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现在才写,我很抱歉。

豆瓣9.2:现在才写,我很抱歉。



这几天,一部非常特别的番,迎来了世界各地的粉丝们对它开播四周年的哀嚎声。

是的,哀嚎。

不是为它迟迟不出下一季而“哀嚎”,也不是为它确是全一季作品而“哀嚎”。

而是“哀嚎”那段对悲剧的无能为力与无法释怀的时间——

01

  极致的BE美学:

  《Banana fish(战栗杀机)》

如果我的这段人生也拥有意义的话,

求求你告诉我:

在这如梦似幻的人生之中,

将痛苦与悲伤也一并饮下的我们,

如今,

到底该相信些什么?



2018年,米津玄师的社交账号动态里,多了一条分享,内容是一首名叫《Prayer X》的歌曲。

于是,有人慕名去搜索、收听这首歌曲。




大概都感受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悲伤吧,明明是一支节奏和律动那般强烈的曲子。

它的歌词反复询问着人生、意义与信仰,却又不像是全然的迷惘和茫然,而是在挣扎与渴求中,如歌名所说的那样“prayer(祈祷)”。



《Prayer X》歌词


它究竟说的是什么呢?它为什么含着浪潮般的哀恸?又是什么人在祈祷呢?听众们会带着这样的疑问。


这首歌,正是站在今天这篇文章的悼念对象,日番《Banana fish》的男主角亚修的视角来撰写的。




或许有的朋友并没有听说过这部番,可它仅仅只是在国内有些冷门而已,在国外它的粉丝群体实际非常之众。

它的原作诞生于1985年,漫画家吉田秋生的笔下。



彼时《Banana fish》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相当可观的受众,尤其深受欧美读者的喜爱,被译成中英意韩等多国语言出版。


甚至出现在了获得众多国际大奖的美国影视剧《和莎莫的500天》的台词当中。




到2018年7月,它的衍生动画于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制作公司是相对很多大牌动画公司而言的“后起之秀”MAPPA社。

MAPPA,多年前的《东京残响》《冰上的尤里》,近年的《咒术回战》《进击的巨人》终季和《电锯人》,都是由他们制作。




这倒也罢,制作《Banana fish》的成员竟然许多都是原作的粉丝,正是因为这样,才造就了动画的极高口碑,还在次年(2019)拿下东京动画赏大奖。

说到这里,这部“只在国内冷门”的日番的质量,比如声优阵容之强悍、OP和ED之神作、动画版剧本改编之厉害、台词之哲学、节奏之刺激、国内两万人打出9.2的豆瓣评分之高,想必也不必再多说了。




可是,奇怪吗?这样的一部作品在国内竟然算“冷门番”?

在爱奇艺独播的平台限制或许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如小标题所说,因为它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彻头彻尾拥有着极致BE美学的日番。

是让动画主创们一边制作,一边抱头痛哭的悲剧。

02

  所谓“主角光环” 

  是让主角活到最后一集再下线? 


在得与失之间徘徊,

却依旧找不到答案。

无论我是怒是笑,

抑或是失声哭泣,

Fate somehow brings me hope 

inside my heart.



如果部分朋友是因为不想看BE而错过它,本花完全可以理解。

本花在观看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值约莫是20%的快乐与感动,40%的愤怒,40%的伤怀。



一些双标


别的不说,至少感觉做这部作品的主角,真的很苦很难受——

在这里面,所谓的“主角光环”,竟然是得以活到最后一集,然后死亡下线。


简直堪称扯淡之最。



《Banana fish》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纽约。

有着翡翠般的眼睛与一头浅金头发的男主角亚修,在某条街上阴暗潮湿的小路上遇见一个濒死的男人。




咽气前,男人的遗言提到一样东西:Banana fish。


“Banana fish”,香蕉鱼。出自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小说《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




小说里,主角西摩曾对小女孩西比尔说起自己创造的一种生物:

