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若拜年帖 || 兔年说“兔”

丹若拜年帖 || 兔年说“兔”



丹若子




 

徐悲鸿《虎与兔》1935年作




兔年说“兔”


丹若子癸卯拜年帖




2023年,农历癸卯年
既是闰二月,还是个双春年
同时也是60年一遇的黑兔年
“黑兔送财来,双春麦当柴”
 
“兔”从古至今都被赋予吉祥圆满之意
 兔也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重要题材。
它们活泼好动、机敏灵巧、不畏困难
象征着中国人对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态度。
让我们一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了解“兔”

 



 

云兔  张嘉效设计制作



一、历史中的“兔”

殷墟甲骨文中就有代表“兔”的象形文字



 

商 殷墟甲骨文中的“兔”字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有一块西周的片雕玉兔
伏蹲在地,目视前方
造型古朴,展现千年以前古人所见的兔




 

西周片雕玉兔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诗经·兔爰》
“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诗经·兔置》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西安博物院藏 捧兔俑



在铜器玉雕、书画珍玩中出没不穷
殷商到明清皆有它的身影


 
北宋 崔白 《双喜图》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青玉嵌宝石卧兔 故宫博物院藏



 

宋 青瓷十二生肖兔




二、传说中的“兔”


“冰轮挂处,有千寻丹桂,七宝层楼……”
 
 
 在中国人的心中
兔最深入人心的形象莫过于“玉兔”
“玉兔”在月亮上的桂树下捣药




 

明 陶成 蟾宫月免图  故宫博物院藏



相传千年以前
嫦娥窃取西王母不死之药
奔月而居于广寒宫
为西王母捣药制作不老仙丹的则是两只“玉兔”。




 

唐 月宫婵娟镜 西安博物院藏


 

清 蒋溥 《月中桂兔图轴》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嫦娥奔月”的传说被作典故

引用于西汉《淮南子》

晋代傅玄《拟天问》中曰:

“月中何有?玉兔捣药。”




 

唐 双鹊衔绶月宫镜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唐 双鹊衔绶月宫镜 局部



历代不同版本的玉兔传说

玉兔捣药象征古人向往的长生不老

成就了“玉兔捣药”这一经典纹样



 

东王公拜会西王母图画像石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汉代的画像石中就有玉兔捣药的形象
可以窥见古人对“求仙问道”的丰富想象
绥德县军刘家沟的东王公拜会西王母图画像石
门楣位置有玉兔、持灵芝的仙人、蟾蜍、九尾狐等



 

洛阳古墓博物馆 汉代画像石上的西王母与玉兔



宋代的一家店铺
就用“玉兔捣药”图作为自家的招牌印刷广告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
两侧文字“认门前白 兔儿为记”
将大众熟知的传说用以强化品牌效应



 

宋代 刘家功夫针铺铜版



相传西伯侯姬昌之子伯邑考
而被纣王杀害作成馅饼
姬昌为证明自己的衷心
不惜食下爱子之肉
不料腹中难受,心如刀绞
竟风一吹尽数吐出
呕吐物化作三只兔子奔走他方



生肖·兔

“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 卯兔也。”


 

唐 彩绘十二生肖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兔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四
与十二地支中的 “卯 ”对应
一天十二时辰中之 “卯 ” 时
(即清晨五时至七时)


 

隋 四神十二生肖镜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相传玉皇大帝排生肖的日子
动物们争相竞跑
灵巧的兔子原本遥遥领先
却因为傲慢中途偷懒
输给了老黄牛
最后只取得第四的名次


三、民间艺术中的“兔”

兔子性格温顺可爱,活泼俏皮
由“兔”字派生出的许多汉字多由兔的生理习性衍生而来
例如《说文解字》中用“逸”字
表示兔子“善奔”,字从兔,会其善跑之意。
民间也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寓意



 

民国时期中秋兔儿爷摊位



(一)兔儿爷


兔儿爷是一种传统泥塑的儿童玩具
源于我国中秋古代祭月的习俗
《花王阁剩稿》中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持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拜之。”




 

清 泥制兔儿爷


兔儿爷常以文官形象出现
手持捣药杵
祈愿为天下百姓治病去灾
端坐在梅花鹿上
因“鹿”与俸禄的“禄”谐音
也有官运亨通的之意



(二)兔纹剪纸


东汉班固在《尔雅》中记载:
“兔子曰娩。”
古代布置婚房时常在窗花上
贴上“蛇盘兔”“鹰抓兔”等纹样
暗喻男女之间阴阳结合
并祈盼夫妻能够儿孙满堂



 

各种形式“蛇盘兔”剪纸



 

 陕西农民画《蛇盘兔》






(三)“兔衔草纹”


“兔衔草纹”是一种常出现在
瓷器(碗、枕、盘)上的纹样
洁白的玉兔口中衔着仙草
寓意繁衍后代、生生不息


 

万历款青花兔纹双耳杯



 

明 天启仿成化款青花兔纹花口盘 故宫博物院藏



 

金代的白地黑花兔纹八角形枕



 

宋代 河北磁州窑 黑彩鹰抓兔纹八方枕



 

宋 三彩刻划兔纹枕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磁州窑白釉剔花兔纹八方枕 天津博物馆藏



兔子具有旺盛的繁殖能力
兔子与“吐子”谐音
在民俗文化中象征着“多子多福”
是人们祈求生育的守护神灵



(四)三兔共耳



 



 

“三兔莲花藻井纹”



敦煌莫高窟中的“三兔莲花藻井纹”
三兔首位相连互相追逐
视觉上“三兔共耳”呈现奔跑的动感
寓意着生生不息的生命


(五)“滴珠窼兔纹”


在元代织物上,流行一种叫做滴珠窼兔纹的纹样。



 


上尖下圆,似滴落的水珠
中间饰有兔子纹样



 



 

永乐宫壁画中的兔纹



据考证,这种纹样是佛教中“兔本生”故事的演化版本

曾出现于永乐宫壁画上。




 

清 绿色缎绣桂兔金皮球花纹花神衣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兔子纹样被大量运用
它不再局限于摆件或者挂件
也作为一种时令纹样
出现在女性佩戴的饰品或衣物中
 
清代由于受到礼制的限制
匠人们没有人绘制纹饰的自由
与兔子有关的纹样也逐渐消失


统筹:张西昌

 编辑:陈姝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丹若子”(ID:gh_14c6044d6557)。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