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专题 | 2021年12月第二周 观·察

地域性专题 | 2021年12月第二周 观·察

观·察 | 2021年12月第二周

地域性专题

新作发布 | 竞赛发布 | 行业资讯 | 建筑奇闻

01 新作发布

1)济宁华侨城 · 运河文化艺术中心

2巴克里索莫雷诺港地域性住宅

3)食品共享工厂

4)与大地融为一体,波兰葬礼小教堂

5)弥勒东风韵美憬阁精选酒店室内设计

6)河北田岗艺术中心

02 竞赛发布

1)2021发展中国家建筑设计大展暨2021国际学生设计竞赛

2)2022年第十九届中国手绘艺术设计大赛

3)2022 国际威卢克斯(Velux)大奖赛

03 行业资讯

1)2022 RIBA 皇家金奖得主:印度建筑师 Balkrishna Doshi

2)2021WAF 最佳建筑, 最佳景观, 最佳规划

3)只有裙房的塔楼,建筑新展‘Shape Tomorrow’开幕

4)关于空间原型的实验

04 建筑奇闻

1)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安第斯山脉温泉

2)‘虚拟画’的‘虚拟画廊’,扎哈事务所 + NFT 虚拟研发

3)纽约长岛互动装置,给城市写一封情书

4)“彼得·库克(Peter Cook):城市景观”画展将于明年开幕,一代人的启发



01
 新作发布 

1)济宁华侨城 · 运河文化艺术中心


济宁华侨城·运河文化艺术中心,宏观区位位于济宁任城区南端,紧依太白湖北岸,是城市肌理与水脉肌理对话的第一线。微观择址更凸显了基地中城与水的对话关系。东侧的火炬南路带来城市的人流,西侧则与老运河一衣带水。老运河在这片土地上柔软的S形双河湾更为项目远眺太白湖的视线中多了丰饶秀美的一水四岸和极富水形墨韵的满目葱郁。

这块场地是运河河道与城市道路间距最短的地带,整体呈南北走向。场地高程在西侧滨河防汛堤顶步道为最高,东侧市政道路因铺设市政管网而次之,项目建设场地原始标高则处在洼地之中。设计将场地抬高至滨河步道和市政道路的二者标高之间,并以草坡和水系代替洼地中原有的杂木乱乔,打开的城市带型开放公园,形成从城与水的舒缓过渡,建构了二者的空间桥梁。城市活力由此渗透向静寂流淌的运河,让温婉秀雅的河与热络活力的城有了惊鸿一瞥的邂逅之地,二者间一线牵连的线索,就是在这座运河之都中流淌着的浓得化不开的文化基因。

运河作为场地的主角,流淌的水流是其数百年来不变的情感线索。场地的动线和空间都依托斐波那契数列导出的螺旋线——即“柯布西耶无限生长博物馆”的基本原型展开,以“流动感”回应“逝者如斯夫的水”这一场所母题,呈现了因循内外并置的两条螺旋动线展开的差异化空间叙事。

原文网址:https://www.gooood.cn/oct-jining-grand-canal-cultureart-center-cctn-design.htm

2)巴克里索莫雷诺港地域性住宅

2015 年,Dany 和 Jenny 在加拉帕戈斯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岛上创立了第一家名为 Cervecería Endémica 的手工啤酒厂。方案力求探索一种可持续性的、自然的以及地方性的设计;尽可能多地考虑岛屿在资源、能源供应和交通等方面的限制。四年的工作过后,这对夫妇也迎来了第一个孩子的降生,于是他们决定在位于巴克里索莫雷诺港城市边缘距海岸一公里的一块土地上建造自己的第一所房子。与在啤酒厂中一样,他们寻求建造中可持续性和在地性,并尽可能对群岛的自然环境有所回应。这一地方性建筑旨在成为一个简单却高效的房屋,优先使用当地的劳动力和材料,并直面有限的预算和管理以及物流等方面的一项项重要挑战。