“...它们游到一个洞里去,那儿有许多香蕉。它们游进去的时候还是样子很普通的鱼。可一进了洞,就馋得跟猪一样了。它们吃得太胖了,就再也没法从洞里出来了。”

“再后来,它们得了一种叫香蕉热的病,都死了。”




在这本小说里,香蕉鱼更像是作者塞林格对人性的一种理解。


名利、物质、暴戾、欲望,沉醉在这些东西中的人,心灵会慢慢变得肥胖而麻木,最后被幽禁在自己的欲望里,至死方休。



而在动画《Banana fish》里,它是一种致幻剂。


不同于令人产生兴奋、幻觉的短效低劣有毒药品,“banana fish”能够持续控制人的意识和行动,通过药物进行催眠暗示,可以讲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杀戮的工具和武器。




嗅到金钱和权力味道的投机主义者们倾巢而出,聚集在美国的黑帮、财阀、军队、各方政权之间狼狈为奸。




而“banana fish”的受害者之一,正是男主角亚修的哥哥。利益与权力之间明争暗斗的漩涡,就是年仅17岁的亚修需要面对的赤裸现实。




为了追查“banana fish”的真相,替被戕害的哥哥报仇,拜托一直以来控制自己的美国黑手党,亚修走上了一条残酷厮杀的求生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自己人性上的救赎——奥村英二,本番的另一位男主角。




他们生死并肩、过重关万险,终于将这些穷凶极恶的渣滓解决。

然后在一场无声无息的刺杀之下,随着刀刃一瞬的反光,在那个曾给予他生命中无数清静日子的图书馆。




亚修,这个18岁的男孩,永远地与那个期待着与他下一次见面的挚友,天人永隔。

03

  Freedom,自由  

  他永恒的追求  


我对所有人视而不见,

我一直四处游走,

那时我所拥有的一切都被骗走了,

你就这样出现在我面前,

你点燃了我暗淡的心,

我们一直在寻找对方,

从现在开始,

让我来拯救你。



亚修·林克斯,一个人生定格在18岁的男孩。

他拥有无与伦比的美貌、天才般的大脑和难有敌手的好身手。




无论在亚修的世界还是我们的世界,都有很多人形容他:

文武双全,才貌双全。





可是,在他的苦难面前,聪颖、美貌、实力,这些都不值再提。

在他短促的一生里,11年,就经历了可能很多人一辈子可能都不会经历上一半的伤与痛。




或许是怀璧其罪。

不世出的容颜,让7岁的亚修成为了“电影明星”(性侵录像的主人公);





8岁的亚修成为了杀人犯;




18岁的亚修成为了“故人”。




而卓越的智商(最后一次测试结果为200以上)和战斗能力,让他成为美国黑手党头子、一个好色且同性恋老头的帝诺·格鲁兹手中最好用的“作品”;




成为邪恶科学家眼中想要得到的上上等实验品,成为同类想要毁掉的艺术品。




生命倒计时的一年里,亚修已经能熟练地利用自己的“美与性”能力,趟过好友与兄弟因自己而死的悲痛,弹无虚发,每一颗都精准命中敌人的眉心。

不论是求饶的,还是没来得及求饶的。




警部的詹金斯曾在剧中说:

“(亚修)才八岁的时候就遭受过性暴力的话,蔑视法律和秩序也不奇怪就是了。加害者和受害者只有一纸之隔吗?”

而英二也曾说,亚修变得不像从前,变得不像朋友们眼里的他。


本花却一直认为,这不是亚修的心性变得面目全非,反而是从未改变。


他从来没有被谁驯化,从来不曾“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有人说亚修与英二之间,是同性之间生发的爱情。本花不置可否,只是看的时候常常想不起这个问题。

想必是他们的相处模式让人不觉狎昵,只觉温馨。





最初相遇的那一天,英二——亚修的白月光,在他面前像只不被束缚的鸟儿撑杆一跃,身影倒影在亚修的瞳孔之中。

此后他们就是坠落与拉住,千疮百孔与救赎疗愈,渴望与信仰的关系。




亚修这个角色相当立体与经典,与之相对的就是英二这个角色相比的单薄,但这不正是人类与梦想的模样吗?

