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级科创中心的5大“密钥”

打造世界级科创中心的5大“密钥”

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都形成了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体系,值得中国城市在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过程中认真借鉴。

放眼世界,国际上那些知名的科创中心有何成功秘诀?

对中国来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综合我国的有关科学机构对世界上的知名科创中心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全球知名科创中心的一系列特质,它们反映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诸多共性特征和独特路径,形成了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体系,具有很强的启迪作用,值得中国城市在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过程中认真借鉴。 



大学、科研机构与人才众多


科技创新中心都是所在国家大学、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数量多,质量高的区域。


硅谷(Silicon Valley)是美国加州北起旧金山湾、南到圣何塞市的一条狭长地带。从20世纪40年代之前,它还是以水果之乡而闻名,时至今日,硅谷已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代名词,它形成一套不断产生和进化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生态系统。


硅谷拥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十余所大学,美国的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等数十家国家级研究中心,拥有5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上千名国家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几万名工程师。


斯坦福大学



“硅谷之父”、曾任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的特曼教授在1951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斯坦福研究园。


园区毗邻大学校区,仅接纳科技企业入驻。发展至今,硅谷汇集了涌现出苹果、惠普、谷歌、英特尔、思科、甲骨文等众多全球顶级高科技企业,而其中惠普、苹果、雅虎等企业正是由斯坦福大学师生或校友创建,他们创建的企业产值占硅谷总产值的50-60%。


斯坦福大学校友创办的部分公司

强大的金融与风投机构融资支持


多样、畅通的融资渠道,使硅谷的企业尤其是新建企业取得资本支持易得性强。


近年来,随着其他创新热点的兴起,硅谷的风险投资额占比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在20%到四分之一之间。



根据pitchbook的数据整理,硅谷风投的份额一直在减少
但其投资的质量不变


并且根据连线杂志的说法,硅谷在2021年第一季度仍然是VC领域的老大:在 Pitchbook 第一季度数据统计中,最大的 25 笔早期交易,有 12 笔是在硅谷泛地区完成的。


同时,风投公司在投入首期资金后决不会放任不管,或只关注资金,而是投入大量的精力为初创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如帮助公司进行流动资金的融资运作、推荐人才、为公司经营进行咨询服务、促进与其他公司间的协调和合作等等,以提高公司的价值。


在硅谷,高校、企业、研发机构、风险资本和各类中介机构紧密互动,形成了开放创新资源网络,信息、知识、技术、资本、人才资源和其他创新资源在其中自由流动,形成共享,促进合作,为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诞生提供最佳的土壤。


纽约以强大的科技实力与资本市场为主导,建设多种融资方式并存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


除了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市场、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和私募股票交易市场之外,纽约在担保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间接融资风险分担体系。全美500家最大公司,约有30%研发总部与纽约的金融服务相联系。



纽约时代广场


政府强有力的扶持


全球科创中心在演进发展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这种支持既有显性的,比如税收、补贴贷款方面的优惠,也有隐性的,比如建立机制,破除壁垒,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等。


日本筑波从确立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起的每一阶段,日本政府都有相应的专门规划,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制定了大量优惠政策,并通过立法形式予以保障。政府强大的意志和巨大的投入直接推动着筑波的发展。


作为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科学园区,筑波实现了快速崛起,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弊端,包括国立研究机构的机制僵化、动力不足,园区的参与主体和运行机制相对封闭,缺乏与国外先进文化与技术的联系与交流,严重制约了发展进程。


2001年,日本对筑波的国家研究机构施行独立法人化,消除激励不足的瓶颈,推进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强化成果的实用化、产业化。


2011年,筑波被日本政府确定为国际战略综合特区,成为全国七大特区之一,实施了“面向未来推进全球化创新”战略,力图围绕“生活创新”和“环保(绿色)创新”两大核心,在“新一代癌症治疗技术”、“生活支援机器人的实用化”、“藻类生物能源的实用化”、“打造世界级纳米技术基地”、“新药品和医疗技术研发”、“核医学检查药剂国产化”和“打造机器人医疗器械和技术的生产基地”等七大领域全面布局为目标,在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筑波科学城鸟瞰