该项目占地约120平方米,后庭院的菜园向前方和一侧的退让延续出了绿地空间,另一侧则是由附近房屋围合出的一个长方形的空间,面向卫生间和底层的洗衣区域。房屋由竹结构(caña guadua)打造,材料是由当地建筑商在岛上收集和处理而来。为了节省成本,工作监控是远程进行的,这样的工作模式也在客户、建筑商和建筑师中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在内部,大部分家具、墙壁和隔板是由竹子或椿树材料打造,这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一种典型木材。同样,阳台、露台和格子的外部细节用椿树材料和藤条所打造房屋中的水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加热,而灰水则通过植物净化系统进行处理,从而为绿地提供灌溉用水。此外,由于材料进口限制,屋面及其相应的保温层都由工业元素所制成。

原文网址:https://www.archdaily.cn/cn/971214/di-yu-xing-zhu-zhai-esecolectivo?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3)食品共享工厂

乡村的本质是生产,在对整村的规划中需要非常重视生产空间的布局。设计师希望通过一系列生产功能的振兴,使乡村重新拥有自主的造血功能,也可以某种程度上缓冲文旅产业的浪潮更替。2019年一名成都的企业家计划将市内的工厂搬迁至山清水秀的彭州,借此提升绿色食品的理念,村集体相谈以土地和厂房建设入股,合力将食品产业落地在小石村。随后又设计出了“共享工厂”的概念,为村里和镇里的食品手工艺者提供可以制作产品的设备,和推向市场的质检标准与渠道,  使手艺走向现代化,同时也解决了劳动力和传统工艺传承的难题。

项目选址坐落在半山腰遥望主干道,是村里的核心地块。场地前身是村小学,后学校改制搬迁到镇上,废弃空间被用作鸡棚。地段呈南北狭长走向,长87米,宽20米。场地的西边是陡峭的山坡,因多年滑坡,渐渐形成了崖壁。

设计提取山峦之形作为灵感元素,结合曲折的平面,用抽象的手法演绎“峰峦”的悠远磅礴和灵性趣意,使工厂的建筑形态与远山融为一体。为了强化这种“跳跃动感”的屋檐形态,设计师就将屋顶上的瓦片,做了深色和浅色的像素化处理,营造出一种阴影。

原文网址:https://www.archdaily.cn/cn/971950/shi-pin-gong-xiang-gong-han-shi-di-jian-zhu?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4)与大地融为一体,波兰葬礼小教堂


小教堂的设计靠近拥有圣尼古拉小教堂(St. Nicholas)的巴洛克式建筑群。它的出现是因为,当地社区和方济各会希望在旧墓地的新区域里创造一个合适的最后告别场所,以此来延续这种古老的、缓慢流逝的、在家里向死者告别的传统。

建筑的简约性来自于经典的、带屋檐的传统小教堂,以此形成了对传统性的当代转译。建筑的特点是选择自然材料,如木材和石头。与崇高且自然的物质接触,使人通过感官(触觉、嗅觉、听觉等)打开空间的多维度,以及更深刻的认知体验。

这座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充分表达了与神圣和世俗有关的功能空间。第一部分是祈祷的地方--小教堂,通过特有的形式清楚地传达了它的功能。第二部分被绿色植被覆盖,沿着一个精致的拱形从地面缓缓升起,包含了附属功能房间,如冷藏尸体的地方,技术室,公用事业室,公共厕所等。小教堂的设计结合了建造基督教祭奠性建筑的两个传统:道路的概念--即从世俗的世界走向神圣的世界;以及场所的概念--通过中心布局的共同祈祷空间来实现。

原文网址:https://www.archdaily.cn/cn/972946/zui-hou-gao-bie-de-xiao-jiao-tang-jakub-turbasa-plus-bartlomiej-pyrzyk?ad_medium=gallery

5)弥勒东风韵美憬阁精选酒店室内设计

项目位于云南省弥勒市东风韵小镇的核心区域,基地为山形地貌,相对高差为19米左右。项目三面临直杆桉树林,东面紧邻水库,南面与艺术家罗旭设计的万花筒艺术馆,半朵云餐厅,农垦博物馆一水之隔。酒店项目坐落在以桉树林为背景的湖光山色之中,大片的薰衣草及葡萄种植园围绕四周,形成了在地特有的自然环境及文化氛围。

