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此前书写的多地的城市酒店进化史(无论北京、上海、三亚)中,喜来登都以先驱者的姿态,凭借灯塔般的建筑、雍容的场景、周全完备的服务和设施,为各地带来豪华酒店启蒙,和高级生活方式的洗礼。
我童年去过的第一间高级酒店,即当时由喜来登管理的上海华亭宾馆, 其顺着玻璃轨道优雅升降的观光电梯、盘旋于室内喷泉之上的旋转楼梯、交织着大理石和地毯的厅堂及高悬屋顶的观景餐厅......俨然上演90年代精致时髦生活方式的沉浸式剧院。
而随着时光的洗刷和潮流的迭代,曾作为先锋代名词的喜来登,在大批后起之秀的兴起和挑战下渐转传统老陈的代表。但先锋本性难移的喜来登,如今正用一场脱胎换骨的“变身计划”重夺其先锋形象,借全盘以新一代理念打造的喜来登首秀中国之际,谨以下文回溯喜来登创筑先锋的历史、中国情缘、及为重振其先锋担当头衔所焕新呈现的“新喜来登”。
上
传奇 · 始于1937
摩登酒店 | 订房系统 | 行政楼层
喜来登品牌的孕育,源于1929年经济大萧条后,两位在哈佛同窗过的老友——厄内斯特·亨德逊(Ernest Henderson)和罗伯特·摩尔(Robert Moore),发现当时酒店物业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于是合计收购了大萧条起始当日开业的马塞诸塞州剑桥市大陆酒店。
他俩涉足酒店业前尝试过福特T型车、收音机、服装和德国牧羊犬等多种业务,但都不敌酒店赋予他们的鼓舞和热情,于是着手收编更多令他们心仪的酒店物业。这对商业组合购买的第三间酒店位于波士顿,因楼顶本已安装了“喜来登酒店”(Sheraton Hotel)的醒目招牌,于是顺势将喜来登作为了他们酒店品牌的名字。
而从1937年确立喜来登酒店品牌后,喜来登加快了版图扩张和增进品牌影响力的速率。各大都市和各旅游目的地都逐步生长出缀有华丽闪亮的SHERATON字样的高级酒店,他们大多占据着城中颇显赫的位置和建筑物,提供温情周全的服务和设施,成为追崇高品质人士商旅和休旅的理想旅居所在。
从钢筋水泥森林般的纽约曼哈顿,到碧海沙滩衬摇曳棕榈影的夏威夷怀基基海滩,喜来登都有美轮美奂、多元多姿的酒店力作驻扎,既梦幻了所在地的天际线,也缤纷了世人的旅居记忆。
▲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喜来登用高挑先锋的摩天楼,塑造出都会酒店摩登时髦的全新形象。同期还大胆将泳池搬上摩天楼天台,让人在钢筋水泥森林中亦享堪比度假目的地的逍遥与闲适。
▲ 金字塔造型的多哈喜来登饭店不仅是喜来登国际化道路上的重要产物、也是中东现代酒店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成功加入WTO的福地。
喜来登还是行政楼层和行政酒廊概念的先驱。这一概念最初在1970年开业的喜来登旗舰——波士顿喜来登中首秀。
由喜来登率先提出并实行于酒店界的行政楼层概念最初起名“Towers”,旨在落户门户目的地及高阶的喜来登物业中,力图为寻求更私密氛围和更细致照料的宾客,打造较传统喜来登酒店更奢华、宁静,视野和体验更出众的“酒店中的酒店”。当年很多重要的喜来登酒店命名为“Sheraton Hotel & Towers”,即代表其设有专属行政客房、设施及礼遇。
除了Towers行政楼层理念外,喜来登在50-80年代的创见还包括——第一个创立电脑中央订房系统(1958年启用的“Reservatron”)、开通了酒店业第一条全国免费垂询电话(1969年,800-325-3535)、在业内推行了更利于日常运营的雪橇式床架等,成为酒店业极尽先锋意识的存在。
喜来登还是最早进入中国大陆的国际酒店品牌之一,对于各大都市和度假胜地所带去的豪华酒店启蒙,在各地的生活方式进化过程中,都是颇具复兴意义的笔触。
▲ 本世纪初,三亚喜来登的底楼住客可以打开阳台栏杆,直接跃入由热带花园掩映的礁湖泳池,这一革新的客房形态充分鼓舞和激发着中国度假酒店的创作才情,也为中国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度假理念。
下
新风貌
电话亭The Booths | 工作室The Studio
| &More by Sheraton咖啡吧