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高度先进


对一个特大型城市而言,创新资源高度集中,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


东京的空间结构由传统的“一极集中”向“多心多核”的分散型创新网络转变,推进了区域多中心城市复合体的建立,大大提升了东京的创新竞争合力。

筑波位于东京东北50公里,1963年,筑波科学城正式开始建设,先后有9个部(厅)的43个研究机构,共计6万余人迁到筑波科学城,形成以国家实验研究机构和筑波大学为核心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和高水平的教育中心。




筑波大学,良好的自然环境


巴黎则形成了以郊区卫星城镇为主的城市群科技创新产业布局。


英国在打造科学城时也把关注的目光跳出了伦敦,把创新资源适度向纽卡斯尔、曼彻斯特等六个城市集聚。


另外,科技创新中心都高度重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便利宜居,并把生态环境视为城市发展的关键目标。

位于美国西海岸附近的硅谷自然条件优越;

纽约建设“更加绿色的纽约”;


东京同样把绿色、活力、宜居视为未来发展战略导向筑波不是单一的科学园区,而是功能齐备的城市,避免了“科学孤岛”的诸多弊端,为人才的集聚营造优良的环境。

1985年,以“人类、居住、环境与科学技术”为主题的世博会在筑波举办,极大提升了筑波的国际知名度,吸引了大批国际研究人员和跨国研究机构的入驻。


筑波世博会


高度开放的创新环境


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都有着高度开放的创新环境,也都把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摆在重要位置。


科创中心的开放不仅表现在城市内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开放,而且也表现在跨区域、跨国界进行的创新合作上面。


在硅谷的技术人员中,亚洲人占了60%,高技术移民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其创建的企业占到硅谷全部高科技企业的三分之一强。硅谷也鼓励和支持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创新资源相互开放——几乎每个教授都办公司,几乎每个学生都在公司任职,或自己创业,同时硅谷人才具有高度流动性,跳槽十分频繁,是世界上“跳槽率”最高的人群。


以色列被称为“世界第二硅谷”,在以色列近4000家的高科技企业中,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都很高,能够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调整创新方向,并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出售给跨国大企业或上市。

创业者在价值实现后,继续开始新的创新历程,产生了许多“连环企业家”,形成了循环创新的局面。

以色列积极与全球重要的创新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科技合作,鼓励全球领先企业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如微软、英特尔、IBM、谷歌、苹果、华为等跨国企业。 


伦敦重点扶持中小型的企业创新创业,政府牵头建立“知识天使”网络,对拥有创新产品、创新理念和创新工艺技能的个人或者企业提供支持和指导,包括办公场地、初始资金、管理指导等方面。

题图及内文图片基于微信公众号科学学

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THANKS FOR READING-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
图片影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关于创新区,也许你会喜欢

城市更新资料合集

从制造厂房到创新高地,市北高新的华丽转身

创新区改造更新,规划能否成功的3大关键点

信息图 | 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工业用地怎么转型?

TOD究竟是什么?TOD模式的8项原则又是什么?

信息图 | 非正式更新:存量时代下工业用地更新之路

未来十年,产业办公的5大趋势

什么样的环境最能孕育创新?

如何吸引人才与产业?产业社区的磁极营造法则

设计在创新区中的使命是什么



创新区研究,就在TOP研究院。
TOP Lab (TOP创新区研究院) 隶属于FTA建筑设计事务所,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研究平台,其使命是打造创新区领域的智库.
TOP研究院专注于全球创新区的一体化研究,从Talent(个人), Organization(组织), Place(区域)三大维度出发,通过对全球创新区案例、创新区产品大数据整理、以及产业创新及工作方式创新的研究,探索中国创新区的实践路径。

FTA是领先的办公及产业(科技)地产一体化设计专家,拥有900+个科技园区与办公总部的设计实践经验,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

FTA提供从研发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一体化的专业设计服务,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斯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

未来是创新的时代,在“为创新设计场景”的使命下,FTA一直践行“与客户一起创新”的价值观。

欢迎联系我们:
设计项目 - 丁先生:13601848045
咨询项目 - 兰院长:13482764916
人才招聘 - 毛女士:1361187541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P创新区研究院”(ID:TOP_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