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前往垃圾快乐老家

点击前往垃圾快乐老家


 🚮

垃圾的归宿



我们生产垃圾,但我们不是垃圾的搬运工。


垃圾的归宿在哪?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对于普通人来说送垃圾一程至垃圾桶已属“仁至义尽”,也有人不禁思考,这些垃圾桶里的垃圾又最终去往哪里?

EPA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每人每天平均制造 4.9 磅(2.2 公斤)垃圾,总计每年产生 2.924 亿吨(2.653 亿公吨)垃圾。研究公司 Verisk Maplecroft 2019 年的一份报告表明,美国人产生的垃圾大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

这些垃圾怎么办?有些被回收,有些被焚烧,但决大部分都葬入了宿命的故乡——垃圾填埋场。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垃圾填埋场,探讨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意义。









垃圾填埋场长啥样?


许多人对于垃圾填埋场的定义十分简单粗暴,垃圾填埋场?不就是垃圾山吗?成堆的垃圾被聚集在一起,等待发烂发臭。事实上,垃圾填埋场并不仅仅是单纯堆放垃圾的地方,为了能最大程度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这垃圾填埋场中的讲究真不少。

19世纪之前,人们将垃圾扔进城市的排水沟,因此街角经常会看到齐膝高的食物垃圾、破损的家具、马粪甚至死去的动物 。那时的人类缺少处理垃圾的经验和能力,垃圾堆积造成的污染最终导致了大量疾病的传播。



二十世纪后期,人们开始收集垃圾,但通常垃圾被拖到垃圾场统一焚烧,造成空气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吸取了前人的血泪教训,当代的垃圾填埋场设计大都是完全密封的,以减少对附近地下水的污染。
首先,地面铺有粘土。一层薄薄的柔性塑料放置在粘土层的顶部。这允许收集渗滤液,这种液体通过垃圾填埋场并可能从垃圾中吸取毒素。渗滤液通过排水系统收集,该排水系统将受污染的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水池中,在那里可以对其进行处理以去除毒素,然后再将其释放回环境中。

随着垃圾越堆越高,垃圾堆被压实成一个紧密堆积的土堆。每天都会拖入一层土壤覆盖垃圾,以防止异味。因此,垃圾填埋场主要由垃圾和土壤的压缩层组成。完成的垃圾填埋场用另一层粘土和薄塑料密封。然后它被几英尺厚的泥土覆盖,这样植物就可以在上面生长。尽管垃圾填埋场的设计目的只是为了容纳垃圾,但其中一些垃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分解。分解过程会产生甲烷,这是一种危险的易燃气体。在现代垃圾填埋场中,甲烷被收集在管道中,以便排放、燃烧,甚至用作能源。

很好,但不够好


虽然相较于传统垃圾填埋场现代垃圾填埋场已经尽可能的降低了污染的风险。但是污染物泄漏事件仍旧层出不穷。由于废物分解而释放的甲烷是一种强有力的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从垃圾填埋场逸出的空气污染物也会导致居住在垃圾填埋场附近的人们出现呼吸疾病。如果渗滤液从垃圾填埋场泄漏,它会将垃圾填埋场中的毒素带入附近的地下水中。

在绝大多数国家,垃圾填埋场正在以不可持续的速度增长。根据国际固体废物协会 (ISWA) 的数据,全球 40% 的废物最终进入开放的、不受控制的垃圾场。在 50 个最大的垃圾填埋场中,多达 38 个面临污染海洋和沿海地区的威胁,而 6400 万人直接受到它们的影响,且往往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最糟糕的是,垃圾填埋场的分解垃圾会向大气中喷出改变气候的甲烷。“按照目前的速度,到 2025 年,全球至少 10% 的温室气体排放将来自世界垃圾填埋场,” ISWA 报告说。

垃圾新归宿


瑞典是垃圾发电的早期采用者。第一家垃圾发电工厂在 1940 年代后期战后住宅建设热潮中开始运营。新房屋与区域供热网络相连,该网络在中央位置产生热量并将其泵送至各个家庭,而不是每个房屋都有自己的锅炉。



多年来,为这些区域供热网络供电的更多能源由垃圾发电发电厂提供,并在 1970 年代开始大规模扩张。如今,瑞典拥有 34 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为 1,445,000 户家庭和 780,000 户家庭提供电力——对于一个只有 1000 万人口的国家来说,这一数字令人咋舌接近一半的瑞典家庭垃圾在废物发电或WTE 工厂中燃烧。据Avfall Sverige 的通讯主管Anna-Carin Gripwall 称,这些设施为 120 万瑞典家庭提供热量,并为另外 800,000 人提供电力。


自 1980 年代中期以来,瑞典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标准来减少发电厂的排放,并致力于在废物发电工厂中捕获和储存二氧化碳。此外,瑞典遵循欧盟对废物预防、再利用和回收的优先顺序——按照这个顺序——先进的废物分离、一次性产品的专门税和废物中心的维修服务。该国已将其回收城市垃圾的份额提高到 37%。到 2025 年,预计食品和残余垃圾将仅为 2015 年的四分之一。


Rautenweg是位于维也纳的一所生态垃圾填埋场:它支持生物多样性,帮助濒临灭绝的物种复苏,为周围成千上万的房屋供暖,并提供免费教育游览其郁郁葱葱的位置。更有病危物种平茨高山羊长居于此,这种来自奥地利萨尔茨堡地区的山羊在 1990 年代初就处于极度濒危状态。1994 年,当其中四只被安置在 Rautenweg 的“垃圾山”(或维也纳的“Beag aus Mist”)作为环保割草机时,奥地利只剩下大约 200 只这样的动物。如今仅在垃圾填埋场出生的小山羊就超过了两百只,其中大部分随后被重新引入野外。

Rautenweg 独特景观的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十年的城市垃圾政策。为了应对 1960 年代垃圾量的急剧增加,维也纳开始焚烧垃圾,将产生的热量引导到城市的区域供热系统中。废物分离是在 1980 年代引入的。如今,该市四个焚化炉中的受控燃烧过程将维也纳的废物减少到其原始体积的 10% 左右,根据季节需求为多达 400,000 个维也纳家庭提供供暖和热水。部分得益于这种综合的垃圾发电系统,维也纳也是世界上唯一完全在城市范围内处理和存放剩余垃圾的主要城市。 

本文图片源自 Unsplash & Google,版权归作者所有
参考资料:
https://science.howstuffworks.com/environmental/green-science/landfill.htm
https://education.nationalgeographic.org/resource/landfills
https://reasonstobecheerful.world/waste-to-energy-sweden-power-plants/
https://reasonstobecheerful.world/vienna-most-ecologically-responsible-landfill-pinzgau-goats/
https://science.howstuffworks.com/environmental/green-tech/energy-production/sweden-is-great-at-turning-trash-to-energy.htm
编译:The last dance



 NOWAST3 
一个新鲜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品牌 


 CONTACT US 
广告合作

ad@flipboard.cn
加入我们
support@flipboard.cn
媒体小助手
NOWAST3


 往期内容,点击图片跳转
  《WEEKLY NEWS|未来的“海绵城市”是什么样的?
2022年度宜居城市榜单发布,为什么是它们?

灵感公告栏|动态工艺构建静态力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OWAST3再叁”(ID:NOWAST333)。大作社经授权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