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6,开年顶流!但竟有人骂“毒动画”?

豆瓣9.6,开年顶流!但竟有人骂“毒动画”?

  

家人们应该还有印象,前几天本花刚做了一个2022年邪门盘点。

结尾期待中国动画2023年有所不同的话音刚落,不,话音甚至没来得及落地,《中国奇谭》就上线了。


 

在这里本花不得不说一句:2023年开年开得真够劲。

用美术杀人的《深海》热乎定档大年初一,“国民童年”上美影厂出品的《中国奇谭》沉默一年终于元旦上线。

两天之内,中国动画两部观感不俗的作品被抬上热搜,不少动漫圈人的和非动漫圈人,难能如此同步地一并沉浸在兴奋当中。


 

一些周边?

当然,也有一些“清心醒神”的声音。

01

  《中国奇谭》之一:

  没有唐僧师徒四人的“西游记”  

《中国奇谭》在2023年开头可谓是火了一把,破了国产动画的不少记录。

三天,追番达到93.6万,播放有1100万+,3次登上大眼仔高位热搜。


 

非常戏剧的是,本花按照“豆瓣开分虚高”的规律,推测《中国奇谭》“随着打分人数的增长,豆瓣分许会下降”时,它的豆瓣分于今日上午升至9.6,打分人数为昨日(6600+人)3倍(19000+人)有余。

——距离《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开播,国产动画已有3年没发生过这种情况了。


   

   

但《中国奇谭》毕竟只更新了两集,后续发展还不好预测,没必要太早定论。因此这次谨以前两则为内容,与大家探讨故事质量与争议;后续如有兴趣,也会与大家持续分享。

在正式讲述故事前,咱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奇谭”是什么?


 

百度词条给出的释义是“奇特的言论或见解”。

在明代著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中,有“此事闹动了一个休宁县,城郭乡村,无不传为奇谈”句。其中[奇谈]或作[奇谭],意为“异于寻常的传说”。

而《中国奇谭》的首支预告则这样写道:

诡、奇、魅;口口相传,日思夜想,深藏内心,突破想象;与我们相处、陪伴、对抗,映射我们的另外一面。


 

那么《中国奇谭》系列的基调应该基本明确了——是奇异,是特别;为言论见解,为传说志怪。

《中国奇谭》前两则故事,分别取材、改编自中国文学历史上两个经典故事。

第一则《小妖怪的夏天》,简单来讲,它是一部不讲唐僧师徒四人的“西游记”。


 

它以浪浪山某妖怪大(dài)王手下一只底层小猪妖的视角为主,加入时不常冒出的笑料,带观众过了一遍当今社会打工人、社畜的现状,这些经历通常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唐僧师徒取经即将经过浪浪山。山大王这时可坐不住了,召开“吃唐僧肉誓师大会”,要手下的小弟们打起精神,如果能抓到唐僧,那每个小弟也都能分到一碗肉汤来精进功力。


 

一些老板画的饼

于是,小猪妖和乌鸦精作为两只渣渣小妖,被分去做箭,被分去刷锅,被分去砍柴......

但经历了一系列现实后,小猪妖逐渐陷入迷茫,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己的未来、自己的诗与远方......这些究竟该怎么选择。


 

被画饼,被榨取,被加班,被PUA,被弹压积极性,被无限上涨叠加的KPI,被强行论资排辈,被无意义浪费时间,被磨平棱角,被耗光热情,被抽干精力......

在这场温馨结尾的喜剧里,悲剧就一句话,这是《职场小兵被工作按在地上反复摩擦纪实》。

《小妖怪的夏天》这个故事的制作团队,在“共鸣,国风,好故事”这三个创作关键词与目标的完成度上,是相当不错的。

《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在采访中说:

“......我们借用《西游记》这个设定的外壳,在一个短片里头......便于人物身份的理解。”


 

一些唐僧师徒四人的同人二创

“借用一个众所周知的设定的外壳,其实也帮助与建立这个可以理解的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人物是什么身份的设定。”

