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创新建筑材料研究项目 – 立方体 / HENN海茵建筑

大型创新建筑材料研究项目 – 立方体 / HENN海茵建筑

 
 

 
 © Stefan Müller
 
HENN海茵建筑为世界首座碳纤维混凝土建筑 – CUBE完成概念设计。该建筑占地243平方米,是一座结合实验空间和活动空间的实验建筑,同时,也为拥有德国 “卓越大学” 之称的德累斯顿理工大学(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resden)在建筑设计和结构创新方面树立标榜。

▲鸟瞰图 © Stefan Gröschel, IMB, TU Dresden

钢筋混凝土是全球使用最多的建筑材料之一,但其生产依赖密集的资源,且产生污染。相较之下,碳纤维混凝土比其轻四倍(由于结构部分的减少)且坚硬四倍,所以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资源消耗。

▲顶视图 © Stefan Gröschel, IMB, TU Dresden
合作研究项目

该建筑位于德累斯顿理工大学中心地带 – 弗里茨-弗斯特广场 (Fritz-Foerster-Platz)。CUBE将实验室和活动集会空间相结合,在物理空间上增加使用者对科研的可达性,并促进学术交流。CUBE实验建筑项目是通过一系列合作而实现的成果,参与者包括Manfred Curbach教授和其所在的德累斯顿理工大学建筑研究所,以及来自HENN海茵建筑的设计师、建筑师、材料专家、视觉设计师以及建模师。开放式的设计过程允许各种技术测试和设计研究同步进行,得以实现材料学的实验成功和该建筑项目的创新成果。

▲分析图 © HENN
▲北立面 © Stefan Müller
▲南立面 © Stefan Müller
未来主义与艺术设计

立方体的设计重新诠释了碳纤维的流动性和织物性,将天花板和墙身无缝地融合在一起,这意味着未来的建筑将更加注重环保、形式自由以及对基本建筑元素的重新认识。墙身和天花板不再是建筑单独的组成部分,而是在功能上相互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连续体。一条狭窄天窗沿对角线穿过建筑体量,并突出了建筑的几何结构。

▲会议室 © Stefan Müller
可持续建筑的创新材料

立方体是一个大型创新建筑材料研究项目的示范,名为“C3-碳纤维混凝土”,由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资助,该项目旨在研究碳纤维混凝土的潜在应用。碳纤维混凝土可以使得施工过程更灵活和更节省,并可以将施工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0%。凭借立方体这个项目,海茵建筑为未来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

▲施工过程 © Stefan Gröschel, IMB, TU Dresden

▲C3-碳纤维混凝土细部 © Stefan Gröschel, IMB, TU Dresden

立方体 德国德累斯顿 2022

项目开始:2017

施工开始:2020

完成:2022

设计范围:概念设计

使用者:Staatsbetrieb Sächsisches Immobilien- und Baumanagement (SIB)

业主:Manfred Curbach, Institut für Massivbau, TU Dresden

地址:Einsteinstraße 12, 01069 Dresden, Germany

建筑面积:2,375 m²

室内面积:243 m²

长*宽*高:24.1 m x 7.8 m x 7 m

墙厚:双层外墙系统27 cm(对比钢筋混凝土:40-44cm)

功能:实验室,办公,会议室,活动空间

建筑设计:HENN海茵建筑

设计团队:Giovanni Betti, Oliver Koch, Georg Pichler, Chiara Schüler

总体设计:AIB GmbH

专业设计:Assmann Beraten & Planen GmbH

Betonwerk Oschatz GmbH

Carbon Concrete Composite e. V.

Hochschule für Technik, Wirtschaft und Kultur Leipzig, Institut für Betonbau

Hoch- und Tiefbau GmbH & Co. KG Sebnitz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 Institut für Massivbau

texton e. V.

             
             
               
               
END                            

                           
公众号文章仅供内部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部分权属不清导致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年建筑”(ID:i80arch)。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