尽管喜来登一直在国际酒店进化过程中,以革新者的姿态示人。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潮流和需求多元的新世代人群面前,喜来登显然无意满足于自身书写的种种传奇。除了此前在部分分号推行代做PPT服务外(俨然我等做一页PPT细磨1小时的强迫症患者的福音),最受瞩目的动作莫过于令整个喜来登形象耳目一新的设计理念焕新工程。
这场雄心勃勃的设计理念焕新工程,基于对喜来登品牌积淀、和新世代人群旅居和社交风尚的反思和推敲。首批启用喜来登焕新设计理念的酒店,包括迪拜、特拉维夫、丹佛等地的喜来登。而我也有幸实地探访了喜来登品牌焕新设计理念的亚太区首秀地——绵阳首开喜来登酒店。见证其对历经84年光辉历程的喜来登品牌精神的传承与变革。
在这座融入喜来登新一代设计思潮的酒店入口,一座由深邃采光井、浅色木栅镶板、环绕式落地玻璃守护的抵达厅,在尺度适中的中岛式前台、慵懒的下沉式起坐区、几乎与厅堂等长的玄关桌的装点下,尽显轻快俏丽之感,赋予我触抵时所需的简洁、松弛与惬意。前厅与大堂主体间凭一条绵延的长廊衔接,巧妙划分了公区空间,同时也更引人入胜。
▲ 前厅或极具庇护感或松散开放的休憩坐席,满足了不同状态、偏好和目的前来的宾客的多元落座需求。
一条绵延但畅快的长廊过后,即一改喜来登固有庄严感的“新风貌”大堂,原本古典俱乐部风格的酒吧台和摆满经典风扶手椅的酒廊,被一连串“新景点”、新布局和新氛围接管。
喜来登焕新的第一步,在于对大堂的重塑和全新定义。而“开放式的共享空间”是喜来登对其新一代大堂所定的命题和期许。在这款主张让宾客各种所需都触手可及、场景温情怡人的新派空间里,共享长桌、工作室和电话亭,成为其新风貌的招牌“景点”兼符号。新的共享空间不仅为宾客提供温馨的社交氛围,也助力更好的联络本地客人,齐聚喜来登。
环绕颇具融合感的& More by Sheraton 咖啡吧回字形柜台分布的是形态和格调多姿的桌席,围绕垂挂式壁炉分布的慵懒沙发座、精巧别致的咖啡座、助力与咖啡师和酒吧互动的吧台位和谐共处,作为喜来登焕新理念重要“景点”般存在的共享长桌(Community Table),置于吧台和视野开阔的户外门廊间,让不同情绪和目的前来的宾客于长桌侧畔收获惬意、高效及舒心的社交。一些对我专注、舒心起到重要作用的细节——丰富的插座、舒适的座椅、合适的光线,也在经历了长达数年的研发后融入这张长桌。
带着不少工作入住的我,或许是测试这座“新风貌”喜来登的绝佳范本,期间,我提着电脑和素材转战新式喜来登大堂边缘革新演绎的电话亭(The Booths)。尽管公用电话的应用早已退出了酒店及当今生活,但人们对于高质量通讯追求和依赖依旧存在,只是载体和形式有所微调。于是,喜来登重现并复兴了电话亭这一昔日酒店公区的招牌配置,令其成为适合人们打手机和视讯会议的处所。
绵阳首开喜来登酒店的电话亭(The Booths)配备工作台、转椅、瓦楞玻璃隔挡、丰富电源插口的隔间对于压力重大、急需全神专注的我而言是极为懂事的存在。
当我借买一杯咖啡而绕场散步调剂时,见一旁工作室(The Studio)内一组住客正热火朝天地“头脑风暴”,仿佛用他们充沛的能量和思维的碰撞点亮了那间玻璃屋,让我深受鼓舞。这款由玻璃幕环绕的聚会空间-工作室(The Studio) ,也是喜来登焕新元素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区若即若离的边界感,既顾及了小型会议和私人聚餐所需的庇护感,也有助于令工作室内的活跃气氛感染公区,反之亦然。
喜来登对大堂的餐饮体验予以了升级,创作出酒吧、咖啡厅、市集功能三合一的& More by Sheraton咖啡吧。根据宾客的就餐偏好和时段提供个性化服务。& More by Sheraton咖啡吧柜台呈回字形构造占据厅堂C位,俨然一座补给枢纽,全天候各时段满足多样性人群的多元需求,无论是早间一份可以快速带走的水果+可颂、午间的一份轻食、下午的一杯精品咖啡+甜品、晚间在其旁侧小酌一杯鸡尾酒,都能一站式满足。
在喜来登的新一代客房中,柔色织物、浅色原木、黑色金属构成了客房的装饰基调。工作和休闲场景的交融成为新一代客房中的亮点。其多用途的椅凳、兼具工作台和咖啡桌功能且可升降的桌板,多层次的照明系统,明丽的步入式淋雨间等,都顺应了当下旅居者灵活变通、舒适高效的居停期许。
客房将浴室空间彻底打开,与玄关充分交融,让行李架、挂衣柜、盥洗台、浴缸、冲淋间和迷你吧环绕式分布,不仅让空间更通透愉悦,也在消除繁复空间界限的同时,简化了洗漱梳妆、选装试衣、行李取用的步骤,大大提升了效率。