“拙,朴,真”的原生创意:项目扎根于在地原生环境,立足于云南红土高原,以拙、朴、真的手法进行创作。建筑形体圆润,敦厚朴实,像是经过了时间的冲刷洗礼,又像是用一双拙朴的大手揉捏生成,手工意味浓厚,是无序和有序的融合,寻求与工业化产物的明显差异。

引用筇竹寺对联“两手把大地山河捏瘪搓圆,洒向空中,毫无色现;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在肚里,放出光明”。建筑的外立面采用当地的红砖作为统一的饰面材料,并以匠人的砌筑工艺,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生态低碳,回归自然。整个建筑的五个院落,浑然一体,犹如从高原红土地里生长出来一样。

原文网址:https://www.gooood.cn/dongfengyun-hotel-mi-le-mgallery-by-yic-architectural-design-co-ltd.htm
6)河北田岗艺术中心

距离北京一百多公里、石家庄两百多公里,坐落在太行山脚下、易水湖畔,河北保定市易县的村庄在两年的时间中经历着巨变:142平方公里的山水成为一个“建筑试验场”,频频有新项目动工;与此同时,艺术于乡野间播种、扎根、生长。一个原生态古村落正在为“古朴”融入时尚、艺术,它距城市不远、离生活更近。田岗村,一座圆形的美术馆,正是这一切变革的“引线”。

木无本而不立,而“本”(即,根)受土壤所承托。振兴乡村,需要激发其“内生力”,使之像“木”一样生长。袈蓝进入乡村,从方法论、产业配方、新农人、内生力和解决问题五大维度培育“土壤”,让它变得有厚度、有营养,足以承托产业,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赋能。“反例”就在田岗村,村落首次调整升级时曾建设过一个半圆形的“游客服务中心”:它位于环湖路的重要节点,视野开阔,虽不临湖却游船可达,场域条件相对优越,却因没有游客光顾而空置了三四年。这座“烂尾楼”正是美术馆的前身。

半圆形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山水之间坐望着田岗村,纷纶的环境、断裂的结构,像是陷入窘境、被迫停滞的乡村。袈蓝拆除部分原有建筑,并为之“续一笔”:一个带状体量沿着半圆内弧盘旋而上,渐次完形,形成看与被看的多重关系;一座连续、无界、圆融的建筑,隐喻着天、地、山、水、人和谐共融的东方自然哲学观,延绵山水、延续文脉,也关联着艺术,并以此链接产业、链接城与乡的脉脉温情。

原文网址:https://www.gooood.cn/tiangang-art-center-syn-architects.htm


02

 竞赛发布 
1)2021发展中国家建筑设计大展暨2021国际学生设计竞赛

简介:

发展中国家的建筑设计充满活力、日新月异,是世界建筑史上一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篇章。本次设计大展,希望能够最广泛的吸纳具有创新性的设计作品,最大限度的评选并表彰设计师的创新性作品,以促进国际建筑设计文化交流。


 参赛作品类别:

1.建筑设计类

2.城市规划类

3.市政工程类

4.园林景观类

5.室内设计类

6.数字表现类

7.其他参赛者自认为相关的类别

日程:

报名截止:2022年2月28日

提交截止:2022年3月15日

报名网址:http://www.archiaward.net/

2)2022年第十九届中国手绘艺术设计大赛


简介:

手绘在设计创作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手绘艺术设计大赛旨在推广手绘在设计中的运用,提升手绘表现的艺术性,并为广大设计师、在校学生及业余爱好者提供交流、展示与切磋的平台。本次大赛将通过优秀手绘作品的展示,发掘手绘表现人才,推动手绘在设计中的运用,并促进室内设计健康发展。

日程:

报名截止:2022年6月15日24时

提交截止:2022年6月15日24时

报名网址:http://ciid.com.cn/news/news_info?article_id=4224

3)2022 国际威卢克斯(Velux)大奖赛

简介:

“明日之光(Light of Tomorrow)”是国际威卢克斯大奖赛的总主题。该竞赛旨在以开放和实验的方式挑战未来建筑环境关于阳光的运用。因此,该竞赛旨在拓宽建筑中阳光的定义,包括美学、功能性、可持续性以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题的诠释包含两个方面:


