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圈第一法制咖?他一消失,二次元要变天!

动漫圈第一法制咖?他一消失,二次元要变天!


近来本花久违地玩了一下800年(?)没玩过的乙游,想当初本花还迷恋过白起“起子”、陆景和“小陆总”一小段时间,但因为太菜,玩着玩着就弃了...


这次再次点开游戏,本花的目的其实是一段角色配音。

不知道大家对一条叫做# 姜Sir变成姜Siri #的词条,还有没有印象呢?

01

  “姜Sir变成姜Siri”!

  动漫圈第一法制咖?

关于# 姜Sir变成姜Siri #这一词条,大家应该明白是一个人变成了AI。

但就这怎么能冲到热搜第四这么前排的呢?很多吃瓜群众大概表示不解。


图源本花的朋友

本花立马拥有了钻研精神。

这件事,咱们可以简单梳理一下近一月,某件令国内配音圈都抖三抖的事情。

7月8月本是暑期档,不仅电影作品指着暑期档上映能收获好票房,漫展当然也要出来营业了。

然而约莫是7月中旬(7.13),三个漫展品牌,于同一天分别在各自的官方微博上宣布:

由于知名配音演员姜广涛老师的身体原因,没法出席本次活动。


图源豆瓣网友

按理来说,个别漫展出现嘉宾没法到场的情况,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本次宣布姜广涛缺席的三个漫展,却分别是广州萤火虫、长沙ACC和快看APP旗下广州KK WORLD

在宣布漫展之行取消后,一款较为知名的乙女游戏《未定事件簿》直播活动(7.15),虽然姜广涛依然参与了直播活动,但后续有玩家从客服处了解到,这场直播事实上是录播。

即,姜广涛本人事实上没有出席当天的活动。


又过去几日(7.19),有网友在豆瓣发图文帖,称姜广涛被警车带走,图片显示他本人当时手背在身后。

于是,网友们就姜广涛究竟是“配合调查”(光合积木工作室声明内容)还是“违法被警察抓走”(本网络观点不代表本号观点)争论不下。


图源豆瓣网友

之后(7.21),又有网友爆料,光合积木(配音演员姜广涛的公司)+吼浪文化(配音演员宝木中阳的公司)涉嫌千万以上职务侵占(本网络观点不代表本号观点)

同一天,配音圈内(据说)知情网友再度爆料姜广涛压榨配音学员,克扣工资(本网络观点不代表本号观点)


姜广涛的公司“光合积木”就传闻发布的声明。

总之,一切关于配音演员姜广涛的传闻都指向他因违法而被拘留,目前所有配音工作无法完成。

但本系列事件的重头戏还在后面。

大概是因为姜广涛现在行踪未明,本人消失了近两个月究竟是为什么也没有定论。


于是,《时空中的绘旅人》《未定事件簿》这两款乙女游戏,只好先后分别在8月22日和9月2日宣布——

为了避免较长时间静音影响玩家体验,由姜广涛配音的角色叶瑄、莫弈,都将使用AI技术制作角色语音。

简单来讲就是,提取配音演员的声纹特征,AI分析合成后为角色录制新的语音。


前有《我的哑巴老公》,后有《姜Sir变成姜Siri》,这发展还是让人始料未及的。

02

  “都这样了还不换人,

  你是要炫AI吗?” 

这两款乙女游戏不更换CV就有些令人不解,启用AI配音更让人难以理解。

此前,《光与夜之恋》中“陆沉”这一人物的CV李元韬,就因为出轨睡粉等黑料塌房,游戏方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更换CV。


《光与夜之恋》陆沉

然而到了姜广涛这里,相当一部分人都想不通,为什么游戏方宁可启用成本更高的AI配音,也不换CV。

一般情况下,如果姜广涛的事有实锤,那么换掉一个德行有失的工作人员无可厚非;若人家没有违法,然而作为乙方消失这么许久,说是违约也在情理之中。


《未定事件簿》莫弈

此时一名不知情网友,道出了非官方真相:

“都这样了还不换人,你是要炫技吗?”


《时空中的绘旅人》叶瑄

此前虽然没有AI为游戏配音这一先例,但是AI配音这事儿却是有先例的,且放眼现在也不稀奇。

2018年,央视九套纪录片频道推出一档纪录片《创新中国》,正是使用的AI配音,它合成模仿的就是“配音大师”李易的声音。


李易,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他曾为《肖申克的救赎》《环游地球八十天》等影视作品,《圆明园》《地球脉动》等纪录片,《海绵宝宝》等动画片配音。

《创新中国》里,AI版“李易”的声音作为旁白出现在节目中,彼时的网友纷纷表示听不出来是机器在配音。


中广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 李易

知乎的一个用户在了解真相后评论说:“在单位食堂惊叹得嘴里的饭都忘记下咽!”

