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道,让人生更美!
猪是多产作家,试问何处不如马羊牛?哪项不及鸡与狗?
不问鬃毛膏血,不问肺腑皮油。
不问脑舌肠胃,不问胎盘眼球。
杂草为粮产奇珍,粪溺使五谷丰收。
以猪为纲,保钢保粮。
猪肉一吨可换钢五吨,猪身是座炼钢厂。
换取一部拖拉机,只用猪鬃十二箱,猪身是座机械厂。
换取化肥十二吨,只用一桶猪肠,猪身是座化肥厂。
发展工农业,多多靠在猪身上。
一人一猪,一亩一猪,公养为主私为辅,百子千孙寿母猪。
自繁自养开猪源,宁乡垛山皆可取。
凭君一卷书,此乃养猪经,非是区区一印谱。
养猪高潮掀上天,要使天公牵牛也牵猪。
人民公社无限好,共产主义有前途。
猪多肥多,粮多钢多,不亦乐乎!不亦乐乎!
「齐燕铭篆书题扉页 」
「方去疾、吴朴堂、单孝天以猪治印 」
“养猪好处多得很”“一顿猪肉可换五吨钢”、“没有养不好的猪,只有养不好猪的人”……真实反映上世纪60年代社会生活、政策方针的养猪标语,被有心的篆刻名家刻成一枚枚印章。运用传统艺术篆刻方式来表现养猪的好处,这在历史上闻所未闻,却是一件古为今用的新鲜事。
为了宣传党的养猪政策,被誉为海上印坛“三驾马车”的方去疾、吴朴堂和单孝天三位篆刻名家收集整理当时报刊上关于养猪的社论、谚语等作为印章内容,共同完成了这一篆刻史上首部以简体字入印的作品集。
方去疾篆刻《肥多粮多》
方去疾篆刻《人懒猪不胖》
单孝天篆刻《好猪种出好苗》
单孝天篆刻《为实现一人一口猪一亩一口猪而奋斗》
吴朴堂篆刻《一吨猪肉可换五吨钢>
《养猪印谱》堪称方、吴、单三位最为看重的创作精华。但由于历史原因,《养猪印谱》的出版遭遇了一波三折。最初只钤印了数量极少的原打印谱,随着这些前辈都先后离世,《养猪印谱》几乎已绝迹。
2014年,上海博物馆研究员、沪上篆刻书法名家刘一闻先生在与方去疾长女方箴、女婿董勇的一次闲谈中偶尔提起《养猪印谱》,恰巧董勇夫妇家尚存一册印谱。
为了让这本篆刻界久负盛名的书得以重见天日,刘一闻先生亲自担任该书主编,并撰写万字长文《<养猪印谱>记忆》,简述了三位篆刻家的生平及《养猪印谱》 出版的坎坷经历。
吴朴堂
(1922-1966)
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王福厂得意弟,字朴堂,号厚庵,浙江绍兴人。曾为毛泽东主席治印,国内多家博物馆收藏印多出其手制。
吴朴堂《猪为六畜之首》
吴朴堂《以养猪为荣》
吴朴堂《以养猪为乐》
吴朴堂 《一吨猪肉可换五吨钢》
吴朴堂《书记大搞养猪试验田》
吴朴堂《关键在于一个很大的干劲》
吴朴堂《猪皮》
吴朴堂《猪脚爪(附边款)》
方去疾
(1922~2001)
原名正孚、超、之木,号心斋、四角草堂、宋玺斋、岳阳书楼等,浙江温州人。篆刻家、印学家。生前著述颇丰,所编订《明清篆刻流派印谱》,填补明清五百年印学史的研究空白。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中国印学界领衔人物。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见《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P68、《西泠百年社史》序)。
方去疾《以猪为纲六畜兴旺》
方去疾《养猪好处多得很》
方去疾 《猪浑身是宝》
方去疾《宁乡猪》
方去疾《人懒猪不胖》
方去疾《粮多猪多》
方去疾《福安花猪》
方去疾《猪毛》
方去疾 《大办田头猪场增积更多肥料》
方去疾《 猪牙齿(附边款) 》
单孝天
(1921~1987)
单孝天 《发展养猪业必须公养为主公私并举》
单孝天《为实现一人一口猪一亩一口猪而奋斗》
单孝天《开展母猪全留全配满怀高产全活竞赛》
单孝天《用更少的人养更多的猪》
单孝天《好猪种出好苗》
单孝天《扫盲不离书》单孝天《种田不离猪》
单孝天《猪鬃》
单孝天《猪血》
《养猪印谱》堪称方、吴、单三位最为看重的创作精华。但由于历史原因,《养猪印谱》的出版遭遇了一波三折。最初只钤印了数量极少的原打印谱,随着这些前辈都先后离世,《养猪印谱》几乎绝迹。2015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再版,在尘封半个世纪后重见天日。今人翻阅,不失为一部趣书奇书。
- END -
▼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艺术道 www.artsoo.cn
QQ:1762239581 主编微信:1346642268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艺术道”(ID:yszda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