1.建筑中的光

展示为建筑物提供日光和阳光的适用原则的项目,包括建筑施工和现场环境的影响、形状和尺寸、窗户开口、屏风、阴影、内部分隔、材料和外部条件等等。重点关注健康和福利建筑以及解决城市、社区和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的项目,以及日光和建筑可以通过更好、更健康的生活环境帮助创造变化的项目。


2.日光研究

研究光的物理性质、光学和材料的基础知识、技术发展、新材料、日光的储存或导引的项目。将日光用于公共空间的功能、娱乐、文化或精神用途,以及日光对精神状态、健康和福祉的影响,以及日光的动态和时间质量及其随时间和季节对行为和空间的影响。

日程:

报名时间:2021年9月1日—2022年4月1日;

提问截止:2022年4月15日;

成果提交时间:2022年4月15日—6月15日;

评审:2022年7月;

结果公布:2022年8月

报名网址:International VELUX Award (daylightandarchitecture.com)


03
 行业资讯 

1)2022 RIBA 皇家金奖得主:印度建筑师 Balkrishna Doshi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近日宣布印度建筑师 Balkrishna Doshi 为2022年皇家金奖得主。自1848年以来,该项殊荣每年由英国女王批准和颁发,授予建筑师或建筑实践项目,以表彰其一生的工作以及建筑对该场所和建成环境的演化的影响。从业逾60载,Balkrishna Doshi 开创性地通过现代主义和乡土的交融,在设计中体现和发扬当地文化、背景和工艺,对印度建筑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Balkrishna Doshi 作为最著名的印度建筑师之一、2018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在现代主义价值观和当地传统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理念和表达方式。他通过城市规划策略和社会住房项目得到了国际认可,之后在全球各大学担任客座教授的学术工作则使他的声望更加坚实。他的作品涵盖不同规模的各种项目类型,包括行政和文化建筑、教育建筑、保障性住房开发和住宅建筑。代表作有:Shreyas  综合学校校区、Ahmedabad建筑学院、班加罗尔的印度管理学院、Aranya 保障性住房。

"在94岁高龄,他通过宜人的、目的明确的建筑影响了几代建筑师。虽然受到在勒·柯布西耶事务所的经历的影响,他的作品仍然是一个原创的独立的思想性成果——能够复原、重做和演进。在二十世纪,技术的进步使得许多建筑师可以脱离于当地气候和传统进行建造,而 Balkrishna 仍然与他所在的场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它的气候、新旧技术和手工艺。Balkrishna Doshi 对建筑艺术、建筑工艺和城市设计实践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获奖者“——RIBA评审Simon Allford。

原文网址:https://www.archdaily.cn/cn/973442/2022-riba-huang-jia-jin-jiang-de-zhu-yin-du-jian-zhu-shi-balkrishna-doshi

2)2021WAF 最佳建筑, 最佳景观, 最佳规划


世界建筑节于近期公布了今年各项大奖的获奖名单,并重点展示了2019年至2021年间的建成的建筑和景观项目。获奖项目从来自62个国家的近500个入围项目中选出,它们各自对既有环境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且反映了本次世界建筑节的主题“重置城市:绿化、健康与城市”。除了已建成建筑奖项,世界建筑节还宣布由BIG设计的“Copenhill新型垃圾焚烧发电厂+滑雪场”为2021年度建筑,而由SLA设计的阿布扎比新型城市公园“Al Fay”为年度景观项目。

世界建筑节奖项由20项已建成建筑及景观大类组成,获奖项目包括位于中国的胶囊酒店、位于澳大利亚的网球场、位于美国的火车站以及位于俄罗斯的滨水改造项目等,而获得这些殊荣的建筑事务所则囊括了如BIG、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Grimshaw、3XN及SOM等于近期完成新作的优秀事务所。

详细获奖信息请看原文

原文网址:WAFX Winners 2021 |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3)只有裙房的塔楼,建筑新展‘Shape Tomorrow’开幕


Shape Tomorrow 是在柏林AEDES建筑论坛上举办的一个新展览,它是对古板、严肃的建筑展览和同样古板、严肃的建筑行业的回应。它以微型城市的形式,将建筑变成已命名的角色,鼓励游客在建筑中放置微型人物来丰富建筑内容,并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观念和评价角度出发,对空间进行填充。