可见在当时,这一技术就已经被开发到一定的强度了。

而立足于现在来看,短视频平台上常有一些“电影解说大户”,他们采用的“旁白”声音一模一样,也曾让本花以为这是同一个账号的作品。


但事实上,这只是同类型账号生产的“流水线”作品而已——

同样的昵称、同样的开场白、同样的串词......高度相似的内容其实就是一种套路。为了内容更简单易懂,甚至已经发展出一套独立的语言体系,男主角就叫“小帅”,女主角叫“小美”。


第一次听的时候,听众根本不会疑心它的旁白只是一个AI人声;但这样的视频刷多了,他们自然而然能猜到它是AI配音。

AI配音的应用尚且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普及,那么AI画画、拍电影、做海报呢?

03

  望周知:

  人类情感是最难以被量化的存在  

非要说的话,相信大多数人都并不反感科技发展,某种意义上甚至都是科学乐观主义者。

通常AI完成任何工作,主打的就是更快、更清晰、更能满足所谓大众要求

这几个月,台湾一部国内讨论度较高的恐怖电影《咒》上线;然后电影导演柯孟融就去玩了玩AI海报,并发布在社交网络上。

前方高能!

前方高能!

前方高能!


这是本花觉得最不恐怖的一张

网友的评价都相当高,说的确是比《咒》本来的海报还要恐怖。

如果论使用AI来实现一些人类的构想,那它独特的存在价值还是值得人们肯定,这些年,也有更多的人开始实践用AI来制作更多领域的内容。

2021年,就有一个学习了40万小时的“中老年AI”自己拍了一部恐怖电影;当然,效果略喜庆咱们就不谈了。


《Mr Puzzles wants you to be less alive》选段

AI像这样作为娱乐、非常规非主流的运营方式,大家倒也乐于看个乐呵;可如果涉及到科技伦理方面,我们却并不好糊弄。

上月末,日本推出了一款名为Mimic的AI绘画服务软件,但已经发布,就受到了日本绘画圈的批评反对。


理由是:Mimic打破了传统AI绘图软件的版权限制。

通俗讲:抄袭你的画风和技术,然后自己合成出一张“新画”。

对于画师来说,技术是什么?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学习钻研出的画画之基乃至骨架;

那画风是什么?是一个画师几年甚至几十年之久积累挑选沉淀出来的标致,是画画之漆乃至形象。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举办的美术比赛上,由AI生成的画作《Theatre d’Opera Spatial》获得了第一名。

那你这AI绘画本质上岂不是掀人家吃饭的碗?更何况,人为融画叫抄袭,机器难道就不算?

其实,AI绘画并不是近一两年突然冒出来的争议问题,早在2015年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

就如同这次的“姜Sir变姜Siri”事件,或许广大游戏玩家并不将这个视作多么严肃的问题。


某AI画作生成工具主页

但站在发展的视角看,AI配音在找机会尝试更深一步介入人们的生活中。

AI更大范围地包揽人们的生活,那人们能不能接受AI渐渐替代人类?或者换句话说,AI能代替人类从事某项工作吗?


《银翼杀手》剧照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hauser Gate.All those...moments will be lost...in time. Like...tears...in rain.”

“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我目睹了战舰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我看着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随时间消逝。”


这段台词是《银翼杀手》Roy Batty这个角色的死前独白,上面这段台词虽然出自人造人,但是他们却在这短暂的4年存活时间里,比人类更像个人类。

那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其特有的情感。

《银翼杀手》中的人类,在人造人获得人类情感的那一刻就要毁灭它们;大概是人类也知道,情感是伟大的能量和武器


理想的科技世界尚且如此,现实的科技世界更是如此。机器深度学习需要大量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而人类情感是最难以被量化的存在。

就像某音流水线上的电影解说的机械剧情介绍,怎么能比得上你亲自体验来的喜怒哀乐呢?


《瑞克与莫蒂》瑞克

我们都认为,一个人如果太绝情,那和机器没有区别;同理,AI如果拥有情感,那和人类也没有什么区别。

只是AI所谓的情感学习,现在乃至将来一串数字的量化分析,既不分泌奇异的激素,细胞也不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至于说什么代替人类的活计,一些机械工作还好说,涉及深度思维和感知的替代,目前也只是一个悖论。

因为美则美矣,强也挺强,灵魂大概没有。




-THE END-




神仙画师,速来集合!


无论你用什么作画工具,无论你想通过画面讲述什么样的故事,你的精彩,都不应该错过。你,应该在更广阔的的平台被人看到。

“首届全国插画扶持计划”即将截稿,欢迎一切画工出众、才华横溢的画师——

投来作品!

人生梦想,以此开始!

*注:本大赛特设综合组(18周岁以上)和少儿组(3~17周岁),少儿组除金、银、铜奖外,更有优秀少儿插画、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机构多重大奖。


上下滑动查看征稿事项
更多细节请点击👉2022全国插画扶持计划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漫艺术家”作者:馆花(ID:GDCA38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