▲ 将浴室从密闭空间中挣脱,与玄关重组成一个新派空间,洗漱、沐浴、试衣、行李架、迷你吧都在这个全新空间内呈环绕式分布,不止让空间视觉更通透那么简单,也让动线更干脆灵便,大大提升了旅居效率。
客房里运用了众多触感天然的织物、色彩俏丽的皮革、视觉冲击的饰品,令喜来登稳妥、舒适、温情的基调传承的同时,也有了更为轻盈时髦的“着装”意识和更为大胆活泼的心态。可升降高度、休闲工作皆宜的圆桌,可当行李架又可歇坐的长凳,适宜多种情景模式的贵妃榻和休闲椅组合。都展现了新一代喜来登大胆革新、多元实用、尽显包容的营造哲思。
居室和浴室/玄关间的金属框半透光移门更是神来之笔,将空间的分割权赋予住客自己。借移动屏风门传达自由、从容、个性的新宣言。
▲ 大瓶的洗护备品,体现了万豪国际的环保可持续理念
另外,更具多元色彩和空间层次感的新一代喜来登行政酒廊(Sheraton Club),对追崇更客制化体验需求的宾客,带来了更为进阶的旅居体验。特设的喜来登社群大使(Community Manager)一职,则把在地文化体验,作为喜来登旅居体验中愈加重要的一部分。
▲ 新一代喜来登行政酒廊,借助众多隔断、移门和弯折的廊道,形成一个个若即若离的空间,逗趣的设计家具、裸露的砖墙、配备中岛的开放式厨房,令其更似一座别具一格的时髦大平层公寓。
新一代喜来登的创见还在于扩充在地文化的展示面,除了在酒店内出品用本地食材制作的各色或传统或创意的料理外,还特设喜来登社群大使(Community Manager)一职,除了推荐和述说本地故事和去处外,还会组织住客展开绵延本地的在地体验活动,让目的地认知和记忆更立体且深刻,也让在地体验成为酒店旅居体验更重要的一部分。
我也较有兴致地在喜来登社群大使(Community Manager)的带领下,参观了身为绵阳人的李白的故里,也前去了本地的生态农庄,尽享自然场景的清丽和逍遥,同时也体验了采摘的乐趣、品尝新摘得的本地果实的甜蜜。此外酒店还会借助公区的设施和氛围,吸引本地社区客群常住,促进本地社区人士的交流,俨然本地社区的工作和社交枢纽。
酒店的全日制食府「食光」除了丰富的档口,还有专供孩童用餐的儿童用餐专区(仿佛重现了我们童年过家家的场景),餐厅入口处还放置了爆米花机,用餐席间还有员工以“流动市集”的形式派发别具特色的本地零食及手工糖果。在更显多元和包容的同时,也融入了本地市井风貌和生活化元素。
▲ 绝不容错过的绵阳米粉和极尽治愈功力的康体中心。
而在我“尝鲜”喜来登的新风貌和新旅居体验的同时,迪拜、特拉维夫、丹佛、广州等地的多间喜来登也加入到首批启幕焕新设计理念的名单中。而预计到2022年底,全球还将有40多间喜来登以焕新面貌示人,旨在为喜来登这个为酒店历史书写下创见和辉煌无数的品牌,注入更多令人便利、欣喜、振奋、触动心弦的基因,同时也对喜来登精神予以美妙流畅且焕新的传承。
文末,谨以展现喜来登酒店焕新风采的视频,承载我们对全新喜来登酒店的祝福和期待。
阅读索引
樊森 「酒店进化史」系列
三亚 | 纽约 | 新加坡 | 北京 | 香港 | 上海 | 东京 | 巴黎 | 伦敦 | 洛杉矶 | 广州(上) | 广州(下)
设计大师系列
Yabu+Pushelberg | Jean-Michel Gathy | Bill Bensley | Kerry Hill | 傅厚民 | 季裕棠 | 贝聿铭 | 女设计师专题 | 隈研吾 | WATG |
酒店品牌故事
柏悦 | 半岛 | 四季 | 君悦 | 瑰丽 | 瑰丽2.0 | 瑞吉 | 丽思卡尔顿隐世 | 洲际 | 丽晶 | voco | 华邑 | 希尔顿 | 华尔道夫 | 喜达屋 | 万达瑞华 | 嘉佩乐 | 嘉佩乐2.0 | GHM | 文华东方 | Janu | One&Only | ACE | Hard Rock | JDV | 莱佛士 | 美利亚 | 华住 | 施柏阁
酒店物品
房卡 | 明信片 | 笔 | 公仔 | Brochure | 拖鞋 | 香皂 | 书签
相关阅读
衡山路12号挥别豪华精选之际,我们一同追忆喜达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樊森的酒店Lab”(ID:Vincent-Hotel-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