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硕士一年级建筑课程设计:TOD站域空间创新模式研究

东南大学硕士一年级建筑课程设计:TOD站域空间创新模式研究

文章转载自中大院


课       题:TOD站域空间创新模式研究

参与学生:李洋 朱晨涛 何宇皓 刘浩然 王真逸 丁翰林 陈华雯 王妍蒙 张磊 宋越居 余信润 计昊天

指导教师:

朱  渊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叶如丹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集团 

杨  柳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张  雷 南京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集团 

特邀评委:

黄向明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集团  总建筑师

李  凌 空间站建筑师事务所 合伙人

夏正伟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系主任

邢佳林 南京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城市设计处 处长

徐   栋 南京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总建筑师

主题:本课题为连续第五年的TOD主题的研究生设计教学课题。2021年东南大学与天华集团联合指导的建筑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建筑设计课程“TOD站域空间创新模式研究“,试图探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综合发展模式下,轨道交通和城际铁路交通的交错影响下周边地块城市未来的发展模式,以探索轨道交通的发展对于城市不同维度发展的影响力。

场地:课程选址为上海市普陀区上海西站 X101-01 , X102-02地块,既是沪宁铁路线的上海西站铁路枢纽,又是上海地铁11号线、15号线以及未来20号线的三线换乘站,区位条件较好,是连接上海的西北门户站,周边以居住为主要功能。



基地X101-01 , X102-02地块被地铁15号线穿越,为商办用地,且基地上现存两座保护建筑:暨南大学科学堂、暨南新村宿舍。



 
1 、导向性_TOD
朱晨涛、李洋
设计说明:
本设计基于场地的复杂性与TOD的复合性,意图通过合理的导向性设计解决场地所面临的空间导识困境。方案探讨不同要素对人认知活动的影响,进而推导出相应的导向性设计。从场地的历史要素、接驳换乘和漫游活动等不同维度出发,构建了一套属于上海西站基地独有的可识别性空间体系,以满足不同层面人群的寻路与活动的需求,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空间体验和更高的出行效率。
概念模型:

模型示意图:

导向性研究:
 

方案推演:



总平面:

空间示意:


导向性体系的叙事逻辑:

2、M+TOD
何宇皓、刘浩然
设计说明:
本设计立足于记忆和修复两个出发点。首先在场地调研中关注到了火车站对城市造成的割裂问题,之后经过文献阅读和资料查证,发现场地在历史中的城市轴线与当今城市轴线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将暨南大学历史要素、城市发展空间要素相结合,将历史与现代两套轴线体系相碰撞,复苏历史记忆(memory)同时修补当今城市空间(mending),提出M+TOD的概念。
设计手法上,提取了暨南大学现存或旧有的道路、建筑物作为设计的三条重要轴线和节点,三条轴线在南北方向横跨场地、沟通铁路南北,修补了断裂的城市空间。同时我们将三条轴线置于不同标高,在剖面上打通流动贯穿的空间,让三条平行的轴线空间互相渗透,将整个场地的近地空间融合为整体,使地铁的人群活力在场地内充分蔓延。
概念模型:
 
概念提出:



形态生成: 

设计分析:



方案效果:





实体模型:



 
3 、HA! TOD!
丁瀚林、王真逸
设计缘起:
—切从我们在上海的两点观察说起——上海绿地缤纷城拥有完整而精致的消费空间和办公楼,而另一侧物流等辅助空间十分萧条。城市运作的日常活动本身被分了三六九等,好像天然是割裂的!而在上海西站南侧的车站小区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活动完美混杂的状态,即一个纪念碑庭院+一圈松树+外一圈居民楼的建筑空间组合,日常生活和纪念性在此完美共生。
这两种态度让我们对日常生活的种种产生了好奇,因此我们带入日常生活的视角去研究了场地:我们发现场地本身就是一种奇妙混合物:西站处于两个发展区的交界;场地的不同历史的肌理相互挤压到一起,但最终又被交通路和铁路粗暴的切割分离;周边功能较为单一,居住和学习的日常生活缺乏—定的服务支撑。
概念模型:




概念提出:
总结以上观察,我们发现场地最大的问题就是未归置的混乱状况和居民对日常的漠视相互负面作用,减缓了上海西站的发展。那我们能否将两者之间的关系扭转成正向的相互怍用呢?就如同车站新村的生命力那样。因此,我们希望用有机的混杂状态来激发居民日常生活的创造活动,激发这个场地的生命力,而TOD成为活动发生的载体。
手法提取:
我们通过六个有机处理混杂的优秀案例(交通相关建筑设计&《东京制造》书中案例)的学习,抽取出三个空间原型“交织、延展、聚合”。
 


 



形态生成:
我们从TOD设计要解决的刚性需求到衍生出的弹性需求中的不同维度,开始运用三种原型,最终达到良性互动的混杂状态。



方案分析:


方案效果:


 



实体模型:




4 、绿谷 TOD
陈华雯、王妍蒙
设计说明: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建筑的扩张,自然资源在被不断地压缩,建筑和自然只能是“你进我退” 的关系吗?进入现代化的建设,设计师们一直在尝试着进行生态建筑的探索,伴随着TOD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向着更节能低碳的方向前进,随之产生POD的概念。2021年我国提出“双碳”承诺,面对当前的政策,在进行TOD设计时,怎样回应政策,降低碳排放实现节能是我们此次设计关注的重点。
我们以“城市绿谷”为主题,采用Ecotect模拟分析软件辅助完成设计,在实现各站点间高效换乘的同时,力求营造舒适的人行环境,降低建筑能耗,实现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
概念模型:



概念提出: 



技术路线:



方案生成:





方案效果: 




实体模型:

 
 
5、粘合 TOD
宋越居、张磊
设计说明:
针对场地现状绿地失联、南北失联、交通失联的问题,我们引入“粘合”的概念进行回应。旨在打造一种组织有序、交通便捷、生活便利,且对不同需求人群能够产生相应吸引力的密路网街区TOD模式。
我们用环型主轴连接南北所有交通换乘方式,同时将北侧绿轴、场地历史与西侧桃浦河串联,形成第一步整合,使场地与周边产生粘性。在此基础上,由主要环型空间,即主动脉,向周边引出支脉,形成紧凑的街区尺度路网,使每一块场地都能够与主轴产生互联,使场地产横向的内部粘性。最后针对每个街区打造不同的开发模式,结合地下空间,形成上下一体化的站域空间,使各街区产生纵向粘性。
概念提出:


方案分析:



方案效果:





实体模型:


6、CO-TOD
计昊天、余信润
设计说明:
桃浦区和真如区的高强度开发将引进及生产大量智创、商贸资源,上海西站位于两核心区之间,具有连接与辅助作用,可有效促进真如、桃浦一体化发展,完善整体普陀区智创、商贸体系。在生产力和智慧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引入了共享城市理念,即一种生活方式从物质上升至精神追求的发展变革。我们以三个阶段实现共享城市理念:1.利用信息技术激活经济发展共享经济,提供更优质的生活设施;2.产业融入周边社区,形成共建共治的共享社会;3.形成拥有完善城市资源共享的共享城市,因此本方案提出了对应的四个共享层级(功能、业态、产业与社区、城市)的设计策略,再透过每层级之间的功能、空间、交通、应用体系相互配合与联系,探讨信息时代下共享城市理念的TOD未来发展和经营模式。 


概念模型:

场地分析: 


概念提出: 


方案生成:


总平面图:


地下平面图:

剖轴测图: 

共享层级与体系:




方案效果:
 共享中庭(立体城市核)

 地下换乘交通环
实体模型:


文字整理:全组学生
信息提供:建筑系党支部

- END -




往期推荐:

1. 本科作品

2022苏州大学建筑学院三年级旧建筑改造课程设计

天津大学2022年大三共享公寓综合体设计作品

2022浙江大学建筑学系三年级课程设计

2021清华建筑本科一年级“建筑认知”作品展

大连理工2021景观设计三年级课设作品

2021年重庆大学城乡规划二年级“游客接待中心”课程作品展

2021年清华大学本科二年级“城市社区中心”设计作品展

天津大学环境设计系2021年大三景观课程设计作品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17级乐活空间设计