该展览于1月13日开幕,是德国建筑师马蒂亚斯·霍利威奇(Matthias Hollwich)的创意之作,他是纽约HWKN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是一家新兴公司,以其奇思妙想的研究而闻名。展览的中心是9座16英尺高的白色石膏塔,公司将自己在世界各地做过的有趣的活泼的建筑项目形式化作这9座“塔楼”的发光基座。其中包括威廉斯堡(Williamsburg)的25 Kent“开裂”办公楼和慕尼黑(Munich)的带有突出露台的 Die Macherei 综合商业区。


展览的另一个关键点——也是该公司对建筑作品的研究手法——是鼓励观众参与到空间中去。塔上覆盖着小雕像,游客可以随意添加和布置这些雕像小人儿。观众们已经将小雕像组织成不同的社交圈,把它们放在合适的位置,在一个案例中有人设计了上层有恐龙袭击的场景。再多逛一逛,游客们会发现一堆贴纸,他们可以把自己的评论贴在建筑物上,或者贴在周围的墙上。在开幕式上,嘉宾们对展览对于包容性手法进行了评判与建议,呼吁为雕像小人儿提供更多的广场空间,使得人物之间可以广泛社交,并提倡对于可持续性、经济性、艺术性和近人尺度上更深层次的探索。

原文网址:https://www.archdaily.cn/cn/973032/bo-lin-aedes-jian-zhu-lun-tan-xin-zhan-shape-tomorrow-cong-jin-ren-chi-du-tan-suo-jian-zhu-she-ji


4)关于空间原型的实验


这个空间实验位于江苏镇江江心岛的旅游区的临河边,在这个项目中,设计师放弃了从功能要素出发的考虑,开始寻找环境中能够限定空间要素的关键词。经过对场地的分析,设计主要围绕关于人体行为工程学ergonomic、空间关系学Proxemics以及行为学Behaviorology等三个关键词展开的建筑学空间讨论。

通过关键词的研究,设计师开始创造空间的新形式去回应周边的各种设计要素。人的行为,盘坐、蹲坐、躺坐、冥想、聆听、窥视、游荡、眺望甚至发呆,是空间的形式;光的行为,日起、日落、烈日当空、余晖散去、华灯初上、灯火通明,是空间和时间的对话;周边环境,海风拂面、落叶萧萧、蛙叫、蝉鸣,是人与空间对话的媒介。

原文网址:https://www.gooood.cn/wooden-pavilion-lin-architects.htm


04
 建筑奇闻 

1)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安第斯山脉温泉


在安第斯山脉内,圣佩德罗温泉是一个让人停下来思考的地方。在地理位置上,它打断了智利和阿根廷之间的跨国公路。尽管这些天然地热水池成为了公路上的公共地标,但由于该地区发生的持续的地震运动,它们最终随着时间陷入了废弃和恶化的状态。


对此,在智利塔尔卡大学 (Universityof Talca),智利建筑师 Pia Montero 在她的建筑项目论文中,试图强调浴场作为该地一种潜在的旅游地标以及作为智利 Maule 地区领土的象征。此外,该项目敲响了警钟,让人们重新探索和拯救该地区多年来逐渐被遗弃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价值。


正如 Montero 所解释的那样:“该项目是源自一场在安第斯山脉上的旅行、以及确认了其始终与水体相关的石质一致性的产物。凝视流动的河水和地热水,让我能够区分来自土壤的不同矿物质。多年来,矿物质将混凝土染成了橙色,并形成了盐层。土壤上的这个盐层即作为土壤的防水层,又允许了水池之间的物质交换。


原文网址:https://www.archdaily.cn/cn/972219/an-di-si-shan-mai-zai-tan-suo-sheng-pei-de-luo-wen-quan-de-jing-guan-xiu-fu

2)‘虚拟画’的‘虚拟画廊’,扎哈事务所 + NFT 虚拟研发


扎哈事务所提出了NFTISM ,这是巴塞尔迈阿密艺术中心(art Basel Miami)的一个虚拟艺术画廊,探索虚拟世界中的建筑和社交。画廊结合MMO(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和互动技术服务,以ZHA创作的空间设计为特色,注重用户体验、社交互动和“戏剧化”构图。