亚修像是从没得到过全世界保护的英二,而英二是一直好好收获着全世界保护的亚修。




可以说,亚修毕生追求的是英二与生俱来的,更甚者可以说英二是亚修对自由的实体化,也是唯一理想。

所以亚修才会抢先一步解决危险,欲罢不能般地珍视与呵护着英二吧。





“拜托,请不要把他带走。神啊……我愿意和他交换。”

“我想从命运的手中保护你。”

“你并非独自一人,有我在你身边,我的灵魂一直与你同在。”

04

  那些悲剧的美与复杂  


无论世人如何看待我的人生,

我是否还有机会和你说再见;

如果我宁愿受尽折磨也不要寂寂无闻,

我依然希望有机会和你说再见。



“所有苦难与背负的尽头,都是行云流水般的此世光阴。”

这句话出自Priest撰写的小说《大哥》。




在文中它出现在小说30%左右的位置,大概是失去双亲的主角们,颤颤巍巍地努力读书、努力养家、努力生活的位置。

所有的苦难与背负的尽头,是不会为任何人而停留的光阴。


有人的光阴从此只剩下快乐与美满,有人的光阴一直在悲痛当中无法解脱。




《Banana fish》这一作品,有许多与其它著作相关联的特别之处,包括“亚修”这个令人意难平的角色,实际上是拥有人物原型的。那是一个美丽的美国演员、歌手——

瑞凡·菲尼克斯(River Phoenix)。




他和亚修都像是一条美丽又独特的河流与凤凰,或是那只乞力马扎罗山巅的豹子。

为什么去到死亡的山巅?为什么逃不脱命运之手?谁也没有说明过。


但死亡使他们成为了一个青春永驻的人,也让吉田秋生先生再也不肯放出真人影视化版权。




对于他们的命运,不仅是歌曲里,在作品的每一个细微处也都有暗示。

《Banana fish》里多次提到海明威和塞林格的作品比喻,尤其是海明威。




海明威相信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一书中,无论是花豹还是主人公哈利,都没有挣脱“我们生而被禁锢”的牢笼。



在英二面前,亚修难得露出孩子气的一面


如同亚修最后以半自主式死亡得以彻底解脱“现实与追求”的漩涡。

亚修的死也别具日式物哀美感。



亚修伏在英二给他的信上,沉沉睡去......


他一直生活在理想和现实的漩涡中,他懂得并能很好地运用生存之道,但他的内心深处一直在抗拒这样的成人社会。




作品的结尾,英二的信中所附的机票给了他抛却现实追寻理想的冲动,但那把刺入腹部的刀将他拉回了现实——

只要他还活着,只要他还是亚修,围绕他大大小小的争斗永远不会停止。他和英二永远无法站在同一世界。




鲜血不断流出,身体不断变冷。

直到英二的飞机起飞,亚修带着微笑在美梦中终将此生,他也终于脱离了命运的漩涡:


“悲伤也好喜悦也好,全都会被死亡温柔地带走。”

“我将跳进永恒的梦境,即使此刻肉身正在腐烂。”




在每一生的尽头,有人的光阴在挥霍虚度,有人的光阴在颠沛流离。




在当时番剧废萌化、娱乐化的趋势下,《Banana fish》却揭开时代的伤疤,描绘城市血淋淋的阴影,实属不易。


“世人皆看到强大而危险的亚修,只有英二偏偏读懂了他千疮百孔的灵魂。”

《圣经·旧约》这样对耶和华赞颂:

“我虽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杆,都安慰我。”

希望有幸一睹它风姿的我们、你们、他们,也能看懂这些优秀作品所裹藏的匠心与灵魂。

如若遗落,该是多大的不幸。

-THE END-





   
   
JC动漫馆开放啦~
来找馆花面基,
开拓二次元新宇宙!!!
点击即可购买门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漫艺术家”作者:馆花(ID:GDCA38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