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灾难来临,建筑师能做什么?

当灾难来临,建筑师能做什么?

台湾地震、重庆山火、河南暴雨、新冠疫情……那些记忆里或远或近的灾难,吞噬了哪些真切的生活?又延伸出个体怎样的苦难?

面对灾难,我们本能地感到恐慌,而在灾难远去之后,人类又该如何在废墟上重建希望?

合格的建筑师一定明白:灾后重建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的建构,应该体现最大程度的人文关怀。

这种关怀,不是强者对弱者的同情,也不是对灾民的施舍,而是 用“家”的方式,让临时性的应急空间成为人们灾中诊治、相互交流和关怀的精神温暖场所。

以下5个灾难时诞生的应急建筑,体现了无情中的温情。



01

成都华林小学纸板校舍

坂茂

坂茂是解决紧急事件的最具代表性的当代建筑师,他熟练地使用各种自然的建筑材料,甚至将小到硬纸板、汽水包装箱,大到集装箱体等融入实践中。

作为2014年普利茨克奖得主,评审这么评价道:“他的建筑对于那些遭受巨大损失、流离失所的人们就是庇护场所、社区中心还有精神领地。”

2012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坂茂先生在实地考察后,设计出了纸管板房,之后,坂茂与位于四川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学进行合作,计划以最快的速度重建成都市华林小学校舍。

它的主要结构是24cm的纸管构造物,材料长度和厚度可以随意改变,既防水防火也可以回收再加工利用。

他将纸管作为“梁柱”,塑料布作为“外墙”;在直径3英寸的圆管涂上聚亚安酯,连接后形成了非常强的稳固和防水结构。

相比“彩板房”强物质、弱人文的特性,坂茂的 “纸房子”不断强调建筑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相比冰冷的钢板,纸管和木材质感带给人的直接感受更加温暖、安全和轻松。

遭遇天灾的人们有时需要的也许就是活下去,一张床、一个避难的地方、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也许就够了。

但同时,设计在此时“为需求而生”,用实物表达爱,用人文关怀解决问题,那就是设计充满着力量的时刻。




02

相马儿童之家

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震和海啸之后的几个月内,相马市面临着大面积住在损失破坏和城市本地辐射过高的双重困扰,当时的环境状况使孩子们无法在户外安全地玩耍。

建筑师将建筑设想成由树木高高举起的一顶大草帽,希望能给孩子们在树下游戏的感觉,他们将交叉层压板柱设计成树的形状,减少了木屋顶的跨度,使它变得更轻,还能给孩子们室外活动的感觉。


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03

“危地马拉B计划”避难所

DEOC Arquitectos


2018年6月,距离首都仅44公里的富埃戈火山喷发,数千人流离失所,DEOC Arquitectos在紧要关头发起“危地马拉计划”的项目,该项目要求建立应急避难所的原型,以迅速安置因未来流离失所的人们。

这些86平方米的避难所分为客厅-厨房-浴室区及卧室两个部分,通过内庭院分隔。设计师还贴心地为卧室埋下伏笔,如果将来有所需要,卧室可以垂直向上扩展,或横向增加一间。

这栋建筑最吸引人的是一个接一个的黄色小格子。这些由特制混凝土砌成的格网让整个建筑通透起来,自然风穿过空间,带给受灾的人们一些温柔的安抚。

格网也成为不同区域之间的隔断,天然地进行区分。

格子里的黄色涂料是每个家庭的个性名片,这种明亮的颜色总能带给人视觉上的力量。

DEOC Arquitectos表示:“混凝土砌块孔内的颜色,使家庭可以彰显个性,使社区拥有更强的归属感。

所有建筑的用材都是诸如竹子、钣金一类便宜且容易获得的材料,这不仅能帮助避难所快速建成,也让恢复生产生活后的居民能自行发挥创意再建造,毕竟未来终将握在自己手中。


立面图



04

Villa Verde公寓

ELEMENTAL


2010年智利Constitución镇遭受地震之后,大部分建筑物都被毁坏。由Alejandro Aravena领导的建筑工作室ELEMENTAL的任务是制定一个容纳灾民的总体计划。

他提出了Villa Verde方案,整个地区都是由两层“半屋”组成的,空置的另一半则留由居民修建。

所有的房子的一侧是完全相同的基础建筑,另一侧完全迥异,空洞洞的留给它的主人自己去建造。

所有混凝土基础、管道和电力都已完备,居民们只需再付出他们的时间、劳动力、任何在经济负担范围内额外的材料和每个人的想象力。

居民们自己建房子的愿望,在这个项目中以“半间房子”的方式落地成事实,每个人都将拥有自己舒适的新家园。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05

曼塔医院

PMMT


2016年,厄瓜多尔的马纳比省(Manabí)发生了毁灭性的地震,前曼塔医院被彻底摧毁。在严重的灾难到来时,医院无法使用,这是尤为致命的。急需设施的曼塔市决定建立一个全新的健康中心,“流体医院”应运而生。

整个医院被划分为宽阔的流通走廊与开放的候诊区,几个出入口不仅发挥了本身的功能性,并允许其用户以笛卡尔的方式(Cartesian)去享受其内部的四个大窗景。

建筑中有一个由天井穿孔的大水平棱镜,是一个模块化的、外向的、可模塑的、流体的、柔性的、可互换的、多中心的、扇形化的功能性空间。这些设计打破了室内外的界限,给紧张救援的医护人员和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些许来自自然的宽慰。

这个流体医院将持续发挥着它的作用,绝对的包容性和广泛的通用性使它能坦然面对未来的扩建和附近街区的变化。


剖面图



结语

无论是自然灾难、恐怖战争,还是病毒肆虐,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作为人类的我们,将在一次次磨砺中培养出更成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章

1https://www.trueart.com/.伊东丰雄木建筑的极致美学不输隈研吾,解读‘众人之家’ - 建筑日记 - 崇真艺客 

2.https://www.archdaily.cn/10个灾后建筑案例,面对摧毁建筑师该做什么样的设计? 

3.https://www.sohu.com/灾难之下,设计师的创新贡献 | 来看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应急建筑_刘家琨 

4.https://www.archdaily.cn/曼塔医院,地震后的‘流体医院’ / PMMT 

5.https://www.archdaily.cn/Verde 别墅/ ELEMENTAL事务所


编辑:江雯晴

责编:匠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