画廊的虚拟建筑采用经过现场测试的参数化设计技术,为广大在线观众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尤其是现在,在虚拟世界推行的,如数字艺术和虚拟艺术博物馆等新形式的创意文化产品。JOURNEE在ZHA设计的虚拟空间中整合了他们的技术,开发了一种服务化软件(SaaS)。该软件基于专有的、性能优化的MMO技术,并集成了音视频交互功能。

该项目的重点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通信的网络空间MMO视频游戏技术,加上高速网络和云,使网络空间成为沉浸式、互动式和社会参与式的三维世界,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设备访问。网络空间已成为支撑虚拟世界的空间网络技术的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将网络空间的空间和交互体验与支持社会、社区形成和经济基础设施结合起来”的在线环境。

原文网址:https://www.archdaily.cn/cn/973044/zha-ha-shi-wu-suo-qing-li-da-zao-zai-xu-ni-shi-jie-zhong-tan-suo-jian-zhu-de-xu-ni-hua-lang-nft

3)纽约长岛互动装置,给城市写一封情书

The Urban Conga联合Hive Public Space与长岛市合作伙伴机构(Long Island City Partnership)进行合作,进行了一项名为 "Ribbon "的城市干预活动,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互动装置,可供人们在纽约长岛市交流、沟通、分享彼此的经验。每个单元包括可旋转的动态模块,映射周边环境的同时,展示了当地人各式各样的写给这座城市的情书。

Ribbon被设计成一个临时装置,放置在不同的公共交通枢纽,通过探索重新调整现存空间的新方法,用游戏化的设计使其成为社会互动的平台。这样活力四射的品红色单元分布在城市不同的人行道和社区公共空间,以一种“开放的姿态”供居民分享经验和想法,从而为社区做出贡献。

持续的干预措施定格了长岛城市结构中的某些时刻,并创造了一种方向感,鼓励互动者探索城市的新路径。除了动态单元,社区成员还可以通过扫描场地放置的二维码提交他们的LIC Notes(长岛印象笔记),使其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提交的 "长岛印象笔记 "包括由社区居民和游客写的诗歌和励志名言,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为新的城市想法提供空间。

原文网址:https://www.archdaily.cn/cn/972617/the-urban-conga-he-hive-public-spaces-da-zao-huo-li-cheng-shi-zhuang-zhi-xiang-chang-dao-fa-chu-ai-de-yin-fu

4)“彼得·库克(Peter Cook):城市景观”画展将于明年开幕,一代人的启发者


“彼得·库克(Peter Cook):城市景观”将于明年开幕,展出这位以其建筑理论和前卫思想等影响深远的建筑师的画作。这一展览作为“纸上路易斯安那”系列展览的一部分,由Kjeld Kjeldsen 和 Mette Marie Kallehauge 策展。“纸上路易斯安那”系列展多年间展示了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今年的彼得·库克主题展览则是该系列首次展出建筑师绘制品。

该展览于2022年1月21日至5月8日间举办,其中将展示绘画是如何成为彼得·库克作品中的重要组成的,同时,该展览也将呈现画作如何成为向观者传达有关城市、建筑、生活形态的非常规思想的理想媒介。Archigram通过绘画和拼贴图演绎了如“插入式城市(Plug-in City)”、“行走城市(Walking City)”和“即时城市(Instant City)”等作品,这些作品对当代建筑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展览中展出的图纸则将以相似的视角,为人们展示搭建城市、描绘空间、建筑元素及有机景观的新方式。

原文网址:https://www.archdaily.cn/cn/973016/ying-guo-jian-zhu-shi-bi-de-star-ku-ke-hua-zuo-zhan-jiang-kai-mu-you-lu-yi-si-an-na-xian-dai-yi-zhu-bo-wu-guan-zhan-chu


 观·察 
建筑新闻2021年12月周报
编辑 | 大王妖
本文由匠山行记整理,转载请联系后台
END


寒假线上软件全程班 | 建筑班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