后的“三不足”。一番信口雌黄之后,李先生说:“唉,齐老师还是了不起啊!”


我是一个在艺术上讲真话,不掩饰,也颇张狂的人,李老是知我爱我的。记得一次在告别时,他老人家郑重地说:“天衡啊,送你一句话,天才不可仗恃。”这句六字箴言,让我受用了整个下半辈子。李老,我艺术路上的又一位大恩人。




05


王蘧常章草书轴







王蘧常先生是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20世纪70年代不上课了,也无课可上了。家住宛平南路,离我画院不远,因此时去拜谒。先生人随和,谈天说地,从学问到旧闻。一次,他说:“你老师陆维钊是我大学的同学,他的足球可真踢得好。”我至今都难以把陆老师一贯斯文宁静的形象,与他驰骋球场的雄姿挂起钩来。


蘧常翁的章草写得高古奇奥,日本书坛誉其为“当代王羲之”。他写字用的是小笔,笔运时,一直揿到笔根,用极慢的匀速徐行,另有一功。但用笔看似板滞,而读其书作,却有“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的灵动和凝重。从他赠我的这件法书里,就可证吾言之不虚。


在四五十年前,书信基本上是文人交往唯一的联络方式,他书写信封也用常人乃至一般书家都不识的章草,信件往往都投不出去,打了“回票”。无奈之下,家人都得在信封上一一写上楷书“释文”。这堪称是古今独一无二的作派了。




06


明·双葫芦袖珍犀角杯







毕竟是文明古国。说这话一点都没有为国吹擂的自大,而是实情。你想,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知道了犀牛角有独特灵验的药效,而且还用以制杯饮酒,养生健体。


那唐代仅存的一件素工犀角杯,如今就藏在日本奈良的正仓院里。当然要指出,保护野生动物大象、犀牛的《华盛顿公约》,是在时变境迁的1976年方始颁布的。旧、新之物作科学的隔断是有必要的。


犀牛角杯雕刻的精妙绝伦,与嘉定竹刻似乎是同步的,应是滥觞于明代后期,诚然材质的不同,艺术风貌、路数的走向亦不同,这正体现了雕刻巨匠们雷而不同的艺心。


此明代雕制的犀角杯,较菱角稍大,重仅一两。正面雕一凹型葫芦,藤蔓盘旋,在其底部又雕一凸形葫芦,葫芦寓意福禄,上凹下凸双葫芦,正寓福禄双全合一之意。把它点清楚了,也就体会到巧匠的巧思了。




文化生活报版面









—END—


文化生活报社出品

国内统一刊号 | CN35-0042

新媒体责编 | 汪明权

新媒体主编 | 邹璐


推荐阅读Recommended reading



气贯长虹 傲骨风流|林则徐笔墨中的传世精神


福寿田丰一一寿山田黄石精品展云上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化生活报”(ID:wenhsh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