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趣,不在多。
每天打开朋友圈,一碗碗『心灵鸡汤』扑面而来,叫人躲闪不及。
可是,当醒言警句都变成了大道理,甚至沦为苍白的口号,那这鸡汤简直就是白开水,喝多恐有尿急之忧。
自勉之语,古已有之,但精彩的言辞,往往言浅意深,教化人心却丝毫不着痕迹,读起来还极富韵味。
例如『云映日而成霞,泉挂岩而成瀑』,这句话若从马云口中说出,便是『平台决定了你的价值』。
明人陆绍珩曾著《醉古堂剑扫》一书,序中有记:
每遇嘉言格论,丽词醒语,不问古今,随手辄记。卷从部分,趣缘旨合,用浇胸中块垒,一扫世态俗情,致取自娱,积而成帙。
此般『浇胸中块垒、扫世态俗情』的效果,岂是『别让昨天的悲伤,浪费今日的眼泪』这种鸡汤所能带来的。
明清文人所提炼的丽词醒语,远非像当今的『心灵鸡汤』那般平直寡味,在语言技巧和韵致上都更胜一筹。
古人警句所记述的内容往往看似平实,有些甚至只是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似乎未见其怀抱,但意旨深远。
这种由读者意会出来的道理,比起苍白的口号式『鸡汤』,则更能渗入心智。
语言艺术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往往把自己所想表达的意义说的非常简略,不随处吐露;
或竟隐藏起来,在全篇文章里不露一言半句,让读者自己去探索。越是高级的作品越是如此。
优秀的电影艺术,亦通此理。《盗梦空间》结尾处的陀螺,停还是未停?这种开放式的设计,才最神妙。
他能让你在离开影院时还去琢磨,这便是伟大,因为你已将时间交给了作者。而时间,不就是生命吗。
叶圣陶先生还论述到:作者虽然不说出自己的意义,意义却很明白,对于读者,效果不但并未减少,反而深切。
因为这时候读者所获得的效果,是从言外自己得来的,带有发见的欢喜,悟得的自信;
和作者所明白谆谆提示的情形不同。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如是。
味真韵浓的鸡汤喝多了,身体恐怕吃不消,于是,我们也给大家端来几碗『心灵砒霜』,调剂一下口味。
古代文人遇见一些看不惯的事,也不免站出来喷几句,比如对于一些附庸风雅之人,一旦让傲娇的文人看不下去了,犀利言辞,思如泉涌;
一句句拍到你脸上,实难招架。他们要告诉你,风雅是品格,是骨子里的事,你就别装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明清家具之家”(ID:tieliw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