北京服装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7级设计课:13步走向媒体建造

北京林业大学2019级梁希班课程作品展丨鼓楼外大街城市广场设计+菜市场改造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17级中型公共建筑设计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2018级课设作品展丨小镇城市公园设计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梁希实验班2018级课程设计

北京林业大学城规专业2019级“建筑设计”课程作业展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018级香厂新市区转型设计

北交大2018级幼儿园建筑设计展

重庆大学城乡规划2019级“游客接待中心”课程作品展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设计19级课设作品:校园书吧设计

东南大学建筑学本科2019级设计课程:院宅-空间与生活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2021级课程设计作品

东南大学建筑2020级本科课设展 | “城市针灸”

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2018级课程设计展丨西家大塘社区美术馆设计

福建农林大学2019级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计展

河北大学2017级课设作品 老旧建筑的更新改造

河北大学建筑学2019级春学期课程展:幼儿园方案设计

河大建筑系2017级居住区设计成果展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2019级课程设计展丨“宿营地”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2016级中小尺度的景观设计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2016级大跨设计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19级环卫驿站建筑设计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16级高层写字楼建筑设计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017级图书馆建筑设计

昆明理工大学2017级《精彩酒店》组作品展

昆明理工大学2019级山地度假酒店设计作品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18级社区服务中心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20级小品建筑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2018级课设作品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6级建筑学作业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8级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20级小品建筑设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三年级博物馆设计成果展示

2021年清华大学本科二年级“城市社区中心”设计作品展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19级《建筑设计及原理 (1-1)》课程评图及学生作品展

上海交大建筑学系2019级学生作品展

上海交大风景园林系2018&2019级课程作业展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17级课程设计:循环综合城市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21级硕士课程设计展

苏州大学风景园林系作业展:集装箱景观建筑设计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南方土木课题组成果展

苏州大学2019级园林协同创新作品展

2021苏州大学“三管弄地块更新”设计作品展

天津大学2017级课程设计作品展

天津大学城乡规划学2019级课程设计:社区中心组群规划与建筑设计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6级文化遗产方向设计

天津大学建筑学2019级课程作业展

天津大学环境设计系2021年大三景观课程设计作品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7级课程设计展丨民宿酒店设计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9级极小居住空间设计

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作业:台州黄岩土屿社区的更新

同济大学建筑学2020级课设作业展

西安美术学院环艺系2018级课程作业展丨场地规划与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学2019级中式餐馆设计

中央美术学院2019级建筑作业展

央美建筑学院2019级作业展丨独立小住宅设计

浙江大学建筑学2021级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作品

浙江大学建筑学系2017级观景台设计作品

浙江大学建筑学系2017级作业展示

浙江大学建筑学系2018级作品展

浙江大学建筑学系2018级课程设计作业 | 逆向迭代——五联西苑的有机更新

浙江大学建筑本科2018级课程设计展

RCA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2021WIP(Work In Progress)展

课设分享|自然山野中的民宿设计

课设分享 | 来设计一个浴场吧

课设分享丨将纪念性转化为不朽的建筑形式

UCL Bartlett 优秀建筑作品 | 以色列城市构想-通过水资源管理促进和平

UCL Bartlett 优秀作品 | 非考古学手册The Manual to Un-Archaeology

UCL Bartlett 优秀建筑作品 | Kindness is Farewell? 告别是一种善意吗?

UCL Bartlett建筑学院作品丨地球土地注册处

UCL 优秀建筑作品|欧盟:幻想曲的花园(对于欧盟的乌托邦式构想)

多伦多大学建筑作品集|Chroma City 色彩城市(用色彩重新诠释深圳城中村)

RCA室内项目分享 | 为LGBTQIA+人群设计的社区

AA建筑作品集 | 城市的权利 Right to the city

AA 建筑作品集 | Destination City 目的地城市

AA建筑作品集|解放区-适应阿伯丁多样化的人口流动的住房类型

AA DRL 建筑作品赏析 | CHRYSALIS 蛹(创业和发展科技公司的孵化器)

AA DRL优秀作品赏析 | BOX OFFICE 一种新的生活-工作-娱乐空间

AA RIBA Part II 项目分享-以韧性之名:建筑版“人民的名义”

AA建筑项目分享 | 具有地质意识的建筑设计方案到底好不好?