从细节看,这是《小妖怪的夏天》能迅速建立起观众对故事世界观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宏观看,这不失为改编作品时,一个可行、正确、精彩的思路与范本(并非唯一)

一部英雄的作品中,必然有小人物。观众群体里,这样的“小人物”占去大多数。

那么当我们看英雄时,看的是世界——或明道辨义,或塑造自我价值观,或见识他人的跌宕人生;而当我们看小人物时,看的是自己——如同临水自照,对镜自窥。


 

站在创作角度上,这些小人物的戏能将观众带入,“始终跟剧情同步地跌宕起伏”,是必要的视觉观感基础。

站在观众角度上,有人在讲述着“我”的故事,“我”也就拥有了曾无比需要的那个表达出口。


 

“被生活追得屁滚尿流的我”

这就是小人物的“西游记”。

这样的“改编+原创”,除了杠精戏精柠檬精,谁能真的反感起来?

02

  《中国奇谭》之二:

  没有鹅的“鹅笼书生”  

如果说《小妖怪的夏天》因为残酷与感动并存,凉薄却也温暖的感觉,受到无数观众的好感。

那么第二则故事《鹅鹅鹅》,则倚靠它强烈突出的个体特色为观众所广泛关注。


 

它的特色有三。

其一是取材——《鹅鹅鹅》来自南朝时期神话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中《鹅笼书生》一篇。

《鹅笼书生》讲述的是一个幻中生幻、变化无常的故事。


大致是说有一个叫许彦的人,有一次走在绥安(今福建云霄县境内)的山路上遇到一个十七八岁的书生。

这个书生以脚痛走不动为由,要求住在许彦背的鹅笼里,捎一程路。书生进入鹅笼后,笼子竟然也并不沉重。


 

走了一段路,许彦放下笼子休息。这时书生从笼子出来,邀请许彦宴饮,并从口中吐出一个装着酒菜的铜盒。

一会儿,书生从口中吐出一个貌美年轻的女子一道喝酒。


 

 

可是书生醉后,女子却对许彦说,自己虽然是书生的妻子,但心里并不喜欢他,于是把自己藏着的一个男人叫出来,希望许彦能为她保密。

女子口中吐出的男人也出来了,但此时书生将醒,女子赶快吐出一个行障遮住书生,然后与他一起睡在里面。


 

 

这时,男人对许彦说,虽然这个女子对自己有情,但可能也不多。于是又把自己口中藏着的美人吐出来,三人一起喝酒。


 

 

过了许久,行障里的书生和女子醒了,于是男人赶紧将美人吞入口中,女子又走出来将男人吞入口中,而书生只看见女子和许彦对坐。


 

书生看天色晚了,便和许彦告别,一口将女子也吞入口中,最后留下了大铜盘给许彦作为纪念。

《鹅笼书生》的故事大致到此结束了,但《鹅鹅鹅》的故事本花不作叙述。

原因主要为接下来要说的《鹅鹅鹅》第二个特点:叙事——不同于常规的镜头和视听语言。

《鹅鹅鹅》运用了许多镜头和视听语言,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画面当中时不时穿插的字幕。

这不仅在短片中增加了阅读的乐趣,在内容的编排上也产生了与观众的互动。

“我希望有更多的表演方式,让观众自己发现发生了什么。”


 

 

 

从目前的不少舆论内容看,《鹅鹅鹅》的确引发了非常多对故事解读、分析、意象象征的讨论。从这个耐人寻味的结果来看,导演为观众的留白是非常之成功的。

当然这也说明,在不同的人眼里看到的故事是有所差异的,大家眼里的《鹅鹅鹅》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其三则是视觉——结合我国古代传统审美,与营造出铅绘质感的最细化素描式画法的美术风格。

这支短片视觉效果非常惊艳,早在《中国奇谭》第一支预告放出时,就有观众表示被故事中的狐狸书生那回眸一眼给吓得脊背发凉。


 

《鹅鹅鹅》全篇运用到的颜色很少,主基调是铅绘的灰白色调然后其间再撞入一抹红;而角色设计里,制作团队也使用了美学上的技术性嫁接,人物黑眼圈就是哥特式美学的典型代表。