AA建筑联盟学院项目 | 享乐共生森林,挑战社交媒体充斥下的设计—AA建筑联盟学院项目分享

利物浦大学建筑作品|在废弃焦化厂内创建一个新的城市定居点

曼彻斯特建筑学院作品集|改写城市性别体验的叙述

曼彻斯特建筑学院作品集|非永久性城市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可降解生物设计

麻省理工学院作品集丨前苏联的大规模住房,可以如何改造?

NUS 精选建筑作品集 | de-EnBlogue 针对新加坡老旧社区改造的项目策略

NUS建筑作品集|能源革命(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建筑策略)The Energy Revolution

精选建筑作品集|City Nomads 城市游牧民族-新的变化,新的时代,新的居民

精选建筑作品集|Blind Park 盲人公园-把无法看见的变成可感知的

精选建筑作品集|Haikyo city 如何拯救城市废墟(城市复兴策略)

精选建筑作品集|“kikai Shien Robotto”生态和能源可再生主题公园

精选建筑作品集 | COMFORT在家中建造的房子

精选建筑作品集|伊斯坦布尔防灾中心 Istanbul disaster prevention centre

精选建筑作品集 | 为了农业土地更好的未来(构建农业景观与农业定居点)

精选建筑作品集|失去的船坞-重振港口的工业性质

精选建筑作品集|生产环境:“鹿特丹自给自足”(城市农业综合体)

精选建筑作品集 | 为了农业土地更好的未来(构建农业景观与农业定居点)

精选建筑作品集 | 浮力蓝图(水上房屋的搭建)BUOYANT BLUEPRINT

精选建筑作品集 | 废墟化身-为英国的锈带创造一个新的工业身份

精选建筑作品集|The Net Blvd 网络大道(数字时代如何构建元宇宙)

精选建筑作品集 | 愤怒之城-非正式居住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精选建筑作品集 | RIBA银奖作品解析 - 云合作社 The Cloud Cooperative

精选建筑作品集 | 为马德里附近的 Tetuán 建立一个新的维修中心

密歇根大学优秀建筑作品 | 思辨空间 Speculative Spaces

米兰理工大学项目分享 | 海上奥德赛

香港大学建筑作品集 | 城市档案:重新思考设计过程中的时间和风化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作品|海藻机器 - 东平洲再生建筑

UCL项目分享丨“哈利波特”

UCL Bartlett 精选建筑作品 | Sutro Performance

UCL优秀建筑作品集|怀念春天-重建被气候变化侵蚀的日本传统

UCL MLA景观作品集 | 当灾难来临时-如何应对海平面上升?

UCL建筑作品集|泡沫小镇自动化房屋 Foam Town Automated Housing

UCL优秀建筑作品集|怀念春天-重建被气候变化侵蚀的日本传统

UCL精选作品集 | 旅行遗产 - 重塑都灵市的繁华 Tour-in Heritage

UCL Bartlett 优秀作品|Wetland border 湿地边境

UCL 2021 The Bartlett 15 Show 优秀作品:Shifting

谢菲尔德大学建筑作品 | 贝尔法斯特,富有成效的生产力公地

谢菲建筑RART 2作品分享 | 分裂的城市“麻烦代名词”如何用建筑手段治理?

谢菲尔德大学建筑作品集 | 共同领土 COMMON TERRITORY

谢菲尔德大学建筑作品集 | 共同领土 COMMON TERRITORY

STUDIO成果分享 | 纪念性景观  Memorial Landscape- Poetic

打破建筑虚构与真实界限的宾大项目-零件的游戏


2. 研究生作品

上海交大设计学院建筑学系2021级硕士课程设计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研究生2021课程设计

伦敦大学学院硕士项目:The Playground。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19级近郊TOD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系2020级研究生课程作业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UniDesignLab”(ID:UniDesign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