 

本篇导演胡睿在采访中提到,之所以采用这样的绘画方式,就是想还原早期电影胶片的效果。

的确,这些都是塑造故事语境的方式,既有时代感又有新意。


 

但很显然,这是件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我们所见,制作团队的确是老老实实逐帧手绘上色,没有捷径可走。

此处@某些大家懂的动画制作团队。

03

  只是这样的一天  

  中国动画都等了许久  

《中国奇谭》目前有很好的口碑。

虽然也有观众直白提出各自认为其中所含的瑕疵,例如《小妖怪的夏天》前面的铺垫还是有些薄,《鹅鹅鹅》的表达太艺术化不太通俗等。

但显然,这些问题是95%以上的观众可以、乃至于非常愿意包容理解的。大家不约而同地主动像此前某热搜内容说的那样,“对中国动漫多一点包容和理解”。

看,其实观众心中都有一把尺子。


 

但开头本花也提到,《中国奇谭》的评论中既有大家如火如荼的探讨,也有一些“清心醒神”的声音。

诸如陈词滥调之流,毒动画之说,“中国版‘爱死机’”之名......


中国历史文明宝库之庞大,现在的世界少有可以比肩的存在。对于这些财富,继承与发展才是最坚固的守护。

《小妖怪的夏天》和《鹅鹅鹅》的故事,就可以看到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更遑论美术上的“复兴”和新尝试,配乐上使用中国鼓、梆子及其它戏曲乐器等传统元素。


 

 

所以,这不是“陈词滥调”,而是在主流审美被绑架裹挟的当下,难得一见的“不落窠臼”。

不过,更令人无奈的是,仅因偏惊悚的画面和默片的视听语言,即仅因“被吓到”和“看不懂”,就将作品划分到会荼毒孩子的“毒动画”评论。


 

 

这又让本花想起《虹猫蓝兔七侠传》停播时,有人幸灾乐祸的那一句“我们家长打了一个大胜仗。”

人们嘴都说干了,词都说穷了,但装睡的人永远喊不醒。如果一个人的眼里心里,只装得下自身偏狭的审美和思想,那么人生的天地多半也就这么一隅的大小了。


 

《中国奇谭》前两则故事,值得人们深入挖掘探索的内容远不止现在这些。

大眼仔上一名历史博主@洛梅笙就《鹅鹅鹅》的故事发表了一篇长评,肯定了故事在剧本上的选择。

“相反的,这个故事本身就能看出,古人是如何一步步把一个外国故事进行本土化的。”

《鹅鹅鹅》的故事改编自《鹅笼书生》,然而《鹅笼书生》最早出自一个佛经故事《梵志吐壶》。

初版故事本身有着很强的道德批判,批评的是像主人公婆罗门一样私藏女人,以及女人和男人通奸这类行为。

但此后,到了《灵鬼志》中《外国道人》一篇时,增加了许多情节,开始初具《鹅笼书生》的结构。

然后就是被彻底本土化了的《鹅笼书生》。

这次,《鹅笼书生》的重点不在道德批判上,而在于展示中国思想中更偏向于道家“世事难测,幻中之幻”的思想,与“鹅笼书生”有些类似的典故还有“蕉鹿梦”“庄周梦蝶”等。


 

在道家中,也的确存在着这类套娃一样的逻辑。

《鹅鹅鹅》一则尽管也有改动,主题更多的讲的是人之欲望,以及欲望所产生的占有与控制。但这亦是《鹅笼书生》中很本位的一部分。

即“被吞下的人无不各怀异心,他们被占有,但同时他们又都控制着别人,欲望是可以无限滋长的,他们以为得到,但其实早已失去。”

就像书生最后对背鹅笼的人说“你丢了三只鹅”。


 

鼓敲三声,锣有一响,故事开场。

《中国奇谭》目前的两集完美吗?不。

但中国动画仅仅是这样的一天,都等得够久了。

-THE END-
 
本文编辑:第三方阵营玩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漫艺术家”作者:馆花(ID:GDCA38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